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北电艺考:从欺负神仙姐姐开始 > 第584章 西毒索罗斯,东邪巴菲特

来到了曼哈顿最为豪华的,king别墅12号楼。琳达早就在门外等候了。

“沈,好久不见。”琳达抱着沈方狠狠的嘬了一口,这个男人给他带来了上亿美元的利润。简直就是财神爷,比亲爹还亲的存在。

沈方捂着脸看着身材曼妙的琳达:“嘿,小心我的宝贝会吃醋的。”

琳达看向伊万卡和朱可娃:“你们介意?”

伊万卡微笑:“并不介意。”

琳达抱了抱沈方:“我给你介绍一下我的父母。还有一些今天来的大人物。”

沈方在琳达的带领下见到了她的父亲,母亲。

“嘿,爹地,妈咪,这是沈,还有他的两个女伴,伊万卡和朱可娃,都是我的好朋友。”

当沈方知道琳达母亲,叫做,菲珂.摩根的时候。沈方可算是知道了琳达的真实背景。

摩根家族的嫡系,摩根家族起源于17世纪初的淘金热,最初经营咖啡馆和旅馆,后购买运河股票。该家族通过商业策略垄断金融市场,其商业模式至今仍在大街小巷中发挥作用。创始人乔治·皮博迪更是世界头号金融大亨,其成功代表了华尔街的崛起。

金融街的巨头,怪不得琳达年纪轻轻就可以在高盛晋升这么快。别说美国不讲什么贵族,身份,只讲资本,那是不可能的,知名家族的人不管是去哪里都会有优待。

紧跟着张桂又见到了,普利兹克家族,纽豪斯家族,杜邦家族的嫡系,都可以说是美国最为老炮的富豪家族,金融,地产,酒店,化工,媒体。

“沈,这位是朱利安·罗伯逊先生,华尔街最伟大的投资者。”

“菲利普·费雪先生,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教父级的投资大师,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投资家之一。也是我的教父。”

“彼得·林奇先生,是一位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也曾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

沈方很是尊敬的和几位业界的超级大佬,和传奇大佬们握了握手,虽然这几位已经是半退休状态,但是他们背后的力量,估计就连索罗斯都没办法企及的存在。

“这位是乔治·索罗斯先生,沃伦·巴菲特 先生。也是我们华尔街唯二的两大股神。”

沈方看着头发花白,戴着眼镜,一身黑色西装,嘴里叼着雪茄,手上拿着红酒很是潇洒,脸上充满了桀骜不驯的西毒索罗斯。

还有同样是戴着眼镜,脸色比较和善的东邪巴菲特。

都可以说是金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乔治·索罗斯端着酒杯怪笑道:“沃伦跟我比,算不上股神,我才是唯一的股神!!!”

沃伦·巴菲特失笑的摇了摇头:“乔治,这有什么好争的,一个虚名而已。”

量子对冲基金的创始人。索罗斯发家于“宏观”投资,或者说在驱动全球股票、债券和货币涨跌的大趋势上下注。

1973年,索罗斯创立的量子基金在1998年时达到顶峰,管理着220亿美元的资金。

索罗斯最牛逼的战绩对冲基金成名于狙击英镑,迫使英国退出欧洲货币机制,1997年,他又对东南亚汇市发动狙击,韩国,日本,新马泰,连续失守,港股要不是有华夏基金支持,可能就悬了,从而引发了危及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

一时间很多人都把当做神,也有人把他当做恶魔。

而“金融大鳄”的索罗斯缺是个大慈善家,也不断捐出巨款,每年捐出的金额高达2亿美金,包括给波斯尼亚地区的人民在战后重建生活。

金融街的头号“狙击手”。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两位股神的话索罗斯,狠,巴菲特就是稳。

当然了稳之外,还需要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别人都恐慌的时候,你需要有你自己的思维。

“你不应该指望别人告诉你,你应该做一些你自己理解的事情”。

在恐惧来临时,巴菲特是如何面对的?

1973-1975年:跌幅56%

“投资的时候到了”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股市出现了整体性的大幅下跌,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1973年的每股90多美元跌到1975年10月的每股40美元左右,跌幅达到56%。

1974年,美国股市已经处于很低的价位,几乎每个公司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是华尔街少有的时期:美国企业正在被抛弃,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

在这期间,伯克希尔自己的股价也经历了惨烈的下跌。面对回撤,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却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在1974年的致股东信中指出的,在1973年伯克希尔的保险公司的投资过多地集中于普通股,这就使年底普通股股份出现了超过1200万美元的浮亏。

对此,他表示,“但是我们相信,从企业内在价值看我们持有的普通股投资组合是物有所值的。虽然在年末出现了大量的未实付损失,但从更长远来看,这一投资组合会给我们带来满意的收益。”

巴菲特历史上着名的投资案例,华盛顿邮报,就发生在那一段时间。

1973年,巴菲特斥资1,000万美元,以每股 5.63 元买下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不到当时内含价值四分之一。

虽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市场继续下跌,连带华盛顿邮报股价继续下行,但巴菲特并不在意,他在股东信里说:“1973 到 1974 年间华盛顿邮报表现依旧良好使得内在价值持续增加,尽管如此我们在该公司的持股市值却由原始成本的一千多万减少25%变成八百万美元,本来我们觉得已经够便宜的东西,没想到在一年之后,市场又将它的标价又向下调整两成的地步。”

巴菲特在买入时,认为华盛顿邮报价格不到当时内含价值四分之一,而事后证明,这笔投资远远不止 4 倍的涨幅。

科技股泡沫:跌幅50%以上

一口气完成八件并购。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科网股泡沫,由于市场热捧新经济概念股票,那些非新经济概念的公司股票遭到市场抛弃,而巴菲特坚持不买科网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从每股多美元跌至每股美元左右,跌幅达到50%以上。

1999年夏天,《时代》周刊公然在封面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也就是这一年,巴菲特发表了着名的太阳谷演讲。

“关于投资,只存在两个真正的问题:

一是你想得到多少回报,

二是你想什么时间得到回报。”

巴菲特讲了一个石油探勘者的故事:大概提示就是,讲的空穴来风,随波逐流。

“人们就是这样来感知股票的。人们很容易相信流言非虚。”

所有人都不相信科技股的时候,巴菲特下了重注,而且稳如泰山。

不过那几年一直都不怎么景气,2000 年3 月,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崩盘,直至 2001年全面消退。这才算是挽回面子。

在2000年巴菲特一口气完成八件购并案;其中有两件从1999年就开始谈,这些案子的金额总计高达80亿美元,所有资金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支付,没有举债一分钱。

两人一个投资,一个狙击,一个嚣张跋扈,一个稳若泰山。都是投资界的超级明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