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162

三国之群雄召唤 162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乱入第五名武将,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统率90,武力76,智力86,政治92。”

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不过要单纯以文治武功来说,杨广虽然在后期没有辖制的情况下,难以受到控制,不自觉做出了各种急于求成的事情。但若是在大局上加以指导约束,单纯要他做一个执行者,想来会好很多。

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指挥全军的是高颎,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晋封太尉。平陈之后因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江南各地叛乱。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素后封越国公。

杨广从并州改镇扬州,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同时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开皇末年,隋文帝夫妇和皇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杨广趁机而入争夺储位,博得了文献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

最终隋文帝废黜长子杨勇,立次子晋王杨广为皇太子。

杨广即帝位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

文治方面,《大业律》、隋唐大运河、科举制度等等。

归根到底,其实也只能说杨广站在世家、皇室的身份上太不食人间烟火了,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当然,从根本上来说,任何帝王其实都不过是利用百姓罢了。但是你这种连利用都不知道稍微有点抚慰的,也是少见。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

说实在的,这种事情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了培养之外,也只能是尽量避免让他独掌大权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厮还不一定会不会植入到他爷爷他们这群人身边呢,向这些就太远了。

“话说回来,康熙、于谦、杨广这种,都是和李斯一样,表现是不错,可惜在某些方面却比较坑的货色啊!”鲍鸿笑道,“甚至可以说是不会看人或者说不会看自己。”

“那我就不知道了,这些可是随机出来的,可能有这样面的关联,但是联系应该不是很大!”系统笑道。

“切!谁信啊!”鲍鸿不屑道,这厮前面多次在乱入选择的时候作弄自己,鬼才信这家伙不能控制乱入名单呢!

“前朝乱入第一名武将,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光——统率65,武力80,智力85,政治100。”

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阳侯曹寿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霍去病,后归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将后,方知他的生身之父为霍仲孺。汉武帝元狩四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当时,霍光仅十多岁。霍去病得胜还京时,遂将霍光带至京都长安,将其安置于自己帐下,任郎官,后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两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在跟随汉武帝时期,他谨慎小心,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储君,并暗示霍光辅政。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并将辅佐大任交给霍光。

昭帝时期,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独揽大权,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汉昭帝驾崩,因为刘弗陵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随后,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

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从上位者的角度来说,伊尹以及霍光的行为已经触犯到了他们的忌讳,自然是极尽其能去诋毁。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霍光废掉荒淫无能的皇帝,选任雄才伟略的帝王,难道是为了私利?

确立新主是当时安定全国的需要,然而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则又是关系到汉朝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霍光既考虑到前者,更考虑后者。所以他宁愿担负所谓擅自废立的恶名,也不愿使汉家王朝倾覆。这表明他对汉室的忠诚,也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事实证明,霍光选择了汉宣帝,才使得汉朝保持了兴旺的局面。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辅佐朝政,直到病死。

可以说,真的要能够这么做,才是最合适的托孤大臣。对于真正的英主来说,后代不肖却又上位才是最大的问题。像霍光这样换了一个皇帝,最终保持了汉室的延续。只要汉室流传下去,刘姓宗室必然能够延绵不绝。

而若是放任皇帝胡作非为,连宗室就不能延续,那不是直接灭绝了,孰轻孰重,岂能看不透?

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亦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新即位的汉宣帝在民间时,娶了小吏的女儿许平君,即位后,大臣们都建议立霍光的小女霍成君为皇后,宣帝下诏寻找微贱时遗失的一柄宝剑,大臣们懂得了皇上的心意,便奏请宣帝立许平君为皇后。霍光之妻霍显,她一直想让她的女儿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在宣帝即位三年之后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曾亲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过许皇后的父亲上了秘密奏章,指霍氏一门的骄奢放纵。霍光去世后,这种情况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最终在公元前65年被灭族。

可以说,这真的是家族自己作死作出来的结果。

不过,现在家族都没了,说那些也都是浮云。现在霍光出来,会不会继续为大汉效力也是没人知道的事情。

另一方面来说,霍光这个黑历史,同样对君主也是一个考验,毕竟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对自己的家族后代总是有特殊的感情,坑自己孩子的事情,还是很少有人做得出来的。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像是有些帝王,死之前先把位高权重,可能影响儿子的大臣先干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终究还是那句话,人本来就不可能抹灭私心,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为了亲族。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是圣人,去抓着私德的一些事情不放并没有本质的意义,关键还是看他为百姓做了多少贡献才是。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汉室本身对于这家伙态度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汉朝本身就是礼孝治国,老祖宗被霍光废掉,肯定是各种争议不断。

“前朝乱入第二名武将,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魏国变法者李悝——统率65,武力55,智力85,政治98。”

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他的重农理论更是对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中原农耕制度能够一直保持足够高的位置,所谓士农工商,农耕、农民能够站在百工、商人之上,没有出现大量百姓离开土地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可以说是李悝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李悝是重农主义的开山祖,他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使魏国因而富强。

重农主义在商鞅手中达到了极致,他承继了李悝的办法而加以扩大,以免役的方式来奖励耕织,并以收为官奴的方法惩罚工商和怠惰贫穷的人。

可以说,没有农耕制度的维持,粮食不够多,就像游牧民族,农耕不够,粮食不足,为了维持生活就只能跑去劫掠了。

“一个权臣政治家,结果比较悲剧那种。另一个则是法家代表人物。”鲍鸿笑道,“你这个规律也是越来越不靠谱了!”

“乱入第三名武将,周初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礼儒学奠基人姬旦——统率85,武力72,智力90,政治100。”

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不得不说,作为皇室宗亲,干政起来就没那么大的压力了。就像当初有人质问曹老板,究竟是要做周公呢还是要做霍光,可见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我去!你的魔爪终于伸到西周了!”鲍鸿闻言,大吃一惊。

周公这个耳熟能详的人物鲍鸿不说非常了解,基本的信息还是一清二楚的。关键不在于他的能力什么的,而是在于他所处的时代。

按照系统先前的说法,对于****时期是完全不引用的。至于西周时期,至少目前为止也是完全没有任何一个爆表出现过。但是这一次,系统出现了周公,那么无疑是把时代从东周的春秋战国延伸到了商周交替时期。

要知道,这样一来的话,别的不说,资料库里面的东西可就又多了不少。更关键的是,究竟这个人物资料库里面的人物是哪些,纯粹的正史人物,或者说涉及到各种演义野史之类。

当然,就算是不计算演义人物,各种史书记载的家伙凑在一起也够重量级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