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189章 舍枪选刀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189章 舍枪选刀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四名候选武将,唐末将领,晋王“李鸦儿“李克用,武力96。”

号称「刀王」的金睛碧眼虎晋王李克用,生得左眼圆瞪右眼瘪,绰号称之为「独眼龙」,沙陀军中有「飞虎子」;掌中一柄九凤朝阳金背刀,刀法绝伦,骁勇无敌,在征讨庞勋时,立下汗马功劳,被懿宗御封为「定唐刀」,老辈英雄中排名第三;在沙陀国居延川箭服红袍周德威,因此在老辈英雄中箭术第一。

当然,这只是演义表现,相较于前面几位,他却是在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的角色,而且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克用,本姓朱邪氏,祖先是唐朝时西北沙陀人。他生于唐大中七年,出生地为神武川之新城。他们一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为唐廷拓边守土。他的祖父朱邪执宜,任蔚州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父亲本名朱邪赤心,任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有功,赐姓名李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

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

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黄巢起义军。大顺二年,唐廷恢复李克用官爵,并封晋王。此后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

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他的个人荣辱都集中在他近乎40年的攻城略地的军事生涯和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之中。

另一方面,自然也要说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其中强人也是不少。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因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00飞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关于李存孝的故事在元代也是热门,大戏曲家关汉卿写了《哭存孝》、还有无名氏的《存孝打虎》。关剧中写李存孝自报家门时说:“某本姓安名思敬……有阿妈李克用见某有有打虎之力,招安做作义儿家将,封我做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

除了李存孝这个残唐演义bug之外,还有李存勖,就是后唐庄宗,即位之处,扫平了后梁,契丹,还有幽州的刘守光,多么不可一世。李嗣源就是后唐的明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存孝之下的第一猛将史敬思。

白袍大将史敬思,晋王李克用的护驾将军,胯下一匹千里银河驹,掌中一柄八卦梅花亮银枪,枪法绝伦,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宛如三国蜀汉赵子龙再世,因此得了一个「活赵云」的美称,僖宗帝御赐他「白马将军」的称号。

此人忠勇无比,在汴梁城太平桥下为保护晋王李克用,一人独战梁军数十员大将,最后勒肠大战而亡。

演义中也是数得上号的名将,不说前三前五,前十是稳如泰山的。

而历史上,可以说情况和演义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史敬思,唐末五代名将,李克用部下,骁勇善战,号称白袍史敬思。唐中和四年,黄巢民变军围攻河南陈州三百日,救援的各路军马都被起义军打败,朝廷再诏李克用率藩汉劲兵五万速至陈州。李克用的军队再次大败黄巢,起义军千余退至山东。回师途中路过汴州(开封),宣武节军度使朱温,嫉妒李克用强盛,萌发谋杀之心。邀请李克用入城,于上源驿馆设宴款待,礼貌恭敬,而李克用却盛气凌人,出言不逊。朱温即于当夜发兵围攻驿馆,李克用仓皇逃出,监军陈景思、大将史敬思及随从亲兵300余人罹难。

当然,这里的候选人只是李克用本人,不打包其他太保……

“第五名候选武将,「北地金枪王」张处让,武力97。”

号称「山东双雄」之一的「北地金枪王」张处让,掌中一杆鬼头紫金枪,枪法绝伦,为人诡计多端,自称「鲁南武术第一名家」,号称庞勋军中第一名将;早年与澹台誉一起师从罗家后人,精通老罗家的「献把梅花枪」,中年投靠庞勋反唐,庞勋兵败后,隐居在山东曹州府龙潭池边的龙潭寺内,收了个徒弟金统帝黄巢黄巨天;在老辈英雄中排名第二。

这个同样也是纯粹演义人物,不去多说。

不过,对于也是师从罗家枪的家伙,鲍鸿实在是没什么兴趣,我家有姜松在,其他罗家枪可以不考虑。

“第六名候选武将,「银枪老祖」澹台誉,武力97。”

