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次元入侵现实 > 第609章 论大势

次元入侵现实 第609章 论大势

作者:吴子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5:42 来源:泡书吧

第610章 609.论大势

609、论大势

贾诩抚须继续分说起来;

“曹孟德虽宦官之后,然雄才大略,目光长远,自曹公迎天子入朝,官拜丞相,其势自成,虎卧中原之地,持天子令诸侯,大义在手,平定四野,聚兵万千,虽四方之敌,然大敌莫过于袁绍,必有一争!”

贾诩说到这就停下话语,没有继续分说的意思;

刘浩也不以为意,从贾诩评论曹操这番话,就能看出其意向分明,心中投曹操之心尽显。

这番话,虽客观,但内力尽是称赞曹操;

宦官之后,是出生问题,做不了主,但也说明曹操的成就就是他自己的,说雄才大略一点也不为过;

说曹操目光长远,紧接着又称呼曹操为‘曹公’,这是此前评论袁本初所没有的,是尊称,也说明贾诩对曹操迎接汉献帝十分看好;

官拜丞相,更说明曹操野心外露,争天下之心昭然若揭,对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将而言,更有了一份期待,为之效死之心更加强烈,占据大义,将士士气又高,极大的拉近了和袁本初之间的差距,这一争,胜负难料。

“文和兄看你也认为曹孟德能胜出,只是,文和兄认为曹孟德安定北方需要多久?”

刘浩轻描淡写的肯定了贾诩的判断,转眼又问出一个问题;

这让贾诩微微有些不适应,原本,他还以为刘浩会和他讨论一番,哪知道根本和他一个想法,都看好曹操,甚至比他还要看好,这让他对刘浩的来历更加奇怪起来;

贾诩能听出刘浩对曹操并没有多少憎恨之心,甚至还有些尊重,以刘姓之身,对曹操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反而有些尊重,这让贾诩有些看不懂,他一眼看出刘浩气势尊隆,只能是皇家之人,现在,反而有些怀疑了。

只是,贾诩现在没有多少时间思考这个,刘浩的问题,让他陷入沉思,假设曹操战胜了袁绍,又需要多久才能消灭袁绍?消灭了之后,又需要多久才能安定北方?

这个问题,贾诩往日也没有细加考量,眼前曹袁之争尚未开启,胜负难料,哪会去想那么多?

如今思考之后,却发现其中深意,也明白,刘浩是在问曹孟德需要多久才能一统江山。

“若曹公获胜,需七到十年,方可稳固北方!”

刘浩点点头,贾诩的推论十分精准,七年后,曹操就吞并了袁绍地盘,并且清理了袁绍的残余势力,贾诩说7-10年,充分考虑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捣乱情况,留出三年以备意外状况。

“我们就算曹孟德以7年为限,统一北方;届时,曹孟德将要面对辽东公孙、江东孙氏、西北马韩、蜀中刘璋、荆州刘表、交州士燮;文和兄认为他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吗?”

贾诩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思绪翻飞;

辽东苦寒,一年之中,能战之日不到半数,不能一击致命,便需久拖,虽不成威胁,但也并不容易;

西北马韩,战胜容易,拿下却难,没个两三年,休想完工,届时安定也是难事;

荆州刘表,兵马倒是不足为虑,世家也容易做出选择,反倒成了最容易拿下之地,只不过,残余日后清理起来,也需要费上一番手脚;而且,与之虽有世仇的江东到时候也必然联合荆州,意外颇多;

最南方的交州士燮,反而可以等待,慢慢推进,倒不着急;

蜀中刘璋暗弱,汉中张鲁自立便是明证,但巴蜀易守难攻,天险遍地,暗弱刘璋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碍,守家之犬届时必定成为最难啃的骨头。

最重要的一点,曹操七年后拿下北方,稳固了地盘,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财富积累,好战必亡这个道理贾诩明白,假设按照他的思路,等待年之后再战,缓慢推进,花个十年时间,也该差不多了。

贾诩抬头,刚想回答,就看到刘浩张口说道;

“文和兄认为以届时曹孟德威势,能忍耐几年发展之后再动手?”

