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601章 康熙:这真是在夸我吗

“哦。”天幕下众人对此反应平淡,实在是看见的太多了。

谁能想到?谁也想不到,他们居然还有对此反应平平的一天。

要知道,从前的他们要是听见身边还有这等神童,必定要把这人的丰功伟绩传到十里八乡都知道。

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们突然发现,几乎所有的皇帝,甚至不限制是明君还是昏君,上位前的生活都是极其精彩的。

最多,明君上位后的生活更加精彩而已。

……

[后面的事情我觉得你们也猜到了,鳌拜自然不敌康熙,惨败收场,14岁的康熙正式亲政。

亲政后的康熙不是简单的,做了每个正常皇帝都会做的事情,中央集权。

康熙十二年, 啊下令撤藩,二十年又平定三藩叛乱,同年,他统一台湾,设府建制,加强管理,注意河工、漕运,用靳辅治河,颇着成绩。

又六次南巡江浙,视阅河工,观风问俗,联络汉族上层和士人。

康熙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又三次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加强对喀尔喀和内蒙古的统治。

康熙时期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

在政治上,康熙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军事上,他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挫败沙俄侵略等。经济上,他轻徭薄赋,发展经济。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推广儒家文化。

清朝的辉煌是有他的一份功劳的。

但怎么说……]

说着,虞美人脸色复杂,隐隐透露着那么点的一言难尽,被看天幕的众人精准捕捉到。

这情绪实在是太微妙了。

还没等他们仔细咂摸出其中味道,品味其中滋味,就听见虞美人继续说道。

[但越是年老越是糊涂这点放在康熙身上还是没问题的。

实在是,他晚年太难评了。

可能他也知道他自己前半生做的不错吧,到了晚年,他就有些倦怠了,毕竟做了那么久的皇帝,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咱就是说,不想当皇帝了,可以当太上皇,真的没必要一边疲倦,一边还要当皇帝,并且让九龙夺嫡这种事情发生的,真的很离谱。

说实在的,对于晚年的康熙,还是有很多争议的,因为他的操作实在是太迷惑了,

比如说九龙夺嫡这件事吧,有人说康熙十分疼爱太子胤礽,甚至在胤礽犯错时,康熙也不愿意严惩。这种过度的宠爱导致了胤礽性格的骄纵,最终导致太子废立之争,使得朝堂动荡不安。

如果真是这样也还好,问题是康熙还两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在胤礽被幽禁致死后,太子之位又是长久的悬而未决,很多人估摸着康熙是看谁都不满意,索性谁也不立了。

然后,他的几个孩子不是争夺皇位就是拉帮结派,明明是兄弟间的事,闹出来的动静像是要炸了整个国家。

就,你根本就理解不了那会儿的康熙到底在想什么,又为什么放任九子夺嫡发生,这行为这动机说实在的,简直比司马炎还迷惑。]

“宠爱?”听完虞美人的一长串话,

有人十分谨慎的提取了重点。

他们怀疑自己听错了,不然怎么听见天幕把“宠爱”和“幽禁致死”联系在一起。

这玩意儿谁听了不怀疑人生。

明朝。

朱元璋更是一头问号,有点看不明白那老猪皮怎么想的,不然怎么做出如此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要他说,太子之位怎么也不应该悬而未决,像他大明,太子就应该是他标儿的,就是标儿不能即位,也应该从他的子孙后代选。

咳,虽然从他大明看,这中间好像出了什么意外,说实话,这本来是让朱元璋备受打击的,但现在看,他老朱好像也没那么奇葩。

别问,问就是全靠同行衬托。

与此同时,伴随着虞美人对康熙帝的诉说,历朝历代那些被昏君创得不轻,打定主意,让儿女们自己奋斗,竞争上岗的那些,也沉默了。

嗯,怎么说呢,天幕不说这康熙帝之前,他们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天才,能想到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主意。

但讲到康熙帝以后,他们又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奇葩,才能放纵这件事发生。

嗯,果然,做人还是要专一一点啊,这种同台竞技实在是太吓人了。

与此同时,他们也都还挺愁的,这不行,那不行,所以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选到好的继承人,天目真就不能透个底吗?

叹气.jpg。

……

此刻,众人的所思所想俨然早已跑题,但虞美人本人却格外专心。

[除了九子夺嫡这件事外,还有就是,不知道是康熙觉得自己雷厉风行一辈子,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到了晚年,他开始追求“仁心”、“仁政”。

而这里,我们就要说到他的好老师了——宋仁宗赵祯。

你们也知道,在宋仁宗赵祯的身上有一个特色,就是他是一个非常听劝的人,听劝到因为看见切实的社会问题后企图整顿吏治,以缓解统治危机,却因为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的地步。

康熙也学习到了这样的美德,但表现形式有那么些不同。

比如康熙就是,不杀生。

说个离谱的,康熙为了表现自己的“仁德”,对贪腐不能说是重拳出击,只能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康熙晚年的时候,即使有官员贪污几十万两的白银被发现,他们都没有被杀。

而原因是啥?是他想要表现出自己的“仁德”,即使只是形式主义,有朝臣夸最重要。

这就导致了官场的**,所有的官员都开始贪污受贿。

然后还有一个,我不知道康熙是真的犯懒不想做,还是有什么苦衷不能做,但我不得不说的是,就是财政问题。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康熙一朝使用的田地资料,其实是沿用了明朝万历年间的数据,换句话说,就是到了大清中叶的康熙朝,依然在使用一百多年前张居正的成果。

我就问你们离不离谱,你觉得就是他就对了。

反正我不知道清朝皇帝是出于什么考虑,才没有重新丈量土地,康熙又是怎么想的,才放任土地无法清晰丈量这件事。

要知道,这件事不管,对财政税收的到了多大,尤其是康熙执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直接导致了人口迅速膨胀。

然后,康熙一朝对外战争极多,内部赋税又极多,农民的负担依然非常沉重,造成了大量的逃亡者,乃至康熙后期各地盗匪横行。

所以,康熙好像是个明君,这点无话可说,但他的迷惑行为有很多,让人看得不是很懂。

就觉得,你不问一句,老弟你到底咋想的,总觉得奇奇怪怪的。]

别说天幕上虞美人觉得迷惑了,天幕下的其他人也迷惑呀,按理说,只要不是一个财政非常困难,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新兴朝代,基本上要做到对土地和人口有数,毕竟要分地纳税的,哪一件不是大事。

但他们听到了什么?

清朝居然到康熙帝都没做这件事吗?

他们不懂,他们大受震撼。

康熙帝还真是跟唐玄宗一样,不能变老啊,一变老看看这做得是啥啊。

各朝代众人:嫌弃.jpg。

他们突然觉得,皇帝命太长了其实也不好,总是会让他们担心晚年会不会翻车,这要是晚节不保,他们自己得多伤心呀。

感觉明军普遍活到五六十岁最靠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脑补过多。

怀疑自己,质疑皇帝.jpg。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