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73章矛盾问题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73章矛盾问题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统计下你现在的回答,青玉案待定,黄金台待定,满江红岳飞,六花阵李靖,却月阵未知,孺子可教未知,怒发冲冠未知疑似岳飞有冲突,围魏救赵孙膑,经邦纬国未知。”系统总结道,“已经明确的那几个是不是确定答案了?”

“没啥问题了。”鲍鸿看了看自己记录下来的谜题与答案应道。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你有两次咨询的机会,而且也包括你询问你的智囊团。”系统提示道,“当然你问本系统的话,本只会给予提示,而你询问智囊团的话,不管他们是不是知道答案都算用掉了这次机会,如果他们知道,那正好直接就把答案告诉你了,比我给出提示还要靠谱,但是如果他们并不知道答案,甚至说答案的人物压根就是后世人物,他们根本无从知晓,那就没得说,你也就白白浪费了这次咨询机会。”

“……”鲍鸿也是无言以对,“干嘛弄得这么麻烦?还这种求助和那种求助加起来总计只能两次,什么乱七八糟的游戏规则啊!”

“废话,你也不看看这个武将的含金量,就这个质量要还给你这么大的宽限,那也太给你脸了吧,你认为这么大的好处可能嘛。”系统也是无语,奖励的档次提这么高难道是容易的啊,肯定会有限制条件啊,给你求助的机会已经是很宽限你了好吧。

想想也是,就目前猜出来的这些就能够看出这次福利的档次多高了,完全是大出血啊。

“那我先去问问他们黄金台的典故好了,我记得这个典故之前提起过好几次了,说的就是某个前朝的名将来着。”鲍鸿想了想,青玉案什么的没啥印象,黄金台好像听说过几次了,十有**是前朝的典故,可以去问智囊团。

接下来却是不用多说,因为这个典故实在是太有名了,智囊团每个人都能说的出来,顺便还在介绍的过程中说明了青玉案的典故。倒不是说鲍鸿投机取巧乘机询问青玉案的事情,纯粹是这两个典故就是一起的。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

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共执政33年。继位之初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昭王还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姓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城。

如果纯粹说黄金台的典故,燕昭王征召的那些贤者名士都属于这其中,可要说登台拜将的事件自然是乐毅无疑。

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顺便青玉案也是同样出自这个事情,据说是燕昭王赐宴的地方。,所谓传觞就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代名士酒席上喝酒自然少不了拽文比学术,著名的曲水流觞就是如此,乃是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传世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在这种酒宴上面所作。

之所以这两者联系起来,其实还有鲍鸿不知道的典故,那是李白所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不过只得一说的是,大家都知道李白的政治,虽然说这个诗词是恢宏磅礴,可以说是极好的,问题是这首诗本身立场就有问题,属于********当朝皇帝可不是他投靠的永王李璘,你丫的把他对你的提携说成燕昭王对待那些人一样,意思是要给永王打下一片燕昭王的基业?要把当朝陛下当成齐国一样吊打?

事实上也是如此,永王李璘起兵造反,最终也使得李白的政治失意,不得不流连山水乃至是寻仙问道,说白了就是他这个用典其实是有问题的。

话不多说,既然黄金台拜将是将校第一,那么这个传觞青玉案就是文臣第一了。

这个主要就是邹衍和剧辛之间的选择了。

邹衍是阴阳家,侧重于学术方面,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

剧辛则是法家代表人物,还能兼职领兵打仗,在燕国,剧辛实行一定的变法图强,所以后来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

在这方面,鲍鸿偏向于相信剧辛。

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几个人貌似已经乱入出来过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