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次元入侵现实 > 第1799章 孙权

次元入侵现实 第1799章 孙权

作者:吴子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5:42 来源:泡书吧

第1785章 孙权

1799、孙权

别以为陈寿对孙权的轻视只是个体。

三国时期,‘士大夫阶层’这个称谓虽然没有堂而皇之的登上历史舞台,但士大夫阶层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隶属于大大小小无数世家。

陈寿的态度,一定程度而言,就代表了整个三国时代‘士大夫阶层’的态度。

他们的心态可不比老百姓,会认为孙权将孙坚、孙策创建的东吴集团继承下来,就已经很牛叉了。

他们内心高傲无比,也从来都认为自己坐在孙权的位置上,也可以做到。

但他们却从不否认倘若将曹操、刘备的位置换成他们,他们也只能汪洋心态,于是,他们不得不心服口服。

这可不仅仅是创业者对军权的掌控能力和程度。

是几乎整个三国时代精英们的共性。

他们得明主以侍之,但‘明主’,却一定要让他们看到他们不具备的‘魅力’,否则,挂印而去也绝非一句空话也。

也别以为孙权帐下的大大小小世家弟子们,心态就和陈寿有着很大的不同。

历史上,赤壁之战,倘若东吴的主公孙权换成孙坚或者孙策,底下的大臣们当真敢扎刺,说出什么投降曹操这样的言语?

哪怕孙权被主战派劝导之后,执剑劈砍下案几一角,以示权威,那些投降派大臣们,私底下难道就真老实了?

换成孙策,这些人大概率已经人头滚滚了吧?

他们的反应,就是意味着他们内心深处,但真没有将孙权东吴主公的权威看得太高。

在赤壁之战之后,东吴联合蜀汉胜利了,后果呢?

孙权还不是在这些人的挑唆下,开始有意无意的排斥周瑜?以至于在历史上迫使周瑜郁郁而终!

从周瑜手中收过东吴大军的军权之后,孙权难道就真能够和孙坚、孙策那样具备了大军之中的权威性?

那不过是表面上看起来美丽罢了,私底下还不是暗潮汹涌?

孙权又真能够如是手臂那般,掌控着这一只东吴大军呼?

稍微有一点脑子的,都明白这个道理。

大军之中的权威,可从来都是建立者战功之上的,从古到今,就从来没有变更过。

东吴张昭等文臣们,内心之中对孙权又能有多少认可度?

他们很大概率,会认为东吴之所以能够继承江东产业集团,也有着他们一份不可否认的大功吧?

权力的大小,决定了东吴孙权任何决定都必须十分谨慎,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像曹操和刘备那样,一言而决。

当需要沟通,需要征询其他人意见之时,就一定不可避免的要收到他人建议的影响,权威就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丧失。

好在孙权如今看起来也十分有着自己的自知之明也。

他很清楚自己掌控的东吴集团,根本没有可能像曹操那样,已经在诸天万界之中有了自己的根基;

也不可能像刘备那样,是可以真正的豁出去再创一次业。

他在这方面,也没有任何经验。

他骨子里第一个优先级,还是如何在稳固自己东吴集团的状况下,如何更进一步。

哪怕他心中很清楚,这不符合自己的野心,但他也需要克制。

就好似他得到了好处,就必须想着将这些好处分润给自己的文臣武将们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

因为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整个东吴集团所有精英们,都不会背叛东吴,都在这一条船上朝着可期待的未来航行下去。

这样的顾虑,促使东吴孙权根本不敢真正的去赌一把,求稳的他们,在告诉自己内心,前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之时,却已经失去了跨越式进步的可能性。

为什么曹孟德要将曹丕送回神话三国,要自己亲自上场?

还不是曹操很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哪怕十分聪慧,有些经验缺乏了就是缺乏了,想要弥补,也几乎没有了可能性。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惊艳一个时代的人物,史书上对他们的儿孙,却往往难以留下一个姓名?

历史上,曹丕之所以同意陈群上表的‘九品中正制’,某一种程度而言,还不是曹丕对曹魏帐下无数世家的妥协?

可这样的妥协换来的又是什么?

世家,可不会因此而感谢曹家分毫,他们只会认为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得到的,也是本该得到的。

九品中正制的施行,同样又得罪了世家之下的所有群体,从小型世家,到寒门,到最底层的百姓,都只会对曹魏发自内心的愤怒。

因为它限制了中层的上限,告诉你有些层次是你无论如何都无法达成的,他们内心之中,好不容易形成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九品中正制实行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掐灭。

而中层,往往是整个架构之中,唯一可以承上启下的层次,他们一旦腐朽了,一切的根基,也只能跟着腐朽。

当他们根本不在乎曹魏死活之时,司马家野心勃勃之始,他们选择了冷眼旁观,甚至于内心升起了诸多期待,期待换一个‘皇帝’能够打破这一潭死水。

中层如此,底层更是只能绝望。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甚至于连唯一的希望都掐灭了,没有任何上升通道的百姓,哪一个还会真正为你曹家卖命?

可以说,历史上,当曹丕对世家妥协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曹魏覆灭的未来。

历史上,曹丕以为自己因为这次妥协,好歹将汉献帝赶下了皇帝宝座,殊不知一定的所得,命运早就已经标注好了价码,也都是必须偿还的。

他是舒服了,以为自己就真能够完全继承曹孟德打下的江山大业,殊不知二代终究是二代。

当他坐上了皇帝宝座的那一刻开始,当他脱离了前线的那一刻开始,他以为的掌控大军,事实上已经逐渐脱离他的掌控。

历史上曹丕的状况,孙权亦然也。

在历史上,孙权也想过挣扎,比如统御大军北伐,浩浩荡荡而去,却直接被张辽狠狠的教训了一番。

于是,他再也没有了挣扎,也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

他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清楚了自己该做那些事,东吴整个集团得到的利益该如何分配,才能将东吴集团这一条大船航行的更远。

眼前的孙权和历史上的那一个孙权何其相似?

