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的诡异人生 > 第1352章 “劈山救母图”

我的诡异人生 第1352章 “劈山救母图”

作者:白刃斩春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4:40:29 来源:泡书吧

玄宗皇帝一面言语着,一面摆了摆手。

侍候在凉亭外的褚豆托着一个木盒走入了凉亭中,随后又走进来几个甲士。褚豆将那木盒掀开,拿出了里头的一叠纸张,他将那纸张扯开来,令几个甲士分别捏住纸张一角,将纸张完全摊平了,纸上拓印的图案便完全呈现于苏午与玄宗皇帝的眼前。

这纸张足有数丈之长。

纸上呈现的内容,正是玄宗所言的‘无字碑’上浮现的图案。这副图画完全是宗正寺录碑吏于乾陵无字碑上拓印下来,基本上保留了碑上图案的原貌,是以苏午往拓印图案上仅看了一眼,内心便隐生寒意。

拓印图画虽只描述了一座险山,及至劈在险山上的巨斧,山下压着的女子,但苏午分明从碑画中读出了另一种意思,他拧着眉毛,向玄宗皇帝说道:“陛下,我观这副拓印画,分明感觉到画中有人在向我求救!

那求救的人,应是山下的这个女子!”

“你亦有这种感觉?”玄宗看着山下的女子,在这副拓印画中,那女子的发色已经完全显现不出来,录碑吏附上的文字记录,分明是说山下被压着的女子,乃是一白发妇人!

乾陵无字碑,由‘则天大成天后’所立。

自此碑立下以后至今,李朝历代列祖列宗陵前石碑的‘碑相’渐渐引人瞩目,及至天下诸多墓碑上的‘碑相’,都被人们重视了起来,而后有能解‘碑相’、善拓印碑相、观察碑相之人走入朝堂,主要巡察宗庙、皇陵的碑林,记录碑相,分析碑相。

此般官吏,有时便被称作‘碑相’,取‘碑中宰相’之意。

而官称其实是‘录碑吏’。

宗正寺卿、少卿自此以后,多为录碑吏出身。

玄宗皇帝受到乾陵录碑吏送来的碑相拓印图,以及文字记录之中,那位‘碑相’亦称观览此图之时,其分明察觉好似画中白发妇人正在向自己求救!

但玄宗自己观览碑相拓印图,却未有任何明显感觉。

今下闻听苏午所言,他才真正相信,那个录碑吏所言不虚。

“无字碑系天后所立。

此碑之上,既然显现此‘劈山图’,且卿与乾陵录碑吏皆称有感画中之人在向画外活人求救……莫非是说,‘天后’遇到了险恶之事,是以通过自己所立的无字碑,向外界求救?”玄宗深深皱紧眉头,压着声音与苏午说道。

苏午道:“确有这种可能。

那位录碑吏可还留下了甚么言语?

他有甚么判断?”

玄宗闻言,看了看苏午,便令褚豆拿出一封信笺来,与那副碑相拓印图一齐递给了苏午。

苏午打开信笺,便看到了那位碑相的字迹。

那录碑吏在密信中称,此碑相图应作‘劈山救母图’,而巨斧所劈之山之所以会淌下鲜血,乃因此山非‘死物’,而是已成活物,斧钺劈之流血,便是为表现‘此山已活了过来’。

山下镇压白发妇人,虽面貌不清,但既有白发,应视之为老妪。

整副劈山救母图,实则是在提醒圣人,尽快救下山下镇压之老妪,而那位老妪,多半是早已龙驭宾天的则天大成皇帝!

这位录碑吏对碑相变化的推测,确实切中要点。

苏午再看拓印画,亦觉得录碑吏推测不差,但他对画外之事了解更多,结合画外之事再看拓印画,许多事情就变得不确定了起来。

譬如‘天后’虽然已经龙驭宾天,但乾陵之中,只有其衣冠冢。

其看似与高宗合葬,其实尸身并不存于乾陵内,甚至天下间久有传闻,称则天大成皇后尸身,实则在大雁塔下,受佛法庇护,在佛光之中,静待时机,转死为生,化身弥勒,下生三界。

恰巧苏午初入大雁塔时,确在那钟乳洞天弥勒内院之中,见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女相弥勒——在此以后,他得玄宗召见,入宫中于吐蕃神玉内救出丹加、卓玛尊胜,而神玉忽化莲花,落在大雁塔顶。

也是在那个时候,苏午察觉到了鲁母的‘不安分气韵’。

他因此推测,鲁母至少将一个契机留在金刚智身上,随吐蕃使臣队伍,一路到了大唐。

此后不空‘身死’,苏午欲探究不空性中飘出的十二瓣白玉莲花之时,更直接遭到了鲁母诡韵——那些惨绿眼睛的阻挠!

