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46章 九歌人物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46章 九歌人物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卧槽,系统还有这个功能?我也要自创武将,啥时候可以给我自创一把?”鲍鸿闻言,一下子眼睛就亮了。

“想太多,不说系统本来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这个功能,就算是有这种功能,也是有各种限制的,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美的。”系统笑道。

“那这次是什么情况?”鲍鸿不屑道,“口口声声说没有这个功能,却又说这次的情况是自创武将,你在逗我玩吗?”

“这次也算是你运气好,正好带回来的是阴阳家的那块系统碎片!”系统开口解释道,“所以这次收回系统碎片的奖励就是阴阳家方面的召唤。”

“前面说过,如果从广义上面来说,阴阳家气势涵盖了各个方面,可以说只要是人基本上和阴阳家就脱离不了关系!”系统继续说道,“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奖励融合,而是单纯的系统碎片回收奖励的话,那么就只能是进行专业性的狭义层次的阴阳家人物召唤,这个范围就太小了,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足够档次的人物来作为这次奖励的人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才有系统自行衍生的虚拟人物来作为那个任务的奖励。”

“也就正好在这个时候,凑巧和元宵节灯谜活动融合,虚拟人物的特性延伸到了整个奖励之中,才有现在的结果!”

前面说过,广义上来说,基本上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类都算得上阴阳家运用,但是纯粹说属于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却显得非常寒酸了。

就说阴阳家,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齐国的邹衍。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汉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没什么人能归为阴阳家这个类别里面了。

就像与之相关的很多名人,其实划分归属的时候更多的会被拉到儒家、道家之中,这也是必然的事实。

姜子牙不用多说,百家祖师,你丫的阴阳家根本没实力出来抢人,就连儒道兵等大教都没能把这位说成纯粹他们家的人。

周文王,扯八卦的话算得上阴阳家的人,不过周易貌似还是四书五经之一,乃是儒家著名的圣王之一。

董仲舒,创立了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其学说主要有两个要点:

祥瑞、灾异说

董仲舒认为,天下有祥瑞的现象出现时,是因为君主有德,人心向善,而感动了天地;天有不详之兆时,例如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必是人们做了对不起上天的行为,上天会以灾害的形式,来警告人们,要人们赶快自醒。

“天人同类”说。

天人合一的说法前面提到过好几次了,不去多说。

你要说人家的说法称得上阴阳家没错,问题是阴阳家没落就是这位推手好不好!

汉代的各位易学大师不去多说,先把人家从儒家赶出来再说吧。

诸葛亮八阵图?人家不混儒家,不混兵家,不混法家,得混的多差才沦落到被你阴阳家抢过去做代表人物?

李淳风、陈抟等等,道家表示我们都把他们排到神仙列表里面了,你阴阳家敢来抢人?

刘伯温,和诸葛一样的情况,几家抢着拿他做代表,完全轮不到阴阳家说话。

虽然说什么马前课、推背图,烧饼歌貌似是阴阳家的专业,问题是那玩意也不算他们的主职好吧,也就李淳风勉强算是,但是你这个专业也被道家兼并了啊,本质的星象历数除非你不玩预报,不然道家表示那是掐指一算的功劳。

基于这个前提,阴阳家表示进行召唤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上档次的奖励发出来,那就不适合了,所以不得不整一些虚构人物,反正也没啥影响,仅仅是玄学方面突出一点而已。

谁知道这么一融合,各个方面突出的都整出来了,简直就是醉了。

“那你说的那些虚拟人物我们以后通过阴阳家的系统碎片能不能召唤啊?”鲍鸿追问道。

“你都不知道是虚构的什么人,这么关心干嘛!”系统疑惑道。

“不召白不召啊!有便宜不占干嘛!”鲍鸿笑道,“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好奇了,究竟是设置的那几个虚拟人物啊,是根据什么典故来源设置的?”

“说起阴阳家的虚构人物你能想到什么?”系统嘿嘿笑道,“本系统就是参照那个著名的动画进行设置的,只不过是直接根据他这个思路去从根源上发掘了出来!”

“什么鬼?”鲍鸿完全没听懂系统在说什么,“不过说动画片里面虚构的阴阳家人物,那我能想到的也就是《秦时明月》的阴阳家喽!”

