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982章 最后状元中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982章 最后状元中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1:56 来源:泡书吧

王承恩小心翼翼递上了来自西洋的眼镜,崇祯虽然年纪并不大,还不到三十岁,可是因为长年批阅奏折,睡眠质量差,日日熬夜,眼睛都熬坏了,现在看奏折都要凑近了看,字体小一些的话,眼前完全是一片模糊,如果不借助眼镜,崇祯几乎都不能批阅奏折了,王承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他知道,无论他怎样劝阻,崇祯都不可能停下,所以王承恩只能默默垂泪,眼看着皇帝的身体一天天衰败下去。今日,崇祯倒不是在批阅奏折,而是在看试卷,会试已经举行完毕,内阁经过筛选之后,选出了一部分较为优秀的试卷,如果按照规矩,这些人是有资格参加殿试的人,他们将会在金銮殿上进行廷对,由皇帝亲自主持,谁答的好,谁就有可能被皇帝钦点为状元。王承恩低声提醒道:“陛下,夜深了,不如休息吧,这些试卷内阁已经判定过,明日廷对,陛下可在大殿上选拔状元,这些试卷现在看了好像并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一般人说这种话,崇祯早就开骂了,可因为是王承恩说的,如果说崇祯在这个世界上还能相信谁,恐怕就非王承恩莫属了,甚至比起周皇后,崇祯都要更加信任王承恩一些,崇祯回答道:“朕知道你是为了朕好,可是这些试卷朕必须重新看一遍,你应该知道朕为什么急着举办会试,朝中人才凋零,全是党争之徒,如果再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大明朝怎么办,时不我待,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王承恩不再说话,只能任由崇祯阅卷,崇祯看着这四十八份试卷,频频点头,忽然,他说道:“这份试卷写的颇有见地,字体工整,一气呵成。”按理说阅卷的时候,考生的名字是被封住的,但是最后选出来有资格参加殿试的四十八人,内阁已经将名字揭开交给了崇祯,崇祯顺势往上看,自言自语道:“魏藻德,魏藻德,这个名字起的也有些学问。”

第二日一早,文华殿上便是人声鼎沸,内阁诸位大臣和被选拔出来的四十八位考生排队站在文华殿上,大家低声交流着,发出了一片嗡嗡声,这些考生一个个昂首挺胸,他们是上万考生中被选拔出来的精英,不管这次会试的总体质量怎么样,但是这四十八人即便是放在地方上也是非常有才学的人,属于天之骄子,而且他们知道,今天皇帝将会在他们中间点出状元、榜眼、探花,可除了一二三名之外,剩下的人也会被授予进士的身份,有明一朝,你能站在文华殿上受到皇帝接见,等于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官场,进士如果放在开国时期,基本上是能被直接授予七品或者八品的官职的,但是到了王朝的中期后期,因为人多,必须要等到官员出缺之后,才能进行递补,而且进士及第之后还要在京师学习三年,才能授予官职,就像是后世的考大学一般,考上大学之后还要在大学学习几年才能参加工作。不过这也无所谓,士农工商,所谓进士,就是从字面意思理解,等于是你考上了就进入了士的阶层,所以今日文华殿的四十八人已经是士,崇祯无非要从他们中间分出一二甲罢了,而且这些人隐隐有种预感,大明局势糜烂,皇帝这么着急举行会试,明显是冲着选拔人才去的,也就意味着这些人很有可能会跳过学习环节,就像是开国初期那样直接做官。

有的人甚至在私底下分析过了,大明目前被流贼和建虏攻占了这么多地方,这些地方的地方官死的死逃的逃,那么实际上这些位置都空缺了出来,如果未来明军开始收复失地,那么这些地方势必要重新任命官员,这就等于朝廷现在空缺着大量的官位,只要皇帝愿意,他们这些进士可以随时填充,不要说是七品知县,很有可能还会往上走一走。所以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镇定,实际上内心极其火热,谁不知道今日之后他们可能都会走向更高的位置呢?就连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对于这些年轻人也不敢小觑,大家都是从这一步过来的,谁也不能保证这帮人当中不会有未来的首辅。官场上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不要轻易得罪人,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最后会走到什么位置上。

