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62章 百世之仇之前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62章 百世之仇之前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卖国通胡之辈,上前受死!”

夏侯惇也是牛叉,冲上来就开喷,完全没有骂人不揭短的原则性。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韩王信身上有原则性的污点。

“匈奴,其先夏后之苗裔!”韩王信冷笑道,“山戎、孤竹、秽貊哪个不是中原正统之后?出去开疆拓土之后新的中原正统就不承认他们的地位了?是以到现在汉朝,中原正统就只知道固守中原地方,再也没有开拓进取之心。因为诸侯、世家都会担心,自己去为国为民,开疆扩土,到最后却成了中原人口中的蛮夷,简直就是笑话!”

春秋之犬戎,秦汉之匈奴,可谓是当时最大的外来威胁。

犬戎又叫猃狁,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

《后汉书.南蛮传》:“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

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成为中族,大家都尊奉他们共同的祖先,这个国度也被称作犬戎或者说叫犬封。

不过,考虑到世人对于犬戎这个名字的偏见,其实也就是把少数民族蛮夷之类都称作犬戎而已,具体哪一家还真不好说,反正有的是属于世代与中原正统为敌的,但是有的却是中原各族发展出来的。

所以才说:春秋之犬戎,秦汉之匈奴。

秦汉之前,犬戎就是强大蛮夷的代名词,此后蛮夷强大的游牧蛮夷的代名词则是匈奴,至于细分他们的组成,却不是一般人考虑的问题。

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人。“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所以说,考究出身来历之类的事情是没啥意义的。当然韩王信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说,两国之间的交锋,引入外敌第三方本身并不算什么。毕竟对于韩国本身来说,无论是秦国还是其他楚汉之类都是敌国外患,和匈奴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吴越、齐楚,西秦等等说起来也都能扯上蛮夷之说。

不过,这个话里面要怎么接却是一个问题。毕竟,汉朝推行礼教孝廉,人家追溯祖先你否认了的话,那到其他人前世的身份之类的问题,也会扯出一大堆的东西。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这个时候,后方观战的曹操开口说道。

帝鸿、少昊、颛顼、缙云都是上古圣皇或者巨大的氏族部落领袖,他们的儿子不成器,为非作歹,尚且要被流放四夷,更何况是其他?

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你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言行,你的作为。

若是为非作歹,即便是身份再怎么高贵,依旧是不能改变你的罪性!

“然而,汉匈之间的百世之仇是后来的事情,与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此之前,虽然说秦赵也在抗击匈奴,却没有达到所谓的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韩王信冷笑道,“话说回来,秦汉覆灭了诸多诸侯王朝的宗庙社稷,对我等而言,这才是真正的百世之仇!”

说起汉匈这个百世之仇,追溯到秦赵与匈奴之间的战争,的确是政治、战争综合博弈的结果,真正说积累下来的血海深仇,主要还是汉王朝。

当年,强大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崩溃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原本奉秦始皇之命驻扎在河套地区,监视和打击匈奴、东胡等诸游牧民族的秦国长城军团也覆灭在了巨鹿之战。

整个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地带。

匈奴人趁势而起,抢占了秦军留下来的地盘、营地和草场,然后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击败了东胡,取得了草原的霸主地位。经过冒顿、老上两代单于的努力,匈奴帝国的疆域前所未有的膨胀起来,从汉地的长城一直到遥远的西域,匈奴人建立起了一个幅员上万里的庞大帝国。

当然,这个是西汉那会的事情了,文景等忍气吞声,暗自积累实力,在武帝的操作下,狠狠地制裁了匈奴一顿,基本上就差不多打落下来了。

再后来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降汉,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中亚。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

即便是如此,传到东汉人血脉里的血仇却依旧没有丝毫减弱。或许这也是对待北方游牧民族铁血派一直很有市场的原因吧。

不过相对来说,鲜卑、羌胡、乌桓等虽然强横,但是毕竟没有匈奴那种锋芒,人家都能打出一汉当五胡的战绩,自然这个仇恨的对象依旧还要挂在匈奴身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