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2112章 大战之前上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2112章 大战之前上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5:38 来源:泡书吧

“杀!杀杀!”太平府郊外的一处农田里,数十名农民打扮的男子正在田地里训练,领头一人在教他们刺杀动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农民的年龄参差不齐,有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也有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子,他们的动作也不太标准,但是那股子精气神还不错。领头的应该是一个残疾老兵,没了一条腿,只能用木头做的假肢撑在地上,不过还好,上半身完整,站在原地教大家刺杀动作还是可以的。农民们手上拿着的都是用布包裹了前端的木棒,对着面前的稻草人靶子用力刺杀,领队在一边喊着刺杀的口号。

“唔,不错,本督记得当年青弋军刚刚在徽商子弟演武场成立的时候,用的也都是冷兵器,当时长枪刺杀是我们的拿手科目,剿匪的时候,一旦火铳弓箭打完,那就要挺着长枪冲上去,这种作战方法比现在要血腥残酷多了,最起码使用火铳大家还隔了一段距离,长枪可是面对面的相互捅刺,对士兵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农田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了一群人,为首一人身材高大,身边跟着几个文臣,一群士兵在外围警戒,这正是出城视察的刘毅。距离最终军事会议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参加会议的将领也都已经到达了自己的位置上。距离最远的也就是库页岛的卢象观等人,但是两个月的航行时间是够用了。大明的航海事业在早期是非常发达的,当年郑和下西洋,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大明到忽鲁谟斯来了个往返,也就是现在的伊朗,从大明出发到马六甲,再穿过斯里兰卡,然后去伊朗,中途到达的每个国家还要拜访还要补给,实际上单程仅仅用了一年不到就到了伊朗,如果去掉路上停靠的时间,从大明直达伊朗中途不停靠只需要三四个月时间。所以从吴淞口出发,在日本补给一下,到库页岛两个月是足够了。

这两个月的时间,刘毅也没闲着,自己的中路军在即将到来的战役中是唱主角的,虽然下属的将领已经开始集结训练军队,但是刘毅还有更多的军政大事要处理,比如保甲制度,就是一个重点。大军走后,后方空虚,正规军无一兵一卒,只能靠民众自保。所以刘毅有必要看看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这才和成康、史可法一起来城外看看。看到民众们训练的还不错,刘毅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他自己是带兵之人,这种训练水平怎么样,他一看便知,“不错,如果以这个水准保持下去,已经超过了卫所兵的战斗力,只要给他们配备卫所兵的铠甲武器,在步战中取胜很简单。如果配上火器,应当能跟建虏拼一下,建虏就是老虎,一口下去也要崩了两颗牙。”

成康和史可法很欣慰,保甲制度是他们提出来的,实际负责的也是他们,能得到大都督的认可,实属不易。成康又道:“大都督,还有一件事情。”刘毅道:“军师请讲。”成康道:“倒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最近在南京发现了一个人才,此人毛遂自荐,前来中军都督府,我见了之后发现确实有才能,此人之才,现在可能用不上,但未来绝对可以用上。”“哦?还有这样的人?”刘毅有些惊讶,成康一般不怎么夸人,能被他看上的,肯定有实力。

成康道:“此人叫高明,原先供职于南京鸿胪寺,南京鸿胪寺大都督知道的,是个很闲的衙门,特别是随着海禁愈演愈烈,基本上形同虚设,此人不过是一个小小书吏,在那里纵使有才能也无法施展,听闻大都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他特地来都督府求用。”刘毅想了想,“鸿胪寺是对外的衙门,不过南京本就是陪都,京师鸿胪寺还算有点作用,南京这边确实很闲。”鸿胪寺基本上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接待各国使节,但是天下大乱,谁没事干来大明,而且还去南京,要去也是去京师,听成康的意思,这是要给自己推荐一个外事人才。“此人在哪里?”刘毅问道。成康对身后招了招手,几名文书当中站出来一人,来到刘毅面前。刘毅道:“我说此人怎么面生,原来不是文书。”那人躬身道:“参见大都督,在下高明,是南京鸿胪寺一个书吏。”

