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956章 大势已去中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956章 大势已去中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1:56 来源:泡书吧

吴三辅和吴三凤也策马来到了吴三桂的身边,双方就这么静静对峙,豪格显得很有耐心,他知道,此刻吴三桂的心中正在天人交战,毕竟他是明国的总兵,就这么投降了,一时间心理上接受不了,没关系,他可以等,他可以给吴三桂时间考虑,反正主力部队都已经到了,火炮也已经就位,吴三桂要是答应,那么一切都好说,要是不答应,他就立刻将这些骑兵给收拾了。豪格回头对代善道:“派人将阿玛给吴三桂父子的亲笔信送过去,给他看看。”代善领命,立刻派了一名骑兵送信给吴三桂,吴三桂接过信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虽然他是总兵官,可是如果抛开这个身份不看,吴三桂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在很多大事上并没有太多的处理经验,像今天这种绝境他更是第一次遇到。

吴三桂心里明白,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他的关宁军可不是当年袁崇焕手上的那一只,战斗力没那么强,跟友军配合作战或者防御作战尚可,可现在已经被十几万敌军围住,对方还有优势火器,自己这里只有血肉之躯抗衡,还有很多士兵受伤,对方也是骑兵,突围绝无可能,还会搭上全家人的性命。可要吴三桂在两军阵前改弦易辙他实在是难以接受。清军骑兵送完了信就退下了,吴三桂定睛一看,竟然是皇太极写给老爹和自己的亲笔信,不用想也知道,皇太极肯定在信中开出了价码,就像是做生意一般,只要自己同意,这生意就算是成了。吴三桂拆开信件看了起来,刚看到第一段,他就猛然瞪大了眼睛,皇太极好大的手笔,竟然开出这样的条件。吴三辅和吴三凤见他脸色不对,也凑上来观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如果他们父子愿意投降,那么目前汉军八旗的旗主位置还有好几个空着的,既然吴襄和吴三桂是父子,那么可以像满洲八旗的代善和岳托那样,二人可以成为汉军两红旗的旗主,最重要的是,皇太极答应,投降之后原有的军队不解散,依然归他们带领,以这些士兵为两红旗的基础。

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意味着,吴三桂和吴襄投降了之后依然可以自领一军,而且要知道,他们的军队当中包含大量的骑兵,实力绝非祖大寿等人的步兵可比,换句话说,吴三桂投降就意味着汉军八旗以后肯定是以他为主导,他就是实际上的汉军首领第一人,即便是早先加入的乌真超哈炮营指挥官耿仲明都在他之下,可以说皇太极这个条件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在大明他不过是个宁远总兵,辽东的总兵有好几个,他吴三桂也不算是什么重要人物,可皇太极给他的待遇不一样,除了满洲人之外,就是他吴三桂了,这种地位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吴三桂知道,清国文官当中有不少汉人,可是对于清国这种新兴的军事集团来说,手上有兵才是最重要的,新关宁军虽然不能说是特别强大的部队,但是在辽东驻军当中是首屈一指,跟关内的军队相比更是碾压他们,难道皇太极不想白得数万骑兵?

“你们怎么看?”吴三桂咬牙问两位兄弟道。吴三辅和吴三凤对视一眼,吴三辅开口道:“全凭二哥做主。”吴三凤道:“二弟,我们都是一家人,父亲和母亲都在敌军营中,你我都知道,一旦我们抵抗他们是什么下场,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大舅在那边过得也挺好,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皇太极在信中说了,给咱们三倍的军饷,而且不拖欠,这可比朝廷的待遇好啊。”吴三桂看了看兄弟二人,又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将士们,自己的家丁卫队几乎是人人带伤,血染征袍,他们都眼巴巴望着自己,还有队伍中的许多军官,他们都是自己的袍泽兄弟,很多人跟着自己在军营内长大,情同手足,吴三桂不能忍心将他们往绝路上送,况且皇太极还给了这么好的待遇。事实上,明廷如今是什么局面,就连一个小老百姓都应该能看清楚,更不要说吴三桂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将领,就连辽饷都不能按时保证,关内的局势应该更加糜烂,如今明廷两面受敌,还有个盘踞在江南的辽国公,朝廷也不敢动他,大厦将倾,如果不为自己谋个出路,日后又该怎么办呢?当然,对吴三桂来说,恐怕投降清军不是最优选择,毕竟清军跟大明是世仇,而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吴三桂这么干肯定会千夫所指。可投降流贼他也不愿意,李自成是个什么东西,一个驿卒,难道要让自己这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屈居人下?可要是跟着朝廷一条路走到黑,下场估计也好不了,自己没得选,吴三桂仰天长叹一声,心一横,翻身下马喊道:“吴三桂,吴三桂愿降。”