贾诩听了一愣,脸上微微苦笑,届时的曹公,必然难以劝谏,携评定北方的气势威压荆州,将会是一种必然,谁劝估计都没有用。

这样一来,荆州一战而定的可能性反而会大跌,若是未能胜利,士气就会下跌,更需要几年才能缓和下来,最重要的,还是水军问题,将会成为日后曹操南下最大的障碍。

恐惧是有一个积累的过此,携大势威压,确实能让荆州害怕,但更可能会激起反作用,拼死抵抗一番;

与其如此,还不如一边积累财富,一边陈兵边境,做出欲攻之势,这样既能让荆襄之地无法安心发展,耗费巨资以防备曹操,而且,同样能给荆襄连续不断的逼迫,一点一滴的加深恐惧,迫使对方心里压力不断扩大,等到发动战争之时,即可一战而定。

想法是好,但贾诩也知道到时候自己一个非嫡系谋士必然劝导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形势丢弃,继续拖延一统之力,十年不行,十五年行吗?

贾诩如今不敢保证了,七年时间稳定北方,南方同样在发展,到时候也足够稳固了,也意味着不能以现在的实力来衡量其他诸侯,特别是积累传家到第三代的江东孙氏。

稍微一思考,贾诩就能明白,七年之后的孙氏,必定拿下整个江东,或许连交州都会被收入囊中,若是那样,就更加难以平定了。

“文和兄,若有一雄主取刘表而代之,又乘此拿下巴蜀,当如何?”

“此当三分天下也!”

贾文和叹息一声,彷佛看到了未来岁月,无尽的战事纷纷扰扰,真三分天下,曹孟德有生之年,想要一统天下,几无可能!

心里面,贾诩想到了刘浩,在他看来,眼前的刘浩若是拿下荆州,取代刘表的话,三分天下就成定局,莫非眼前的刘浩,就是为了前来聘请自己的?

贾诩不由得思考起来,如果要拿下荆州,又该如何拿?

他想到了刘表的年纪,垂垂老矣,本身又未达圣阶,时命不多,两个儿子身后势力颠倒,长子虽刘表糟糠之妻所生,但在荆州,反而成了拖累,世家大族支持者绝少,次子反而是刘表和世家大族联姻的产物,反而成了众望所归。

那这个做文章,就有了突破口,以贾诩‘毒士’作风,他已经将刘表当作死人,心里面如何挑拨离间已经不下十种方案产生,莫说七年,以贾诩自信,三年时间拿下荆州足以。

拿下荆州,以荆州为根基,觊觎巴蜀,也不是不可能,攻打不是上策,依旧是以计行之,加上刘浩国姓顶在前头,有些风言风语又如何?

若真将荆州和巴蜀连在一起,到了那个时候,钱多粮广,往东联合江东孙氏,共抗曹孟德,这样一来,莫说十年,一代人之内,很可能打翻天都完不成一统。

取代刘备成为三国之一,刘浩还真没想法,他又不是想当一方之主,一方世界的三分之一,他还真看不上,漫游了诸天,再反过来进入三国,也确实看不上这些。

当然,如果是第一个诸天之行踏入的就是三国世界,刘浩必然要争一争,逐鹿天下也未尝不可。

修士一旦踏入圣阶,自然寿命就会翻倍,神魔三国世界和历史三国不同,曹孟德必然寿命更长,同样,刘备孙权寿命也必然延长,这样的状况,很可能战事还会持续更久、更惨烈,对中原百姓而言,就更加残酷。

贾诩同样知道这点,一旦三分天下,这样的战事持续百年,他想一想就毛骨悚然,看向刘浩的眼神也隐晦了很多。

刘浩见了,也只是笑笑,贾诩眼神的隐晦,分明是带着一丝杀意,这反而让刘浩觉得贾诩相当不错,不想看到百年厮杀吗?

