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81章 再一组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81章 再一组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接下来是另一组的乱入名单!”系统继续说道。

“乱入第一名武将——清代名将阿桂,统率90,武力85,智力92,政治95。”

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时,耻与和珅同列。嘉庆二年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清史稿》评论阿桂说:“乾隆间,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还领枢密,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同时诸大臣所能及”。他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

“乱入第二名武将——南明政权抗清名将李定国,统率94,武力92,智力88,政治65。”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病逝,时年42岁。

“乱入第三名武将——南宋名将王夜叉王德,统率82,武力95,智力67,政治54。”

王德以武勇应募从军,归于宋将姚古部下。金军入侵,姚古屯军于怀、泽之间,派王德前往侦察,他斩杀一员金军头目而回。姚古问:“还能再去吗?”王德率16名骑兵直入隆德府治,活捉金军委任的太守姚太师,敌军前往拦截,王德手杀数十人,敌军惊恐,无人敢再上前。姚古将姚太师解送朝廷,宋钦宗赵桓询问他情况,姚太师说:“我被擒时,只见到一个夜叉而已。”从此王德就有了“王夜叉”的绰号。

为通远军熟羊砦人,为淮西军刘光世部下第一悍将,作战勇猛,杀人如麻,人称“王夜叉”。刘光世交出兵权后为都统制,与副都统制郦琼不和,互相告状,支持王德的张浚便将王德所部八千人调往建康,留下郦琼和兵部尚书吕祉统领淮西军,不久即发生了淮西军变。

王德在对金国、伪齐的作战屡建奇功,官至清远军节度使,封陇西郡侯,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少傅,谥号威定。

“乱入第四名武将——五代时期名将赵弘殷,统率92,武力97,智力82,政治90。”

赵弘殷,赵敬之子,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的父亲。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镕,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赵匡胤分典禁兵。死后追赠武德军节度使。建隆元年,追谥为武昭皇帝,庙号宣祖,陵曰安陵。

赵弘殷年轻时十分骁勇,擅长骑马射箭。后来,赵弘殷投靠镇州赵王王镕,担任其部下将领,并在此地与杜氏结婚。

赵弘殷曾经为王镕率领五百名骑兵在黄河沿岸增援后唐庄宗李存勖,立有战功。后唐庄宗喜爱他勇猛善战,于是将他留在洛阳掌管禁军。

后汉干祐年间,赵弘殷前往凤翔征讨王景,适逢后蜀军队来援救王景,汉军与蜀军在陈仓交战。刚刚交战,赵弘殷就被敌箭射中左眼,但他的气势更旺盛,奋勇攻击,最终把敌军打得大败,因此次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

后周广顺三年,赵弘殷改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后改任右厢都指挥,遥领岳州防御使。其后,跟随后周世宗征讨南唐,前军战斗不力而退却,唐军乘机进攻,赵弘殷率领军队拦腰攻击唐军,把他们打败。

同样作为某个人物的父辈,就好像杨衮之于杨业一样,对于小说家而言,自然会在他们身上赋予更多的想象。

赵匡胤本身就是武学宗师,乃至是在军事、政治方面也算是卓越,其父自然被赋予了强大的基因。

在一些传说之中,此老就被与杨衮、陈抟、梨山、郭威等并列为老辈(以开宋时代而言)的顶尖高手。

“乱入第五名武将——隋朝猛将麦铁杖,统率85,武力97,智力77,政治60。”

麦铁杖南雄百顺人人,生活于陈朝和隋朝期间。青年时即勇敢,有臂力,且步行如风,跑及奔马,能“日行五百里”。性开朗、喜酒、好交游、重信义。陈朝太建年间,铁杖曾结伙为盗,被广州刺史捕获,罚为官府奴隶,为皇帝执掌御伞。后为隋朝大将军。随杨素征突厥立功,后战死在征讨高句丽的战役中,时年38岁。赠光禄大夫、宿国公。谥号武烈。

“乱入第六名武将——南齐名将周盘龙,统率90,武力100,智力72,政治53。”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卢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很有名的一阕《破阵子》。

在词中,生平善用典故的辛弃疾提到了范增、范蠡、陈胜、周盘龙等六位历史名人,其中的“貂蝉元出兜鍪”这一典故即出自周盘龙。

周盘龙生于东晋末年,是南朝刘宋、萧齐时期的一员武将。刘宋时,周盘龙从戎,在数次平定叛贼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不仅被官职得到升迁,还结识了时为刘宋大将的萧道成,成为萧道成麾下的一员心腹爱将。建元元年四月,萧道成受禅称帝,以齐代宋,建立南齐政权,周盘龙被晋封为右将军。

周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沙场上“躬自斗战,陷阵先登”,而他的身材并非魁梧雄壮,而是“形甚羸讷”,说他身材瘦弱,且不怎么爱说话,但“临军勇果,诸将莫逮”,打起仗来勇冠三军。

因为战功卓著,周盘龙得到了较好的爵位,先封晋安县子,后进爵为侯。再猛的武将,也有垂老之时,永明七年,周盘龙离开一线,收起大槊,入朝做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文官官衔。当时,齐武帝萧赜在位。

文武官员装束装束不同,文官帽上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武将身披甲胄,头戴兜鍪。戴了大半辈子兜鍪,如今一下子换了装束,跻身文官行列,周盘龙还真有点不太适应。一天,萧赜笑着对周盘龙说,“卿著貂蝉,何如兜鍪”,说周爱卿先前头戴兜鍪,如今换了貂蝉,感觉如何啊?显然,这是一句戏语,目的是想让入朝养老的周盘龙感激皇恩。

这一年,周盘龙七十五岁,但铿锵骨气不减当年,于是昂首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说我这貂蝉可不是白来的,也不是皇帝您破格赏赐的,而是源于先前的兜鍪,是我一次次的战功积累而来的,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一番话,搞得萧赜哑口无言,后来成为一个著名典故。

一次周盘龙儿子周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于敌阵,北虏军一万余骑从左右包围上来,一骑士兵跑回来,向周盘龙报告周奉叔已阵亡,周盘龙正在吃饭,闻听此讯扔下筷子,飞马持矛,直冲虏阵,口称“周公来了”!北虏平素就很畏惧周盘龙骁勇的威名,马上望风披靡。其时周奉叔已大大杀伤北虏兵,得以冲出重围,周盘龙不知道,仍声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人无人敢挡。南齐书周奉叔见他父亲很长时间不出来,又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马,在数万人中横冲直撞,虏军大败,史载“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周盘龙父子因而名扬北国。周盘龙外表衰弱朴讷,而临阵勇猛果敢,诸将无人能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