他更加确定鲁母已在巨唐棋局之上落子!

也在此后不久,乾陵无字碑上忽然出现了这‘劈山救母图’。

这是‘天后’向外发出的求救?

还是‘鲁母’鸠占鹊巢以后,故意在无字碑上留下此画,诱人来救?

更或者,此虽是‘天后’留在无字碑上的图画,但‘天后’真实目的,并非是叫人来救她,而是想以此来牵引出自身别的谋划,譬如‘弥勒下生’?

先前玄宗皇帝忽然问起大雁塔之事,内中正有这重重顾虑,他这位奶奶即便死了,也从未安分过!

“你以为此图何解?”玄宗皇帝盯着苏午,出声问道。

苏午将图卷叠合了起来,与那封密信一齐交给了褚豆,向玄宗皇帝躬身行礼,道:“陛下,我观图中流血之险山神韵,与西岳华山隐有类似,你可着道士送五岳真形图来,两相对比,即能发现那受斧钺劈砍之巨岳,正是西岳华山。

此劈山救母图,亦令我想起了一则民间趣闻。

即二郎劈山救母故事。”

今时‘劈山救母’故事在民间已有雏形,但一直到唐中期之时,方才有《广异记》记载了‘华山三圣母’与一赶路书生相恋之事,劈山救母故事逐渐成形,却在更加往后的宋时了。

但苏午所讲毕竟是民间故事,也未称天下间确有其事,玄宗皇帝自不可能因为一个故事去追根究底。

苏午将二郎劈山救母故事稍加改编,便讲给了玄宗听。

玄宗听罢苏午口中‘劈山救母故事’,点了点头,又道:“天有天条,国有国法,三圣母触犯天条与凡人相恋,诞下孩儿,自该惩处。

那杨戬也确仁孝,担山赶日不成,终致‘劈山救母’。

这则民间故事也有些意思。

若将此故事代入这副劈山救母图中,那被压在华山之下的白发妇人,即是‘三圣母’,山顶落下巨斧,正为救山下之三圣母,只是该是谁挥出了此神斧,劈开华山?

这个三圣母,莫非就是天后?

她又触犯了何种‘天条’?”

苏午眼中神光湛湛,向玄宗回答道:“应在现实之中,所谓天条,即是天理,若将白发妇人视作天后的话,再兼此画之中流露出的‘求救’之意,应是令陛下效仿故事,劈山以救天后了。”

他言语至此,顿了顿,又道:“但我以为不然。”

天理神韵诡谲恐怖,这样天理,完全是奔着不叫人活命去的,谁要遵循天理,谁就留不下性命——如此情况,守天理何用?

不如毁去天理!

苏午这样心思,若落在玄宗皇帝耳里,玄宗纵然今时是再开明一帝王,也绝容不下他——毕竟皇帝亦是‘天子’,天然站在‘天’的一方。是以苏午未有明言天理恐怖,而是道:“若换一种看法,触犯天理的并非是山下镇压之白发妇人,而是那华山本身呢?”

“嗯?”听到苏午的话,玄宗皇帝眼光微亮,一下子被吸引去了注意力。

凉亭边守候的褚豆也悄悄竖起耳朵。

只听苏午接着道:“碑相之中,巨斧从天而降,非因人力所执,实因天力掌握,欲摧灭华山,因而华山悲泣,淌下鲜血。

此可看做是华山触犯天条,招来巨灵神斧劈斩重创。

而华山只是大岳山形而已,从无移转,何来罪责?

它的罪责,应是山下这个白发妇人,正因为它镇压了这个白发妇人,反而触犯了天理,得到天的惩戒!

这个妇人,反倒与天理相连!

我自碑相之中感应到的‘求救’之声,实非山下妇人发出,而出华山本身传来的求救声!”

“一个妇人,却与天意相连?!”玄宗皇帝眸光跳动,他心中忌惮愈深。

妇人承天命,牝鸡司晨之事,虽是前朝故事,但也殷鉴不远——就在不久之前,他还亲手杀了另一位欲效仿前朝故事的公主——太平公主!

“华山者,华夏根脉。

华夏之华字,与华山相连。

此华山,亦可看做人道根脉。

此劈山救母图,在我以为,实则是天理与人道之争杀,而人道垂危,所以向人王求救。”苏午垂下眼帘,最终作此言论,一锤定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