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64章 不要封赏上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64章 不要封赏上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1:56 来源:泡书吧

“哈哈哈哈,漂亮,李自成估计气了个半死,好啊,吴东明这家伙真是神来之笔。”中军都督府内,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成康拿着刚刚接到的战报,正有些兴奋地跟刘毅还有史可法等人说着什么。刘毅也是搓了搓手道:“不错,吴东明这家伙的领悟能力很强,叫他把李自成打疼了,没想到他把李自成打的都要吐血了。如此一来,就等于宣告了一件事情,武昌城始终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李自成有种就待在武昌,我们隔三差五组建水师去武昌城慰问他一下。”成康放下军报,对刘毅道:“大都督,从军报上来看,这一仗我们收获不少,我以为至少有三点。”刘毅抬头道:“军师说说看。”

“第一,李自成这一仗损失了五十万人马,整个势力三去其一,要想恢复外围的饥兵不难,可是其核心力量在这一仗中也遭到巨大损失,想要恢复曾经的战斗力还需要大量时间,这等于给我们争取了韬光养晦的时日,距离五十个师的目标越来越近了。第二,李自成吃了这么大亏,也应该深刻认识到了我们的实力,如果李自成还有点脑子,此刻最佳选择就是立刻退出湖广,至少将湖广的东部全部让出来,我们可以利用水师,将长江沿岸的地盘划归到我们的保护范围内,建立缓冲区,全力保证南直隶的正常运转。而李自成退出之后,他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不然就是往南,要不就是往北,往南不现实,南部人口偏少,气候跟北方截然不同,李自成军队中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也不愿去南方,况且承志他们还在云南,李自成打两广和云南是吃力不讨好,从做买卖的角度来说,很不划算。所以实际上,他应该没有选择了,只能往北,按照我们预先的估计,河南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第三,就是我们获得了不少劳动力,先是这一仗我们俘虏了近十万大顺军,鱼龙混杂,咱们甄别之后,应该还能剩下数万人,这是现成的劳动力,可以打散,派到我们在海外的各处充当劳力,加强我们建设兵团的实力。大都督,你看,这一仗打出了时间、空间和人力,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最好局面吗?”成康说明道。

众人纷纷点头,打仗其实就跟做生意一样,做生意就是要赚钱,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做亏本的买卖,青弋军此次调动十个师的兵力上前线,在整个青弋军战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这么大动静就更不能无功而返,好在吴东明干得不错,这一仗下来,至少给青弋军争取到两三年的和平发展时间,李自成要往北打,河南、山东、北直隶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越往北越靠近京师,朝廷的抵抗会更加激烈,这段时间青弋军还收到了不少来自西安的情报,孙传庭在那边经营的也还不错,部队正在不断恢复,有这么多阻力,李自成没几年时间吃不下北方,自己的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只要五年计划完毕,那么天下将无人能敌,就算是李自成和皇太极加起来都撼动不了青弋军。

刘毅接着道:“其实军师还漏说了一个方面。”成康看了看刘毅,忽然恍然大悟,恐怕刘毅指的并不是李自成。成康捋须道:“鄙人明白大都督的意思了,大都督应该指的是朝廷吧。”刘毅点点头,表示默认了成康的说法。史可法等人的目光投射过来,这一仗跟朝廷有什么联系?仗是青弋军和李自成军队的独立决战,如果硬说有牵扯的话,那就是作战队伍中有黄得功的败兵,还有少量江西本地的作战部队参与,这是唯一能跟朝廷发生联系的地方,其他的跟朝廷是半毛钱关系没有,那军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成康看见史可法等人的表情,知道他们心中还有些疑虑,其实自从刘毅成为辽国公开始,实际上就已经是和朝廷撕破脸了,除了双方没有兵戎相见之外,朝廷是能恶心人的招都试了个遍,都督府这边也是见招拆招。但是史可法还有下面的一众地方上的文官,很多都是朝廷委派的官员,而且江南十府除了太平府是青弋军的老根据地之外,剩下的地方是后来才纳入都督府管辖范围的,这里面的很多官员刘毅只是调整了位置,并没有拿下他们,很多人还是朝廷的官员,至少从出身上来说是这样的,现在都督府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明白,只是心照不宣罢了。况且他们在青弋军这里工作多年,早就对青弋军有了深厚的情感。