武侠动漫《秦时明月》系列中根据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衍生出一个个生动的武侠人物乃至是武侠门派,阴阳家也就是根据邹衍阴阳家衍生出来的武林门派。

“太极玄一,阴阳两气”。五百年前,阴阳家脱离道家,剑走偏锋,自成一派,追求天人极限,创出了很多威力巨大的招术,世代也有俊杰辈出。但其高深莫测的阴阳咒印却又在上百年前失传了,而这时,正因为其失传了百年,所以能够诊断和解开阴阳咒术的人也已经几乎找不到了。

“宾果,答对了!”系统笑道,“根据这个之中的一部分设定,本系统直接引用屈原《九歌》歌颂的人物进行塑造,也就有了阴阳家的九大虚拟代表人物,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会轻易同意你有九个谜题的原因了。”

“屈原《九歌》是什么鬼?”鲍鸿疑惑道,“还有,这个和你所说什么《秦时明月》中阴阳家的人物来源也有关系?”

“《秦时明月》里面阴阳家的首领以及五大长老都是出自屈原《九歌》之中描述的人物!”系统解释道,“当然,也在别的各种地方都有记载,并不是屈原塑造的人物,而是那个时期东南方人民歌颂的几个著名的神祗,屈原也仅仅是记述歌颂他们,进而使得他们的名字流传下来!”

“东皇太一?还有什么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这些?”鲍鸿疑惑道,“这些我的确在其他神话典籍记载中也多多少少看到过描述,不过都是那个什么《九歌》歌颂的人物?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三个又是什么鬼?”

“此外还有东君、河伯以及山鬼!”系统笑道,“估计这三个名号不适合动画里面引用,毕竟不够威风吧!”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其中《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至于《礼魂》,一说礼魂为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送的不只是神还包括人鬼,所以称礼魂而不称礼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庄重的祭祀礼仪。礼魂,由美丽的女巫领唱,男女青年随歌起舞,还要传花伴歌伴舞。屈原记录了这个庄重的祭祀仪式。另一说礼魂为对英雄祖先的祭祀,不属于九歌之列。

所以去掉这两篇,正好就九篇对应九个神祗。

东皇太一是中国古代的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中的天帝,出自屈原《九歌》中的“东皇太一“篇。

东皇太一是《九歌》中所描写的天帝,是中国北宋之前祭祀的最高神,主宰宇宙星辰。

楚地信仰的太一神的形象可能尚未形成,由于道家认为太一无形,楚人难以赋予其形象。

东皇太一实际上是中国人最开始信仰的天帝、最高神。不过,帝王为了只有自己受天帝保佑,不准民间祭祀天帝太一神,只有自己才能祭祀,这也导致了东皇太一神在民间的没落。

关于东皇太一的争执,主要在于起源方面,东皇太一到底是什么神?史料、文献中找不到详细的解释,目前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星”;有的说是“太乙”;有的说是“战神”;有的说是“伏羲”;有的说是“春神”,没有公认的解答。

当然,小说家言的妖族首领不过是无稽之谈,却成为了很多主流意识的认知,却是不去多说。

王夫之《楚辞通释》:大司命通司人之生死,而少司命则司人子嗣之有无,皆楚俗为之名而祀之。

楚人以为人之寿夭必有神灵主宰,因而奉祀大司命。一说大司命是星名。《史记·天官书》云:“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古人以为大司命是管人之生死的寿命之神。

少司命,和大司命为相对的二元神,各家观点基本上皆认定其为一名女神。是古代传说中执掌人间子嗣及儿童命运的女神,是美丽、善良、温柔、圣洁、勇敢的典型形象。

云中君是先秦时代华夏神话中的一位神明,和东君是相对的二元神。多数说法认为其为云神(王夫之《楚辞补注》),但也有月神(苏雪林《九歌与神话》)、雷神、云梦泽神的说法,性别部分,也有人认为东君是男性神,因而身为另一位与其搭配的云中君应为一女神,但楚辞中称呼男性神是使用“君“,因此目前无一定论。

湘夫人传说为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

简单地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后世的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

除此之外的三篇却也有值得琢磨之处。

《东君》是先秦时期屈原所作,全名《九歌·东君》。相传该诗是为祭祀日神。

一个很大的错误认知就是把东皇太一认作太阳神,实际上屈原歌颂的东皇太一乃是至高神、天帝,而不是太阳神,甚至同在《九歌》之中还有歌颂太阳神的《东君》,可见东皇太一的神职绝对不包括太阳神。

至于河伯,那就更有趣了,按照系统的说法,把他整出来的话,甚至可以考虑开放上古历史资料片了,人家实实在在的在某些比较值得参考的‘历史’上出现了。

也是惊悚,历史上出现叫河伯的人物,然后被当成黄河水神供奉无数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