“哈哈哈哈!”放肆的笑声从清军阵中传来,豪格根本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彼得洛维奇虽然不懂这些东方人的弯弯绕,但是眼见明国的将领投降,自己的小伙子们不用继续拼杀,也是很高兴,至少他们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利益。豪格策动战马,正黄旗马队跟在他的后面前行,他来到了吴三桂的身前,也是翻身下马,一把托起了吴三桂,学着中原汉人的样子对吴三桂道:“将军快快请起,我的将军,犹如猛虎添翼,游鱼入水,将军放心,本太子保证,一定不会亏待了将军。”吴三桂也是顺势起身道:“太子殿下,罪将别无他求,只是身后的弟兄们都跟着我多年,不能亏待了他们。”豪格哈哈大笑道:“小事情,你的部下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每个人五两银子的安家费,这是我给你的承诺。”

“完了,辽东完了。”宁远城中,接到前线战报的洪承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锦州城竟然这么快就丢了,自己寄予厚望的吴襄和吴三桂父子竟然投降了,是,他们投降确实有苦衷,毕竟清军十几万主力大军还携带着罗刹重炮突然发起攻击,确实是措手不及,吴襄守不住锦州城也是情理之中,可是吴三桂是他洪承畴寄予厚望的年轻将领,手握重兵,还有着辽东军最精锐的骑兵队伍,难道他不知道忠君爱国这几个字是什么写的吗?自己在平日的军事会议上强调了多次要精忠报国,吴三桂怎么看也不像是投降之人,即便是清兵以吴襄的性命做了威胁,吴三桂难道不应该拼死一战吗?即便是战死,恐怕也比现在的局面要好吧?吴三桂降清,清军平添了几万兵马,辽东军阵已经不具备坚守的条件,王廷臣和马科的队伍刚到宁远以西二十里的位置,问题是现在麻烦了。

从地图上看,锦州失陷,吴三桂投降,那么从锦州到宁远城这一线可以说是被清兵清空了,他们的军队将会急速南下进攻宁远,而马科和王廷臣的人是进不得退不得,他们是步兵居多,军队目前集中在小团山一带,距离宁远最近的有规模的城池就是广宁,如果这时候叫他们返回退到广宁,一旦豪格侦知他们的情况,派出骑兵追击,恐怕二人的队伍还来不及退回广宁就在半道被截击了,如果让他们按照原定计划进入宁远,那么豪格肯定会兵围宁远城,将他们一锅端了,一旦宁远完了,马科、王廷臣和自己全完蛋的话,辽东军镇事实上就不复存在了,没了辽东,皇太极大军陈兵山海关,就靠曹变蛟蓟镇的队伍防守山海关,能守得住吗?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从其他地方入关去抄蓟镇的后路,反正这一招皇太极不是没用过,而且炉火纯青。

洪承畴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吴三桂投降事先没有一点预警,洪承畴也万万想不到吴三桂会降清,这将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和余地,调兵也来不及了,锦州距离宁远很近,清军骑兵转瞬即到,王廷臣和马科没有第二条路,要不就地防御,要不就抢先进宁远城,现在回去来不及了。洪承畴抽出一支令箭,强装镇定对自己的亲卫道:“你去马科和王廷臣那里传令,告诉他们急行军立刻进城,前线局势有重大变化。”亲卫传令去了,洪承畴有气无力的跌坐在椅子上,辽东军阵要是完了,后面又该怎么办呢?自己当年临危受命从陕西调来辽东,不希望能成为力挽狂澜的名臣,最起码也想做个守成之臣,可是辽东历任那么多督师,眼看着就要在自己的手上丢了,这种背负巨大历史骂名的感觉压得洪承畴就要喘不过气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