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70章 良好建议下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70章 良好建议下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1:56 来源:泡书吧

宋应星顿了顿道:“上次的粮食战争中我们实行了粮票制度,那么我以为,这一次既然有了人民生产队,农业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在中军都督府管辖范围内对粮食进行统购统销,同时制定我们自己的粮食和货币挂钩标准,我提议,联合徽商总会设立中军都督府粮食储备中心,简称中粮储。”成康挠了挠头,这个概念有些太过超前了,他一时还没有把握其中的窍门,宋应星连忙道:“我们上次不是发行了粮票吗?既然经济战争打赢了,粮票可以不用了,说起来,粮票是跟大明以前的旧式的粮食体系挂钩的,我认为,我们新军要跟他们进行脱钩,徽商总会的银联可以发行一种以青弋军管辖范围地区生产的优质粮食作为背书的纸钞,可以称之为米元,一米元可以和一百斤大米互相兑换,这个价格在大明近百年的粮价中是比较合适的,特别是和近些年相比,肯定是便宜,京师地区粮价是一石二两银子往上,这还是最普通的粮食,若是按照我们生产的粮食的成色,没有三五两不行。”

宋应星从自己怀中掏出了一张白纸,拿出笔在上面写写画画道:“如果按照京师的粮食价格来核算,那么一石就是至少一两五银子,咱们的米元肯定是低于他的,如果按照一米元一百斤大米的话,咱们一两二银子,孰优孰劣很明显。而且这个价格我们最大的底气和优势在于保持长期稳定,既然实施了,我认为,十年间不宜变动,这样才能对其他地区的粮价产生绝对冲击,同时我们还要有个杀手锏,那就是粮食统一由中粮储专营销售,如同盐业一样,由中军都督府进行垄断。粮食是战略资源,在未来数年间,青弋军一定会有大的军事行动,而且可能是决定性规模的,所以粮食一定要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

旋即,宋应星在纸上简单画了一个大明全图的轮廓,然后在南洋地区画了几个点,指着这些点道:“军师请看,台湾、吕宋、苏禄岛等地都是未来的产粮大区,我们已经在这里建立了生产建设兵团,每一户移民能分到一百亩以上的良田,这是什么概念,去掉他们的口粮,能用来进行经济活动的粮食会多出来不少,这次我去了台岛,台岛的粮食一年三熟,南洋气候可能比台岛还要适宜,一年三熟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大好事,那就是亩产高,台岛的亩产能达到一年一千斤,也就意味着台岛和南洋的粮食一年一亩的产量折合下来是十个米元,我们可以进行统一收购,收购价可以定在七成,也就是七分米元一百斤,我们按一麻袋一百斤来计算,统一收购五袋粮食,也就是亩产的一半,剩下不论多少皆归农户所有,如果他们还想卖,我们也愿意收。这样就保证了我们至少捏住了一半的商品粮,按照这个价格收回来的粮食我们按照江南十府境内的定价一米元卖出去,其他地区看距离的远近加价销售,只要做好储存,咱们的军费可以全力扩充。”

宋应星示意成康不要打断他,接着道:“这是几个主要产粮区的,其他的譬如高丽、九州这些地区,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按照八分收购也行,自己灵活调节,不强制定价。这是大米的价格,小麦按照七成的定价来,也就是一百斤小麦折算成七十斤新军大米,如此一来,我们新军控制地区就有了统一的定价标准,以后米元就是新军地区的硬通货,咱们的一切都用米元进行交易,现在老百姓可能还难以接受,但是经过一年半载,他们适应了之后就会发现,米元比银子还要坚挺。然后我们开始回收新军银元,这些银元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除了留存之外,我们可以拿这些银元去海外购买粮食,安南、占城、暹罗等国都是产粮区,咱们用这些银元去收购粮食,这种成色的银元他们怕是见都没见过,一年一个国家收购个一千万袋不是问题,三个国家就是三千万袋,试问,这世上哪里还有咱们这么财大气粗的大客户。”