刘毅道:“听军师说你有些才能,毛遂自荐来都督府,不知道你?”“大都督,是这样,在下就是南京人事,家中祖辈一直出海做贸易,因为海禁,家道中落,但在下从小学习这方面知识,也跟洋人打过不少交道,通晓佛郎机、荷兰、英格兰、大食等国语言,在鸿胪寺实在是无处施展,所以特地来求用。在下明白,大都督志在世界,不仅仅限于华夏一地,将来新军必当反过来效仿洋人,向远方发展,脚步一定会抵达欧罗巴、红土州这些地方,将这些地方纳入华夏版图,世界大同,大都督能用得上在下。”高明抱拳道。刘毅笑道:“你这个名字起的倒是不错,高明,到底是不是真的高明?”高明拱手道:“大都督,高不高明要用了才知道。”刘毅道:“你有如此的自信?”高明还没反应过来什么意思,刘毅立刻说了一句英文,虽然这时候的英语应该还是古典英语的范畴,但是一些日常用语跟后世还是差不多的,刘毅作为军校的高材生,英语当然是难不倒他,他话一说出来,高明瞬间瞪大了眼睛,谁能想到,眼前的大都督竟然会说英格兰语。成康是知道刘毅这个特殊才能的,倒不是特别惊讶。

刘毅问道:“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高明拱手道:“大都督说的应该是,以后我们会将旗帜插在欧罗巴的大地上,我确定是这个意思。”刘毅点点头道:“不错,你果然是有些才能。”后世会英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华夏大地上随便拉一个大学生出来甚至小学生都会英语,但是在大明,这种人凤毛麟角,除了搞海外贸易的人,没有人会跟英格兰人打交道,没想到这个高明能立刻反应过来,刘毅倒是有些刮目相看了,君主立宪制度正式实施之后,势必会建立近现代的政权体系,那么外交肯定也是比较重要的,未来强硬手段和怀柔手段是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不可能一味的杀伐,所以高明这种人才他们很需要,时机成熟的时候也会成立外交部,那么高明在外交部谋一个职位是可以的。

“对于洋人的处理问题,你有什么见解吗?”刘毅问道。既然此人毛遂自荐,那么肯定应该是关注了新军的,甚至对新军的政策是有了解的。高明回答道:“洋人的问题,在下觉得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哦?说说看?”刘毅感兴趣道。高明说道:“其实很简单,洋人干的事情说白了就两个字,殖民。将他们到达的土地的居民变成他们的奴仆,我们也可以这么干,军队打到哪里,就将他们的居民给殖民,将他们的土地变成我们的殖民地。”刘毅道:“倒是个有想法的人,那你知道我们新军现在是怎么干的吗?”“这。”高明一时语塞,主要是新军在南洋的政策仅仅限于中军都督府的官员知道,移民过去的民众只知道是过好日子,但是不知道这个政策意味着什么。刘毅道:“我们做的不能算是殖民,而是同化,我华夏人口亿万,人多地少,海外人少地多,所以我们大规模移民过去,然后进行同化,将这些人统统纳入华夏的体系内,最终实现世界大同。”高明竖起大拇指道:“绝!殖民和被殖民是一种对立关系,一旦主要政权衰弱,殖民地就有可能揭竿而起,但是一旦同化,用文化来吸收他们,改变他们的身份认同,那么我们就能完全吸收掉原住民。”

刘毅点点头,看来这个人的悟性很高,以后能发挥他的用处。他道:“今天就破例,既然你是军师推荐的人,我相信军师的眼光,你可以进中军都督府做事,用你擅长的方面为华夏争取更多利益,不过现在不授予你品级官职,你目前就是中军都督府的文书,跟在军师后面多听多学,以后有你大显身手的地方。”高明激动万分,没想到大都督竟然点头了,要知道,今天在来之前他生怕大都督看不上他,毕竟他不过是个小角色,大都督可是监国摄政王,犹如大海比之砂砾,可是大都督竟然能看到他的才能,给他一个用武之地。高明郑重拱手道:“多谢大都督,在下一定在中军都督府好好做事,竭尽全力,为华夏百姓谋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