号称「山东双雄」之一的直北大帅「银枪老祖」澹台誉,掌中一条八宝佛母烂银枪,枪法精湛,为人正直豪爽,处事淡薄名利,早年在罗家集师从罗家后人,后被朝廷重用,一直镇守西番边关,一生从无败绩,名副其实的「一代枪王」,后因李克用玉石楼之事,对朝廷心灰意冷,便一心想做位世外高人,因此挂帅印辞官隐居在直北铁笼山之中,在那里收了个高徒十三太保李存孝;在老辈英雄中排名第一。

“李克用吧!”鲍鸿想了想,开口说道。

他倒是没有太多想法,很直接的意见就是,四枪一刀,四杆枪除了最后一名出自郭子仪,其他全都出自罗家,罗家枪才姜家枪的一部分,选他们作甚……

“李克用植入身份为地方豪杰,不日前来军中投效。”系统笑道,“接下来,统帅吗?”

“斩将点不够了?”鲍鸿笑道,“说起来这次好像没斩什么将,那就统帅把!”

“宿主使用95歼敌点召唤统率90-100的统帅!”

“第一名候选武将,中唐中兴名将,汾阳郡王郭子仪,统率97。”

“卧槽,前面第一个是郭子仪后人,这次直接是郭子仪?”鲍鸿哈哈笑道。

郭子仪,中国唐朝名将。华州人。天宝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后官至兵部尚书、太尉兼中书令,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郭子仪相貌英俊,身材魁梧,为人果敢,公正无私。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他居功不傲,宽厚待人,是由武举起家逐步成长起来的闻名遐迩的军事将领。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当然,正如前面候选人名单里面说过,郭家的枪法也是出了名的,当然是演义里面。《月唐演义》中,郭子仪为主要角色,经典桥段有“大闹学士府”、“开弓降魔兽”、“抢桃千斤链”、“走马射金钱”、“鞭打安禄山”、“枪挑铁天柱”等。

“第二名候选武将,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韦孝宽,统率95。”

“这是什么鬼?”鲍鸿疑惑道,“南北朝那个完全是懵逼状态好吧!”

韦孝宽,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北周韦孝宽为人多智善谋,善于使用间谍,不论是他派遣到北齐的间谍,还是他从北齐收买过来的间谍,都很尽职。北齐有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叫斛律光,字明月,能征善战,英武无畏。韦孝宽为了除掉这个敌手,先叫参军曲严编造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这里的升,原指旧时的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歌谣里的百升暗指斛律光的“斛”字。北齐王姓高,歌谣中的“高山”.影射北齐王。“槲树”影射斛律光。这两句歌谣的意思是说:斛律光想要当皇帝,北齐将要垮台了。韦孝宽令间谍们把写有这些歌谣的传单散发到北齐京城邺。当时任北齐宰相的祖珽,恰与斛律光有私仇。祖埏见有这样的传单,又添枝加叶渲染扩大,并让小孩子在大街小巷传唱,传得满城风雨,然后将情况汇报给北齐后主高纬。后主不辨真伪.怀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杀了斛律光。韦孝宽没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一名劲敌。

也就是说,在统率上系统给出了数据,在谋略上,此人也是非常杰出。

最著名的要数‘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进而打开西进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欢率重兵进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韦孝宽积极防守,东魏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高欢忧愤成疾。

高欢苦战了60天,士卒死伤者达7万余人,葬在一个深坑。玉璧城不仅没有攻破,韦孝宽反而夺据了土山。高欢智尽能索,因愤恨恼怒而病倒。最后,只得决定退兵。这时,韦孝宽军中传出高欢中箭伤亡消息。为了稳定军心,高欢带病坐帐,强作镇定,会见幕僚,让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自己领头唱和,但禁不住落下伤心的眼泪。玉璧未克,损失惨重,两个月后,高欢郁郁而死,终年52岁。(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