就以史可法举例子,史可法算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当初派到太平府下面当县令,也是因为他就是崇祯年间的进士,如果按照大明的观点来看,史可法可是天子门生,现在都督府干的可都是对抗朝廷的事情,正好是恰逢乱世,才没有人追究,或者说没有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说刘毅谋反,但是实际上,史可法只要不傻,应该已经知道都督府青弋军未来跟朝廷肯定是要分道扬镳的,兵戎相见也许不至于,但是若华夏只剩下青弋军和朝廷两股势力的话,他们一定会分个高下,史可法就是内心再纠结,也只能选择一边,而现在史可法已经在都督府的阵营中了,不管怎么样都只能绑在青弋军的战车上,可真的到了那一步,史可法恐怕也不想做个谋反的逆臣。当然,青弋军干的事情并不能说是谋反,他们是站在整个华夏的高度上,而不是朱家王朝的层面,可这种先进的观念,又有多少开明之士能理解呢?

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成康知道,这个天下,只有都督府胜了,青弋军的观念传遍华夏,才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成康起身对刘毅拱手道:“此次我们取得如此大的胜利,按理说应该是崇祯年间可以比肩全歼张献忠的大胜,并且是青弋军独立取得,如果按照惯例,朝廷势必要进行封赏,可是细细想来,朝廷会怎么封赏呢?”史可法这才恍然大悟,他明白成康的意思了,原来说跟朝廷有联系是体现在这里,是啊,朝廷已经不可能再给刘毅更大的封赏了,因为刘毅现在是辽国公,国公爷已经是大明异姓人士所能取得的最高职位了,当然,大明不是没有异姓王,像是开国的徐达、常遇春等大功臣都是被封了异姓王的,但那是死后的荣誉,他们活着的时候也只是被封为国公。就算是云南的沐王府,那也是百姓的爱称,实际上沐天波的爵位也是世袭国公,要不然大家怎么会叫他小公爷。

现在问题来了,刘毅自从组建青弋军之后取得了无数的功劳,每取得一次大功,朝廷都不得不硬着头皮给刘毅升一级,可是现在怎么办,再往上可就是王爷了,难道大明要首次破例封一个活着的异姓王?刘毅如此年轻,才三十岁不到啊,大明出现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异姓王?这是史可法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旦朝廷这么干了,恐怕是天下哗然。可是朝廷会这么干吗?这么干的话,刘毅的影响力将会成倍上升,现在青弋军和朝廷虽然已经基本上撕破脸了,但是那层窗户纸没有捅破,表面上,青弋军还是朝廷军队序列中的一支,但是一旦刘毅当上了王爷,那么南直隶就会变成刘毅的封地,就算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那中军都督府的合法性更是毋庸置疑,崇祯皇帝会这么傻,将刘毅亲手送到一个不可撼动的位置上吗?不,他们肯定不会,可如果不封王,他们又拿什么来犒赏刘毅?本来朝廷就没钱,前面的功劳也都是象征性的弄点布匹银两意思意思,主要还是靠加官进爵,可这一次加官进爵不能用,布匹银两又没有,朝廷会怎么办?难道只给刘毅手下人升官,将刘毅本人排除在外吗?那就等于朝廷自己捅破了窗户纸,刘毅下面的这些军将,哪个稀罕朝廷的虚职,朝廷早就沦为了动口不动手的摆设了。

可如果朝廷装聋作哑,恐怕天下更是哗然,这么大的功劳都没动静,这如何能服众?功高震主这四个字现在史可法是完全体会到了,朝廷现在已经被青弋军逼到了墙角,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封赏的话,青弋军以后就可以明着不听朝廷的调遣了。

刘毅回应成康道:“军师,你想的复杂了,本督希望朝廷不要封赏咱们,他们只要找个理由就行,比如我们不听号令,擅自出兵江西就可以了,只要朝廷不封赏,以后咱们做事就更方便了,还可以让金圣叹的报社发挥一下作用,炒作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