他死守城池,但凡得到妖兽尸体,就迫不及待的要将其中半数以上运回自家后院,彷佛不这么做,未来他想要在诸天万界之中立足就失去了支持。

和他相比,刘备却是相反的,但凡所得,他都巴不得自己携带而来的大军士卒们敞开了吃,只要这样做的效果是让这些自己携带而来的最嫡系队伍更上一层楼,他就没有任何不喜的。

他更不怕自己因此而失去了蜀汉后方文臣武将们的支持。

他的权威是他一步一个脚印打下的,哪怕其中有着些许怨言又如何?

他不过一句话便可消除,比如:咱是为了给伱们展示一下效果,眼前效果这般显着,你等可要跟上了,跟不上,未来被淘汰了可就不关咱的事了。

同样一句话从刘备和孙权口中说出来,下方的文臣武将的反应可是完全不同的。

就好似大明帝国文臣武将面对朱元璋之时,哪一个不是和鹌鹑一般,恨不得将自己的头颅低到裤裆之内。

同样是大明帝国,换成崇祯,水太凉那厮,当初在大明帝国朝堂之上,可从来都敢于将唾沫喷到朱由检面上的。

孙权已经是其中佼佼者矣,甚至于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为旁观者,执念刘浩和方运可没有对孙权有着任何的鄙视。

他们更清楚,这何尝不是孙权所代表的东吴集团最好的处理方案。

本就已经在三国世界龟缩与一域,空间也好,人口也好,实际上也就那么一点,说白了,就东吴集团的实力根本不行,不过一个诸侯罢了。

当真整个东吴集团团结起来赌一把,去赌那未来可能的跃迁式发展,留给他们的,很可能是一部踏空,瞬间就彻底掉落到无尽深渊之内。

到了那时,哪怕曹孟德不想去吞并东吴,东吴原本的世家利益集团们,第一个也要找上他们,跪倒在地,祈求曹魏的收编。

他们可不会有丝毫犹豫,他们才不会有丝毫愧疚感。

至于那时候的东吴孙家,甚至根本不需要曹魏说些什么,这些人的脑袋很大概率就已经被这些世家斩下,双手呈上。

孙权自己也明白自己的筹码只有那么多,也根本赌不起,他可不像刘备那样,还可以嘴硬的坚称自己是大汉帝国的延续者,哪怕未来真的赌输了,大不了直接投靠诸天万界即将到来的大汉帝国罢了。

人家刘备脸皮也有那么厚,哪怕投靠了,外人也不能说些什么,人家不一直就这么坚称的吗?

似乎这样很合理吧?

所以,在执念刘浩和方运看来,孙权的选择看似没有野心,却也是最为恰当的。

他们可是一眼就看透了东吴集团的气运,也就那么一点而已,确实是赌不起也不敢赌。

这也是为何方运不过扫一眼,就猜测出孙权已经坚定了内心去找周瑜拉关系的真正原因。

他也认为周瑜会看在孙策的面上,选择帮一把,当然,也可能是最后一把。

如今的周瑜,可是已经彻底投靠了小龙儿,可是真正得到了小龙儿彻底信任的,大大小小的大军指挥权,可都在周瑜手中。

说句不客气的话,整个大西洋东面,周瑜倘若真想做些什么,能够阻止他的根本没有几个。

不过是吩咐一句,让下方大海之中大妖们给个面子,面对东吴集团的来往船只不要去过多为难,这些海中大妖们又怎么可能会因为这一点点小小的利益去对抗?

可以说,未来整个太平洋东面海域,东吴集团的海运行业,发展起来几乎是必然的。

从中到底能够获取多少订单,却也需要孙权集团自己努力了。

经营着这样一个行业,哪怕只在其中占有部分比率,也足够小小的东吴集团收益匪浅也。

但同时,这些也必然对东吴集团造成许多限制;

他们人口就只有那么多,占有的土地、生存空间,也只有那么多,在这里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必然让他们在其他地区投入的精力只能稀少,比如未来的深渊战场。

一人也好,一国也罢,可都是有着气运的,巩固自身气运是一方面,提升自身气运同样也是一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谁能不知?

当未来东吴集团依旧原地趟步,曹魏和蜀汉的气运却一再提升,谁又能确保神话三国世界不会出现其他变故?

未来,可从来都可以改变的,你做不到,无非是你的实力不足而已。

就好似当未来某一日,曹操所代表的曹魏集团,其气运已经足以对抗来自神话三国世界天道意志之时,他难道还不敢一统三国?

到了那时的曹孟德,可不会丝毫犹豫,这个从来没有登上皇帝宝座,可历史上却从来对曹孟德都施以‘魏武曹操’的称呼,就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

故而,也只能说孙权眼前选择了一条最为正确的道路,但也不能说这份选择,在未来就一定是正确的,很可能这份选择在未来被无数人反反复复提起,说什么孙权眼光不够长运之流。

当然,也不能说孙权如今选择了这条道路,未来就只能被限制在这条道路上行走,机缘同样也是可以争取的,无非是大小而已。

然则,哪怕执念刘浩和方运都清楚孙权这份选择在今日最正确不过,他们内心对孙权对比刘备,也依旧会对刘备高看一眼。

只能说,每一个创业者,都有着守成者缺乏的果断魅力。

同样是守城,看起来刘备和孙权都一样只能被无数妖兽弹压在诸多城池之内,可状况却从来不同也。

这种不同,仔细观看就一眼分明,也就是传说之中的‘士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