“陛下到!”众人还在交头接耳讨论着,猛地听见一个尖利的嗓音,考生们立刻站定了身形,整理衣服,闭上了嘴巴。王承恩拿着拂尘出现在台阶上,随即崇祯从后门出现,身后还跟着太监和宫女。众人一起推金山倒玉柱,大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坐在了龙椅上,对着众人点了点头,然后道:“平身吧,昨日,内阁呈报了诸位的试卷,既然能被内阁选拔出来,说明诸位都是有才学之人,朕也看了你们的试卷,各有千秋,但是今日是廷对,朕要从你们当中选出一二三名,希望你们有所准备。”

众人起身,按照队列站定,崇祯道:“今日的廷对,朕只有一个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四十八位考生一愣,眼睛里透露出疑惑的目光,不知道皇帝要出什么样的考题给他们。只见崇祯起身来回踱步道:“大明国事艰难,诸位身为大明学子,应该都有所了解,朕殚精竭虑,可是却无法扼制事态的发展,说句心里话,朕心里急啊。眼下,辽东落入了建虏之手,中原大地又被流贼侵占,江山社稷从朕的手上流失,朕还有何面目下去面对列祖列宗?所以诸位,能否扭转乾坤,朕要寄希望于你们了。”众人表情都很严肃,他们知道皇帝这会说的是心里话,可是他们不过是刚刚通过考试的学子,又怎么样才能为皇帝分忧呢?崇祯又道:“所以今日的考题切合实际,朕就是想问问诸位,眼下内有流贼,外有建虏,如何才能报仇雪耻?”

众人大惊,这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考题,或者说这根本就不应该是考试的考题,放着满堂的大臣不问,皇帝竟然问他们这些刚通过考试的学子,这不就等于他们要为国家出谋划策吗?要知道,明代八股取士,堂上的这四十八人都是考试天才,主要是死记硬背一些经书,做一些八股文章之类的,你要叫他们之乎者也,他们能说的头头是道,可是要他们策论,他们哪里说得出来。一下子,众人开始抓耳挠腮,在来之前,他们是做了准备的,可是他们所谓的准备不过是熟记经书,如果皇帝从哪些名着里面抽个段落出来考他们,他们能回答的头头是道,可是现在完全脱离书本,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可是皇帝发问了,而且是今天唯一的考题,说白了也就是谁能说到皇帝的心坎里,谁就能当状元,纵使这些人没有准备,还是要硬着头皮进行解答,每个人都要作答,总不能傻站着。

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引经据典,一阵之乎者也,将崇祯说的头大,一个两个三个,考生们陆陆续续站出来奏对,可是很显然,都不是崇祯要的答案,崇祯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大话套话,这也就是他急着举办殿试的原因,满朝文武实际上也跟这些考生一样,不知道他们是故意不给出答案,还是根本就没有解决方案,每次皇帝在上面询问怎么应对当前局势,下面一个个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没有一个人能说到关键点上,就连温体仁也是忽悠,这才让崇祯觉得温体仁这个首辅做的太久了,是该换一换了,皇帝要的是能为自己分忧的能臣,而不是尸位素餐的庸臣。崇祯希望这些年轻人能给他一个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案,可是目前已经听了前面几十个人说的话了,没有一个人能让崇祯感到满意。崇祯忽然有些后悔,是不是自己真的操之过急了,参加会试的士子们,大部分都是北直隶人士,说白了也就是在京畿周边选拔的人,是不是还有更加有才能的士子因为路途遥远没能来参加会试。这些人当中不可能一个高手都没有,但是显然,面前的这些人之中恐怕没有人能答得上来。

崇祯看着下面的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心底涌起了一种无力感,就在崇祯感到无比失望的时候,忽然,一个人闪身出列,跪在地上拱手道:“学生魏藻德叩拜皇上。”“魏藻德,魏藻德。”崇祯在心中默念了两遍这个名字,猛然间想起来了,昨晚阅卷的时候,正是这个叫魏藻德的考生,卷子工整,答案颇有见地,这么说来有些才能,难道说此人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方案,崇祯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