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93章 全面发展上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93章 全面发展上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5:38 来源:泡书吧

“啧啧啧,村长你看,这官道上又在过兵呢。”武昌府附近的官道上,不少农民在官道两边,看着一队队的青弋军士兵扛着火铳列队在官道上前进,九江大战胜利之后,青弋军在中军都督府的命令下强势进驻湖广布政使司,并且依据刘毅的命令,占领大小城市之后,向乡村扩散,同时漕运水师封锁长江航线,如果有条件的话,水师还可以分出一些吨位更小的战船,进入长江支流实施巡逻和清剿水匪的任务,务必将湖广牢牢掌握在新军的手中。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普通百姓看来就如同天神下凡一般,谁见过如此武装的朝廷的军队,怪不得他们能将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打败,看来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手上有真功夫啊。只是朝廷的军队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很差,或者说有左良玉这些人在湖广一带作乱,他们的风评也没比流贼好多少,有的人甚至怀疑,这新军不会是前脚走了狼,后脚来了虎,又来鱼肉相亲们的吧。

一个五旬老者对说话的年轻人道:“这两年过兵你看的少了?湖广本来就是大明的中心地带,咱们这既有朝廷的兵,也有军头的兵,又遭了流贼的兵灾,现在又来了新军,真不知道咱湖广的老百姓是福是祸哦。”年轻人道:“村长,你看他们,一个个盔甲鲜明的,都快武装到牙齿了,咱乡亲们是躲得快,都跑到了山里,才躲过了流贼这一劫,可是他们过来了,方才你看见了吧,那马队是一眼望不到头,这么多马队,咱就算是跑也跑不了啊。”老村长抽着旱烟,吧嗒吧嗒吸了两口道:“后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记着这句话,咱的运气算是不错了,你没看隔壁的小王庄,被流贼全抓走了,一个人都没剩下,这流贼走了,回来的就是几个人,一个几百人的村子啊,就剩十几个人了,有给流贼做工累死的,有饿死的病死的,还有给流贼拉到前线当炮灰给打死的,这幸亏是流贼败了,慌不择路四散逃窜,他们才有机会逃脱,否则一个也回不来。咱们杨村现在还能整整齐齐,已经是烧高香了。”

年轻人叹了口气道:“但愿这些新来的官兵不是祸害咱们的。你是不知道啊村长,我在外面行脚的时候听外乡人说,很多朝廷的军队不管是打了胜仗还是败仗,都要当地的百姓提供酒水粮食来劳军,打了胜仗的还算是讲道理,打了败仗的那就是土匪,不给就抢,甚至还杀人,听说北边还有杀良冒功的事情呢。”老村长道:“不过这些新军看起来好像还行,至少这么多天咱们村口天天过兵,也没见他们来骚扰咱们,听回来的人说,新军军纪严明,南直隶那里给他们治理的都成世外桃源了,也不知道真假,咱也想去看看啊。”年轻人道:“那都是去了安庆卫的人道听途说的,眼见为实,不知道新军给他们灌了什么**汤了,一个劲的夸。”老者又抽了两口旱烟,“伢子,那个带着十几个人住在咱们村上的左队长,就那年轻书生,不知道是新军弄的什么名堂,咱们可要小心伺候着才是。我看他们这群人不是一般人,尤其是左队长,年纪轻轻的这么沉得住气,厉害啊。”

年轻人点点头,这些天,他们村上来了一队奇怪的人,不多,就十几个人,除了刚才村长提到的左队长是个年轻书生之外,剩下还有两个书生,其余的都是兵,一个个人高马大凶神恶煞的,村民看到他们就犯怵。他们来了之后,也不走了,就在村子里住了下来,村长他们也不敢怠慢,谁知道这帮祖宗是来干什么的,那个左队长态度倒是和蔼,说是来摸摸村子里的情况,这就让他们很难理解了,村子里的情况有什么好摸的,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再说了,这些书生了解村子里的情况是要做什么?年轻人正要答话,忽然后面一人喊道:“村长,小伢子,赶紧回去,村里,村里的左队长说有事情要找你们。”一个人气喘吁吁跑过来,正是村里的乡亲,村长和后生对望一眼,急忙熄灭了旱烟,将烟斗收起来道:“走,回去看看。”

