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2101章 监国摄政王下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2101章 监国摄政王下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5:38 来源:泡书吧

姚明恭这句话可谓是一锤定音,反正太子即位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宜早不宜迟,既然已经来了南京,别说明日是吉日,就是立刻马上登基,下面人也不会有反对意见,多拖一天会产生什么后果,大家心里都明白。既然这件大事已经议定,大臣们觉得今天的朝会应该到此为止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件事情都是头等大事。太子明日登基,如此仓促,六部还要立刻回去准备,虽然时间非常不充分,但是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哪怕简单一些,总比没有好。众人正等着朱慈烺宣布退朝,忽然,坐在一边的周皇后说话了。

“咳咳,众爱卿,哀家是谁,你们都应该知道吧。”周皇后起身道。众人立刻拱手道:“皇后娘娘千岁。”周皇后点点头,对众人道:“按理说,朝会之上,哀家没有权力发言,大明开国近三百年,除了万贵妃干政之外,还没有后宫干政的先例,抛开身份不看,哀家不过也是寻常妇道人家,但是国家危亡之际,太子尚且年幼,哀家有几句话还是要对诸位讲,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诸位海涵。”周皇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如果是放在以前,周皇后都不用开口,就凭她坐在朝会之上,储君身边,就会有大批的御史言官跳出来说她违反祖制,可是一方面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亡国就在眼前,另一方面刘毅大马金刀站在朝堂上,众人要发言,势必也要看看刘毅的眼色。

见大家不说话,申用懋审时度势,立刻上前道:“皇后娘娘请讲。”众人看了一眼申用懋,心道,这家伙还真是会看眼色。周皇后道:“既然诸位已经议定,明日新皇登基,在这之前,哀家有句肺腑之言要说,即便太子即位,也不过十余岁的年纪,若是放在平常光景,和平交接,自然没什么大问题,可是现在大明危亡之秋,北有建虏、流贼肆虐,随时可能南下,南边又有很多布政使司的藩王可能会蠢蠢欲动,所以动荡年代,没有一个定海神针不行。”这下众人是品出味道来了,周皇后这是话中有话啊。马士英心道不好,难道皇后娘娘已经有方案了?马士英立即上前道:“皇后娘娘说的不错,臣深为赞同,纵观历史,若是储君年幼,少不得皇帝需要指定顾命大臣,比如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就是作为顾命大臣的存在,既然如此,南京六部的规模虽然不比京师,但是既然作为陪都,南京六部的官员水平并不比京师差,虽然这里没有内阁也没有首辅次辅,但是六部尚书都在,明日登基大典之后,新皇便可以组阁,重振朝纲,我等皆愿意为国效力。”

周皇后道:“马大人说的不错,不过,哀家的意思是,需要有一位能臣统筹全局,这个人哀家心中已经有推荐的人选,此人就是大都督刘毅,大都督功劳盖世,哀家举荐其为监国摄政王,统领天下兵马。”“什么!”众人一片哗然,在场的只有申用懋和侯峰比较淡定,他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其实这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情,现在大明只剩下半壁江山,在这半壁江山之中,谁的势力最大最强,除了新军还能有谁?而且这种实力还不是说有人能跟新军竞争一下,完全没有,新军就是碾压一般的存在,没有新军,南京朝廷顷刻间就会覆灭。什么监国摄政王之类的,也就是个名号而已,这个名号可以是天下兵马大都督,也可以是首辅,也可以是其他什么,反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名号,甚至可以说,刘毅一旦取得了这个位子,就是万人之上,小皇帝就算提出反对意见,有用吗?

