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56章 齐技击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56章 齐技击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对方应该已经收到后方被袭击的事情了,现在是要准备撤回去了吧?”鲍鸿见状,开口询问道。

“他们定然会有武将出来接应英布回去坐镇,否则战局开始他们没有英布这个主心骨就难以稳住局面!”鲍鸿身侧的刘基解释道。

“对方不会一涌而上带回英布吗?”鲍鸿疑惑道。

“当然不可能一涌而上!”刘基笑道,“两军列阵对战,本身双方之间是隔了两箭多的距离,这样双方斗将的时候才能保证不被对方的弓箭手偷袭。想要一涌而上前来抢人,总不能继续保持阵型上来吧,那么冲上来就到了我军一箭之外的范围,只要我军稍微上前一点就能把他们纳入射程之中。到时候他们是撤退呢还是和我们对战呢?”

“原来如此!”鲍鸿点点头,“如此说来,咱们还要继续派遣武将去牵制住英布了!”

“末将华周请战!”

“末将杞梁请战!”

正说着,一旁的杞梁、华周忽然开口请战。

“两位大夫这是?”两人刚刚已经出战过一阵,虽然只是作为接应,但是一般来讲没必要随后就立马请战的,这么急功近利,难免给其他武将带来不好的印象。

“将军知道,我等其实就是最初所谓的齐之技击之士,经过刚刚的一番战斗,虽然只是略一交手,却也能感觉到现在技击武术的变化,随后几位先生又给予我等指点,现在正需要实践一番,或许能突破当初的桎梏,领悟全新的技击奥妙!”杞梁开口说道。

“你们早先演武切磋的时候没有什么领悟?”鲍鸿奇怪道,这又不是他们被乱入出来之后第一次作战,早先演武场上都不知道和众人切磋过多少次了,怎么现在突然就有所领悟了?

“当初我等所谓技击,不过是依凭勇力、勇气的作战,技巧上面虽然有些研究,却不如当今武艺深刻,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杀人术!”华周接口道,“而且这些东西已经烙印到我们的本能里面了,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就算是在演武场上几位先生发现了我等的缺陷,却也无法纠正过来。唯有真正到了战场上,有了生死之间的体验,才能够把这些东西扭转过来!”

“也罢!既然如此,就由两位再次上阵破敌吧!”鲍鸿闻言,知道他们说的是这个道理,也就顺势应了下来。

“遵令!”两人得了鲍鸿应允,策马冲入阵中。

没等鲍鸿继续说派人上去,另一边汉军的其他阵营之中也有数名武将杀入阵中去拦截上前来的黄巾将领,鲍鸿也就没继续说下去。

不过话说回来,鲍鸿也是刚刚才知道杞梁、华周他们也算是所谓的齐技击。

事实上,真讲起来,这两个算是最早那批齐技击之士了,而且按照记载,讲道理来说,他们还是属于落选的那种。当然,从他们的战绩来说,这个落选是有各方面的因素的,这个先不说。

齐之技击士起源: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为勇爵”,齐后庄公姜光设置勇士爵位,即在战场上表现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这就是齐“持戟之士”,也称为技击士的来源。齐国的技击之士是战国时代一个非常著名的兵种。这个兵种的创立非常有意思,据说有次齐庄王出游看到螳螂挡车,大受启发,始设勇爵。

最初,这个并不能称之为兵种,‘勇爵’乃是爵位官职,可以说是军官而不是士兵。说是庄公不欲居人之下,乃张榜求贤,得勇士九人,皆能力举千斤、箭射七札(即箭可以射穿叠在一起的七件薄甲),齐庄公号为“勇爵”,禄比大夫。

正是因为这里的勇士九人为“勇爵”,才有了随后的齐庄公将要讨伐莒,并为此设立了享受五乘爵禄的勇士职位,而只有杞梁和华周不在其内,也就是说,那些“勇爵”获得了五乘级别的车架待遇,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五乘那就是庄公自己也就这个待遇。

因为这个事情,杞梁和华周两人愤愤不平,才有了后来的爆种吊打莒人。

齐国技击士以勇为第一要素,所以勇冠三军成为士兵的追求,但缺少谋略,后来宴子二桃杀三士把这个缺点发挥到了极至,好勇斗狠最后也埋下了国君难于控制下属的缺点,创立齐之技击的齐庄王也被齐贵族崔杼杀死,后来齐闵王跟孟尝君争斗导致内乱。

而荀子对秦军商鞅的二十级军功受爵制则有这样一番评价:“秦之锐士,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秦军将士有功既赏爵位,又赐田宅,可以成为军功地主,如果不断立功,还可不断受赏,乃至于获得高官厚禄,所以形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能“最为众强长久”。

是以荀子认为“齐之技击不能当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了。

讲道理,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来说,这么说并不没有问题。不过这么说的前提条件也是有的,为什么这话不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而是从荀子嘴里说出来呢?

众所周知,荀子开口就是性恶论,偏法家的实用现实主义,所以对他来说,所谓的‘名号’所谓的‘义’并不存在驱使人类发挥力量的作用,真正能够驱使士兵的就是**裸的利,这一点在他大力推崇二十级军功制度上面可见一斑。

而与之相对,经常和他辩论的孟子就说了一句话叫做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虽然是孟子的理想主义道德观,但是不可否认,共同患难、义气深重的人还是很多的,甚至在某种社会风气的渲染下,侠义精神更是超脱利益。

当然,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义利,利义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脱离一者去谈另一者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否认会有极端的个例,但是普适性来说也就是相互依存。

哪怕是说二十级军功制度,你要说纯粹是领工资混吃等死,完全没有感情的那种,也不至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