“文和兄,你认为这百年战事下来,我中原大地人口还能剩下几何?”

贾诩脑海轰的炸开,浑身上下冰凉一片,战争的破坏性有多大,作为谋臣的贾诩太清楚不过,战事持续百年,大汉还能剩下多少?只可能百十之数,散播在这样广阔的地域之中,千里无人烟也不为过。

“文和兄,到了那个时候,修养百年的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大地还能阻挡吗?”

贾诩张大了嘴巴,他是武威郡姑臧人,羌人众多,往北就是鲜卑氏,太清楚游牧民族的特性,真要是让他们修养百年,发现中原大地人口百十之数会如何?

根本不需要考虑,贾诩就知道,届时的汉民将有灭族之威。

大汉,民族之气很雄厚,陈汤一句: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引得百姓万分自豪,也从此让炎黄子孙多了一个‘汉族’的称呼。

贾诩身为汉人,绝不愿意看到这种情景出现,思量之时,他突然反应过来,眼前的刘浩能说出这种话,就必然不会想着取荆州、夺巴蜀,那么,对方又是为何而来?

贾诩擅长看透人心,在神魔三国,这可是天赋技能,圣阶的贾诩一眼就能将阶位比他低的修士看穿,结合这个天赋技能,智力低于贾诩的谋士,哪怕对方圣阶修为,也难以逃脱贾诩的推测,这也是他的计策每言必中的缘故。

面对刘浩,同样是圣阶,初次见面,此前更是未闻,这使得他根本无法看穿刘浩想法,猜测也无从说起,只能以自己的智商应对。

尝试各种思考,依旧无法猜出刘浩来访的深意。

眼见贾诩陷入沉思,刘浩转移话题。

“文和兄,草原之祸,由来已久,可有久安之法?”

贾诩双眼微微眯起,作为毒士,贾诩第一个想法就是杀戮,杀到草原恐惧为止,可立马又发现这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一两代之后,草原之祸又会产生。

杀绝,贾诩还真没想过,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草原何其大,作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走到哪住到哪,哪怕无尽军队,也难以为之,哪怕一路损毁草场,也只能逼迫其中一部分决战。

驻兵,贾诩只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太难,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性。

一个是粮食的供给需要花费的代价太高,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三国神魔化,运输粮草是容易了,但军队也吃的多了,这使得粮草生产也好,运输也好,都同样是三国时代的难题。

在草原驻军,少了没有用,多了养不起,还担心时间一久,这些驻军心生他意,就显得更难。

他想来想去,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让边关驻军学习草原打草谷的习性,气候合适的时候,就调遣骑兵部队到草原去反打游牧民族的草谷,初期或许投入、损失都会大一些,但时间一久,驻军也熟悉了状况,作为供给的一方,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到了那个时候,游牧民族开春之后,就不再是想着抢劫,而是防御。

几代下来,不仅可以全面改变边疆的驻军习性,同样也在增强边关的实力。

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这些边关军队的异心,不消除这点,根本不可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任何一个天子在位,想的最多的不会百姓的安全问题,而是自己的屁股问题,不消除这个隐患,这个方法就成了空想。

贾诩的答案,让刘浩很吃惊,以攻代守,效果还真是长久之计,时间一长,形成惯例,不说彻底解决隐患,但也差不多哪去,此后的草原游牧民族,很可能就不是猖獗说着汉民的脆弱,而是惊恐汉人的恐怖了。

“文和兄,如若吾等去草原捕捉奴隶,是否会有购买之人?”

贾诩眼前一亮,他可不会有什么仁义道德之心,腐儒那一套跟他一点关系没有,贾诩,是一个典型只看结果的人。

来自草原的奴隶,会有人买吗?一定会有,他们耕地或许不行,但力气不小,放牧方面更是专业,这样的奴隶,北方需求量可不小,至于南方,或许会少一些,但买来当干重活也不是没有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