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69章 良好建议上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69章 良好建议上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5:38 来源:泡书吧

成康笑了笑,指了指边上的几张凳子,宋应星这才反应过来,抱歉道:“是下官失礼了,军师请坐。”说罢,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成康去一边坐下,另外又吩咐自己的两个徒弟,到农户家里弄点茶水来,既然成康能亲自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宋应星可不敢怠慢。两人坐定,成康这才开口道:“上次宋总师提出的农业五策,真是让整个江南十府和海外土地的农业受益良多,这段时间我一直听说宋总师在外面勤于调研,敢于尝试,听闻还专门去了台岛调查农业,虽然我对农业方面的问题不太了解,可是我知道,特别是你上次提出的磷肥,真是对民众有莫大的帮助。”成康一上来先肯定了宋应星当时提出的农业五策,同时对农业五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褒扬,宋应星老脸一红,连忙摆手道:“那都是大都督和中军都督府的功劳,我不过是在此基础上提了一些改进建议,不敢居功,不敢居功啊。”

“军师,师傅,请用茶。”宋应星正要再谦虚几句,徒弟端着茶水走了过来,能看得出,就是一般民众在干活的时候喝的大碗茶,并不是成康平日里在中军都督府喝的精品,成康接过了茶杯,饮了一口,茶味有些苦涩。宋应星有些不好意思道:“军师,乡下就是这个条件,一般都是大家干活的时候在大锅里统一煮茶,然后用大碗分装,渴了就喝一碗,有时候我们还会在茶水里放一些盐,补充体力。”成康摇摇头道:“放心,我没那么矫情,百姓能喝,咱们为什么不能喝,都是人,再说了,这种茶叶虽然不是上等,但是也还算凑合了,要知道,除了咱们这里,大明其他地方哪里有这样的条件,随时都能喝到带盐分的热茶。”

宋应星见成康放下了茶杯,这才说话道:“不知道军师到这里来到底是?”成康道:“呵呵,耽误你的研究时间了。”宋应星连忙道:“没有没有,下官最近是在研究是否能将蒸汽机应用到农业生产上面来,方才就是在和徒弟们进行测量。”成康感兴趣道:“哦?蒸汽机这种大家伙也能用于农业?”宋应星点点头道:“自然,能用于工业,就肯定能用于农业,比如说这舂米,如果用蒸汽机的机械之力代替人力,岂不是能解放更多的劳动力?还有碾米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很多乡村还是以畜力为主,拉磨的驴都是供不应求,咱们若是能将蒸汽机改进小一些,或者干脆成立统一舂米碾米的工坊,统一使用蒸汽机,这不又节省出了很多人力物力吗?说句自私的话,您也知道,下官有时候喜欢小酌两杯,最爱就是牛肉驴肉,这大明对于农业牲畜管理严格,其实不是上面想管,主要还是数量不足,若是我能以机械之力代替畜力,咱们岂不是每天有牛肉吃了。”

“哈哈哈哈哈。”成康捋须大笑起来,没想到宋应星还有这么幽默的一面,往常看起来不苟言笑,总是皱着眉头写写画画的总师,竟然有这样放松的时候。成康收住笑声,正色道:“方才总师提出的建议很好,其实这次的会议上,大都督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相信鲁超回去之后,应该也和总师说明了情况吧。”宋应星点点头道:“不错,鲁超回来将会议精神传达给我了,人民生产队,真是一个创造性的提议,如果能按照大都督的这个方案实行,我想用不了几年工夫,咱们青弋军的农业生产力将会得到成倍的提升。”成康接话道:“不错,我这次来就是想请教一下你这个农业大专家,我即将接手这项事务,必须要向你请教请教,看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实施。”

宋应星略一沉吟,“军师,关于这一点,其实我最近几天都在考虑,就算你不来问我,我也要找机会去一趟中军都督府,说说我的想法。”成康眼前一亮,好家伙,没想到这宋应星不显山不露水的,原来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就说宋应星这样的人不会对农业不敏感,果然,人家已经是有所准备了。成康拱手道:“愿闻其详。”

宋应星正色道:“我有如下几个建议,若能实施,对咱们人民生产队的建立会有大帮助。”成康仿佛是小学生一般,掏出了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拿出一支铅笔,准备记录。宋应星道:“其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开办太平农学院。”“太平农学院?”成康问道。“正是,就像太平讲武堂是军事学院一样,对于农业这种根本性产业,我们也要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学习,开办农学院势在必行,大都督在会上说了,启用种植技术好的人当大队长大队副,那么什么是种植技术好的人?评判标准如何?怎样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能否形成梯队?这都是咱们要考虑的问题。农学院正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地方,我建议,可以用两年的学制,选举义务教化毕业的学生或者有兴趣参加的童生进入农学院,也可以自己报考,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下,统一学习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上学期间不定期下乡实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毕业之后授予农业技术员的学位,享受咱们新军小旗官的待遇,下放到农村去,成为官府给村子里配置的农业技术员,配合大队对农业进行帮扶。条件成熟之后,这些人还能回来再次进修,合格之后给总旗官待遇,可以放置在县衙之中,每个县配置两三人,指导全县的农业生产,再往上就是府衙,层层递进,务求建立一支专业的,能攻坚克难,善于研究的农业生产人才队伍。”宋应星道。

“妙!太妙了!本人从来都以为农业那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技能,代代相传,可是没想到,农业还能独立出来,如同军事政务一般单独成为一门学科,此法大善,如此一来,我们的人才队伍将会更加充实。”成康赞叹道。宋应星又道:“这第二条是紧随其后的,有了农学院还不够,还要在此之上进行进一步完善。”成康问道:“怎么个完善法?”“建立农科所。所谓农科所,就是专门研究农业的机构,比如我们可以在新军各个地盘上划分一千亩的试验田,联合农学院的学生进行产学研三结合,重点突破各地在各个气候水文环境下的良种问题,同时可以在农学院中设立兽医专业,解决牲畜的培育问题,如此双管齐下,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不二法门。”成康张大了嘴巴,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自己在书房来回思考都没有头绪的问题,到了宋应星这里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仅仅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张宏伟蓝图,这不就是未来人民生产队的前进方向?

宋应星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用袖子擦擦嘴又道:“第三点就是农业移民,这是咱们的先前的策略,不过现在有了湖广,要更加细化一些才对,也就是说,要让大家人人有田地可种,人人都有不错的收成。南洋土地富余,但是比如江南或者高丽地区,人口众多,耕地不足,那么可以考虑全盘经营,以官府的补贴为吸引力,调动各地民众的积极性,让人多地少地方的民众去人少地多的地方耕种,同时结合人民生产队,统一搞水利施肥等工程,尽力避免劳动力闲置的问题。”成康点点头,这倒是个大问题,新军的地盘可以说是左一个右一个,互相之间还不联通,特别是海外的领地,还需要水师来回运送,若是大量的土地没人耕种,而不足的土地却有过量的人口来耕种,更是巨大的人力和土地浪费,这个问题势必要解决,不过一时半会,这对青弋军的远洋运力是个巨大考验。宋应星应该也是看出了成康的难处,立刻解释道:“这一点的设想过于宏大,短期内很难实现,特别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和平发展,如果大环境有变,我们还是要以军事行动为主。”

成康肯定道:“说的不错,还有吗?”宋应星道:“有,其实这个意见上次的时候我就想说了,我们在经济战和粮食战争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咱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上次之后我就在思考怎么解决,近期大都督的会议给了我一些启发,我想是时候将这个意见说出来了。”成康道:“哦?看来宋总师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说说看,我来评估一下实施难度有多大。如果好办的话,回去我就着手实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