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34章 血战九江二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34章 血战九江二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5:38 来源:泡书吧

“把铁丝网都拉起来,拉高一点,注意不要伤着自己了。”马山前线,士兵们来来回回在距离主阵地百步远的地方工作着,他们在设置铁丝网。这是一种制造总局刚鼓捣出的新玩意,铁丝在明代早就已经不是罕见的东西,相反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发展,明代铁制品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兵器也都是铁制的,铁丝要生产出来也不是什么多难的工艺。只是没有人想到,不起眼的铁丝也能应用在战争当中,这还要说到刘毅的功劳,有一次去制造总局的时候,看见工人们在摆弄铁丝,刘毅猛然想起,后世的战争中,铁丝网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阻挡步兵骑兵冲击的绝佳防御工事,而且制造很简单。

后世的铁丝网特别是在一战二战的时候应用是很广泛的,当时有焊接法、切拉法、冲压法、编制法和拧制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生产,放在大明现在的条件下,焊接法、冲压法和切拉法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过高,以大明的生产条件,这几样无法满足。编制法对人力的要求也高,主要是生产效率比较低下,虽然编制法相对于拧制法肯定要牢固得多,但是刘毅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的拧制法,反正只要能短时间大规模装备部队就行了,对于现在的战术来说,铁丝网这种防御设施已经算是降维打击了,拧制法虽然质量差点,但是效果应该不会太差。所谓拧制法,就是在一根光秃秃的主铁丝上,用几十个短铁丝拧制成倒刺的形状,然后将这些倒刺直接圈挂在主铁丝上就成,这种铁丝网只要是有点力气的人,一天就能拧出几十条来,如果借助老虎钳等工具,拧制会更快。只不过因为这种铁丝拧制的倒刺是圈上去的,所以在主铁丝上会左右晃荡,在布置的时候需要士兵专门将倒刺给分开,以一个合适的比例距离安置在主铁丝上,不过这一点瑕不掩瑜,对于生产成本来说,这一点小瑕疵不算什么。

现在,前线将士们正在布置的就是这种铁丝网,用木桩作为支撑点,拉起了一段段铁丝,横七竖八放在阵地前,这是绝佳的障碍,敌军要想通过这段铁丝网,就必须花费时间将铁丝网破坏或者移除,在这段时间内,阵地上的火铳火炮可不会停止,敌军士兵会变成百步内的活靶子,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躺在阵地前。在郭公山到马山的整个战线上,平均分布着七个师的兵力,展现宽度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多里,七个师的兵力是四万两千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一里都有一千名士兵驻守,如果按照后世的防守密度来计算,每一米的防线有两个士兵,这已经是相当高的防守密度了。

“来了,敌军来了!”正当将士们在进行铁丝网设置的收尾工作的时候,一名夜不收大喊着冲了回来。他一边策马奔驰,一边警示道:“敌军前锋距离阵地二十里!敌军前锋距离阵地二十里!”各部长官对士兵们吼道:“快,立刻设置好手中的铁丝网,来不及的就算了,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不要乱,沿着指定路线走,不要误入雷区!”将士们匆匆设置好铁丝网,然后转身沿着指定路线就向着战壕奔去。阵地前两三百步的范围内,已经被青弋军变成了雷场,他们用红色绿色的旗帜标注了雷区,只要是出战壕执行任务的士兵,都要走绿色线路,包括回来报告情况的夜不收,也不能进入红色区域,否则会引爆地雷。

眼看士兵们都已经回到了战壕内,所有的总旗和以上官站在战壕外让自己手下的小旗官清点人数,然后他们跟着各团团长返回雷区,团长一声令下:“你们是军官,这种动脑子的活就要你们来干,现在,各人将自己防区前的红绿旗帜全部收走,记住无雷区域,一边收旗子,一边倒退回去。”排长连长们立刻上前,开始将雷区的红绿小旗子收走,原先从战壕的角度看去,哪里有雷,哪里能走一目了然,可是一旦标识物没有了,一般人过来就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知道哪里的地下藏有危险。至于各团团长让总旗以上军官们记住雷区,那是因为战争结束之后,青弋军还要进行排雷工作,否则,在地下设置了这么多地雷,对往来的百姓是一个巨大威胁。