成康呆呆望着宋应星,就像是在看一个怪物,这一招的威力实在是太可怕了,可怕就可怕在这是完全的收割,宋应星这个策略就意味着,以后米元就是中军都督府官方指定货币,同时米元跟粮食完全挂钩,你手上有米元,就肯定能买到这么多粮食,而实际上的米元如果单独列出来看就是一张纸,只要以新军强大的武力作为支撑,以新军控制地区朝大明境内其他地区辐射,那么你手上有多少米元就能买到多少粮食,真到了大量需要的时候,甚至你只要加印一些米元,就能换来真实的物资,这不是收割是什么,新军光靠着这一点,就能用纸来换取大量储备物资,特别是在敌对势力手中收购物资,中粮储一旦统购统销,你不用米元,咱们的粮食你就别想要,你用了米元,就落入了我们的体系当中,某一天战端开启,我们直接切断体系,那些敌对势力就只能望着手中的米元欲哭无泪了。

打个简单比方,米元和一袋一百斤的大米等价,那么米元就是大米,比如某商人有大量的大米,那么新军就可以用米元来等价收购这些大米,同时该商人的手中拥有了大量的米元,如果他不用这些米元,握在手里就是废纸,你会在例如江南十府等地区买一些生活用品,可是还是不够,此时徽商总会的银联出面,发售债券,也就是朝这些人借钱,给利息,你可以将剩下的米元兑换成中军都督府的债券,如此一来米元又回流到中军都督府手中,中军都督府再将米元花出去收购粮食,循环往复,同时对债券的利息进行调整,降息的时候米元就输出,加息的时候米元就购入,最终的结局就是粮食这种战略物资在中粮储越来越多,外面越来越少,中军都督府的军费就会暴增,如果要准备打一个大仗,甚至是要多多发售一些米元,就能换回大量的物资,这简直是一本万利,就是在收割其他地区的实物。

成康再也坐不住了,他问道:“宋大人还有什么建议吗?”宋应星道:“暂时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如果以后还有什么,我自己去中军都督府找军师汇报就是了,下回可不能再劳动军师大驾了。”成康起身将自己的小本子给收了起来,又将方才宋应星写写画画的那张草稿纸给拿走了。然后拱手对宋应星道:“方才总师说的几个要点实在是石破天惊,如果我回去将这些意见禀报给大都督,还不知道大都督会怎样开心呢,宋大人果然是大才,在农业和经济方面的理解真是相当透彻,成康服了。”宋应星急忙还礼道:“哪里哪里,军师谬赞了,这都是我平日里睡不着鼓捣出来的玩意,我的主业还是在制造总局这一方面,其实我一直认为,谋略固然是好,但是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还是需要靠着实物才能实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如果没有实力作为支撑,再好的谋略也没什么作用。”

成康叹气道:“是啊,方才的这些策略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新军不断壮大,如果没有新军这支铁血雄狮保卫着这些领土,咱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意义。所谓米元,其实就是一种霸权啊,没有我新军万千将士,这种不对称的霸权是无法长久的。”宋应星道:“不错,不过这种事情只能作为一种暂时的手段,真的到了新军大业成功的时候,这种手段可不能对华夏子民施加了,咱们可以将目光放到海外,西方不是还有很多国家和洋人吗,他们也是要吃粮食的,咱们不管是米元也好,银元也罢,只要找到可以作为背书的硬通货,就不怕他们不进入咱们的体系,如此一来,收割他们,壮大华夏,我华夏民族自然能屹立于天下。”

成康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宋应星描绘的实在是异常宏伟的蓝图,是成康刚刚参加青弋军的时候绝对想不到的。他朝着宋应星深施一礼,然后立刻转身,出了工坊的大门,几人翻身上马,朝着中军都督府赶去。宋应星的一个徒弟上前问道:“师傅,您刚才对军师说了什么,为什么徒儿见军师如此激动。”宋应星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为师近期的一些想法罢了,希望你们在为师这里能多看多学,为师年纪大了,以后新军的建设,华夏的建设,还要靠你们年轻人啊。”两人对望一眼,抱拳道:“徒儿谨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