“万万不可!”马士英立刻吼道,他是都御史,南京言官之首,他一发话,立刻有许多人跟进,大喊万万不可。朱慈烺起身道:“孤也觉得母后说得有理,大都督于危难之中挽救孤和母后的性命,救下皇室这么多人,居功至伟,何况现在江南防务全部在新军之手,大明可用之兵就剩下新军,大都督本已是国公,再进一步,成为监国摄政王,实至名归。”张慎言出言道:“殿下,话不能这么说,自古以来,武将干政都是被朝廷极为忌讳的事情,我不是说大都督能力不行,但是大都督是什么身份,辽国公是爵位不假,但是大都督的实际官职是中军都督府大都督,这是高级别的武将,我大明建国之初,便是扬文抑武,武将得高位,便会滥用职权、地方割据,这一点,从汉唐开始直到现在,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个事实,唐代藩镇割据是为什么,宋代为什么要文人治军,想必殿下一定都很明白了。远的这些不说了,就说近的,我大明出了多少军阀,左良玉、刘泽清、贺人龙这些人都是什么货色,难道殿下心里不明白吗?臣不是说大都督是左良玉这种人,只是监国摄政王这个位置太过敏感,大都督重兵在握,绝不合适,臣以为,当选一文臣为顾命大臣,仿照白帝城托孤之事。”

“张尚书,你这话说的本帅可不爱听啊。”张慎言话音未落,突然身边传来一个声音,众人一看,竟然是侯峰发话了,虽然侯峰是南直隶总兵,但是在重文轻武的明代,他一个总兵官在朝廷上反驳吏部尚书,怎么看都有些奇怪,但是今天侯峰还真就这么干了。张慎言说道:“侯总兵这是什么意思?”“你这话里话外的,都是贬低我们武将的言论,却不说大都督能文能武,不仅在军事层面居功至伟,在治理地方上也是颇有建树,江南十府这几年百姓是什么生活水平,你作为吏部尚书不会不知道吧,只是因为大都督挂了个武将的名头,就直接否定,本帅看,非常不合时。要我说,皇后娘娘说得对,大都督当监国摄政王,实至名归,我们武将全部支持。”侯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武将们纷纷出列抱拳道:“末将附议,末将附议。”申用懋也站出来,代表兵部表示支持,言道,非常之时不能以寻常之理来实施,当务之急是协调各地兵马,北上抗击敌军,而不是在朝廷上为了谁谁谁能干一个什么位置而吵吵闹闹,带兵的事情,除了刘毅,谁能做得更好。

马士英和张慎言等人依旧是反对,姜日广等人则是不说话,眼看着两派斗法。刘毅看了看马士英等人,只是冷笑,马士英是个什么货色刘毅知道,虽然后世将他列入明史奸臣传可能是过于苛刻了,但是马士英也绝对不是什么大才,顶多算是一个庸才,此人在南明时期上蹿下跳,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搞党争那一套,如果南明弘光政权能上下一心,抗击敌人,就根本不会这么快就覆灭。当然,锅不是马士英一个人的,而是包括张慎言等人在内这一干文臣的,他们各说各的,朝堂上总是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南明政权根本就是一盘散沙,这种朝廷能搞得好,那才怪了。做事情,不能按照这些人的意见来,新军更不可能听他们这些人掰扯。“好了,肃静!在孤的面前如此,成何体统?”朱慈烺大声道。他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父皇总说下面这些人都是误国之臣了,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这些人哪里有一点为国家大义着想的意思,这么明显的事情还要争个面红耳赤。朱慈烺道:“你们若是觉得谁能胜任这个位置,不妨说说看,孤现在表态,孤赞成刘毅成为监国摄政王,明日登基大典之后,孤会拟诏。”周皇后和张皇后也起身道:“哀家也赞成。”姚明恭也拱手道:“臣附议。”

从整个场面上来看,支持刘毅的已经有了多数的优势,所有的武将包括皇室表示支持,文官中间申用懋一派的也表示支持,姜日广等人不说话,不支持也不反对,等于是投了弃权票。虽然马士英的御史台和张慎言等人的吏部、礼部吵得厉害,可是人数上明显落了下风,最重要的是,他们只是文官,不掌握兵权,崇祯一朝,文官经常被拉下去斩首,武将可是没动过几个。太子和后宫发话,马士英等人渐渐安静了下来,这群人用不满的眼光看着刘毅,不过刘毅可不在乎,这些庸臣,迟早要收拾了,可不能再让他们上蹿下跳,影响军事和政治了。刘毅抱拳道:“多谢殿下和娘娘厚爱,也多谢诸位的信任,其实监国摄政王不过是个虚名而已,最重要的是,目前全境兵马应在中军都督府的统一指挥下行动,军令所指,唯有服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