夜不收的声音渐渐向后方延伸过去,整个阵地的士兵都迅速动作起来,进入指定位置。不仅是马山防线,从郭公山到马山一线,七个师的将士都行动起来,朗山炮兵师阵地,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炮兵们再最后标定射击诸元,检查火炮。陶宗有些紧张地在阵地前走来走去,要知道,这是第一次炮兵集中在战场上使用,全新的战法带来的是全新的考验,青弋军的炮兵集中战术能否达成战役性效果,就要在这场战斗中检验。

天嗣山主阵地,吴东明登上了天嗣山,天嗣山是整个战线的突出部,虽然处于朗山炮兵的掩护之下,但是位置最为突出,为了更好观察敌情,吴东明冒险来到了天嗣山阵地。天嗣山的主将是马精良,山下就是李福,当日吴东明定了调子,让李福的师担任最危险的防守任务,马精良虽然没有争到这个任务,但是吴东明将他放在了天嗣山阵地,天嗣山虽然是山坡,对于防守有利,也能得到朗山炮兵的掩护,可毕竟是突出部,受到威胁的程度不小,将马精良放在这里,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心理安慰。而且吴东明明白,虽然马精良和李福两人经常斗嘴,但是两人原先是东南大战时期从一个班里走出来的袍泽兄弟,真到了战场上那是过命的交情,将马精良放在李福的左翼,也算是有个照应。

闻听吴东明前来,马精良亲自迎接,“末将马精良参见军门!此地危险,还请军门回避。”吴东明摆摆手道:“敌军距离我们二十里,赶紧去前面看看,本将知道此地危险,可是前线作战,本将还是想亲眼看一看。”眼见马精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吴东明指了指他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子心里想什么,别用大都督那句指挥员就应该在指挥员的位置上来压我,我观察一下自然会回去,你又不是不知道,大都督说是这么说,可是每次大战的时候,大都督哪次不是冲锋在前。”马精良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跟在吴东明身后,走到了战壕最前方。吴东明展开千里镜,对即将展开作战的战场又仔细观察了一遍。为了获得良好的视野和射界,这些天各部都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比如马精良部,就将山坡上的灌木树木都给铲平了,现在天嗣山的西坡就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坡,非常有利于防守方射击。吴东明从千里镜中已经能看见远处烟尘大作,像是有无数人在移动,而且能清晰的感受到地面的震动,这不是一支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军队能做到的。

渐渐的,在天地的连接处一条细细的黑线出现,在黑线的前方还有无数的小黑点,早就身经百战的吴东明立刻判断出这是敌军的骑兵前锋在大部队的前方探路,黑线渐渐变成了一个面,紧接着就像是奔腾的江水那样,人群汹涌而至,一时间马鸣人喊,汇聚成巨大的声音,无数的骑兵打马在队伍的前方盘旋,五花八门的旗帜显现。吴东明身后的马精良张大了嘴巴,喃喃道:“我滴乖乖,这是来了多少人啊,李自成说有百万大军,我看这话不假。”大顺军越来越近,吴东明的瞳孔猛然一缩,他看见了一顶黄龙伞盖,“李自成!”吴东明脱口而出道。马精良和一众军官连忙顺着吴东明看的方向望去,显然他们也看见了黄龙伞盖。吴东明道:“这家伙自封为皇帝,还没站稳脚跟,就把皇帝的那一套给搬出来了,连黄龙伞盖都用上了,怎么,要跟皇太极学,弄一杆织金龙纛吗?也好,今天就让李自成吃点苦头。”

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目力所及之处,无数的士兵出现,一眼望不到边,吴东明的千里镜左右观察,显然,对方也知道自己这边从郭公山到马山建立了一条数十里的防线,李自成也将自己的军队沿着青弋军的防线依次排开,组建了强大的阵线。八十万大军密密麻麻,虽然因为大顺军的构成复杂,有穿戴铠甲的老营兵,有装备稍微强一些的正兵,还有杂乱无章的饥兵而显得军队的服装不统一,乱七八糟。可是光是几十万人的气势就能让人感到巨大的压迫,若是一般的军队,都不用交手,恐怕这种威压就会让军队溃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