“乡亲们,乡亲们别害怕,也不用跑,我们是新军,流贼就是被咱们打跑的,今天将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跟大家宣布,都坐,都坐,不用紧张。”武昌府黄陂县下面的一个村子内,一支十几个人的工作队一大早就来到了这个村子,这村子规模不小,在黄陂县下面应该算是个大村了,叫做杨村,主要是这里的居民大部分都姓杨,村子里还有个大祠堂,供奉着他们的祖先,据说这些人还是杨家将的后裔呢,不过真实性已经不可考了。工作队就暂时进驻这个村子的祠堂,他们叫来了村长,将整个村子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在祠堂前面的空地上摆放了数百张小凳子,让村民们坐着说话。一个文士打扮的人站在中间,对赶来的众人喊道。这个文士叫做左桐,黄陂县人民生产工作队的总队长,毕业于荟萃书院,虽然才二十岁的年纪,但也算是个饱学之士了。

这次刘毅在中军都督府定了调子,荟萃书院等各个书院毕业的学生,年满十六岁以上的,可以报名参加随军工作队,去湖广推进人民生产队模式的运行。刘毅和一众高官们当然明白,人民生产队这种理念非常超前,如果让湖广的民众自己推行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他们对于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都不理解,所以必须要让新军强力下推,可是虽然在湖广成立了军管会,但是军管会毕竟主要承担的还是管理责任,而人民生产队在建立之前还需要做大量的指导性工作,军管会不可能一力承担,所以需要有前期的驻村工作队进行宣传和指导,也就是授人以渔,教他们如何运行人民生产队模式。所以刘毅现在需要大量的学生村官下乡,去一线进行宣贯,这也就是随军工作队的来历。刘毅选拔这些学生,是因为他们有知识有文化,都是年轻人,对于人民生产队的接受程度高,理解透彻,他们下去宣传是最好不过的人选,同时也不限制他们的手段,你是宣讲也好,编个样板戏也罢,打快板说书也行,反正你只要将中军都督府的意志贯彻下去就行了。

这个叫左桐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来他在荟萃书院毕业之后已经进行了进一步的进修,荟萃书院的院长和领导班子已经决定让左桐留校教书,可是中军都督府的号召发出之后,左桐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了随军工作队,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让荟萃书院上下都非常佩服,院长送行的时候特地说了,如果左桐愿意回来教书,这个老师的位置永远给他保留。左桐虽然才二十岁,但是已经是满腹经纶,跟明代八股取士不同的是,新军教育出来的年轻人都有着非常先进的思想,当他们在中军都督府统一培训人民生产队制度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大开眼界,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如此先进的理念,这更是让左桐年轻的胸膛中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他一定要去湖广,将这个制度推行下去,让百姓们再也不用受苦。

为了支持这些年轻的士子们的行动,中军都督府也是力挺他们,并给了他们强大的背书,像左桐这样的队长手上,每个人有五百米元,这五百米元意味着可以兑换五万斤大米,如果按照一人一天一斤米的用度来计算,那么至少可以保证一个五百人的大村子三个月以上的用度,就以左桐驻扎的这个杨村举例,村子里大约有四百不到的人口,左桐手上掌握的粮食可以保证他们四个月不愁吃喝。而刘毅就是要这些工作队的人员在半年内将人民生产队的架子搭起来,同时,驻扎在湖广境内的青弋军也是他们强有力的后盾,配备给吴东明的新训师全部打散,以小旗为单位配合工作队行动,以他们的战斗力,一个小旗控制一个镇子或者几个中小型村子的集合肯定是没问题的。一个师的兵力就能控制邻近几个府的人口,吴东明下属数个新训师,加上原先的野战部队,控制整个湖广不在话下,目前这里是新军所有工作的重心,政策全部往这里倾斜,甚至刘毅连海外的驻军都在往国内收缩,从目前的整个情况看,新军的兵力捉襟见肘,刘毅还需要不断扩充实力,否则战线拉的这么长,如果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进行防卫的话,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