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 第300章 汇总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第300章 汇总

作者:天下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45 来源:泡书吧

“袁之望。”田蒙的嘴里吐出了一个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李恪微微顿了一下,这算是巧合吗“就按照他们说的做,这位袁大师是学农学的?”

“是的,袁大师的祖上据说是农家。”田蒙点了点头。

“不错,跟袁大师说,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就尽管提,我们这里提供任何他们想要做实验的田地,以及工具等等。”李恪开口道,“对了,你交代下去,在岭南道,剑南道,淮南道分别购买一部分土地,分别进行培育种植像是胡椒等香料作物。”

“是,殿下,我已经叫人交代吩咐下去了。这部分的香料习性在我们这里种不出来,所以我已经差人在岭南道购置相关土地了。”田蒙开口道。

“做的不错。”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属下就得有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行,否则的话,都要李恪自己来交代,那李恪每天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汇报一下长安城的翻修进度。”李恪开口道。

“是殿下,目前长安城的翻修我们已经完成了六成,包括宫城在内的所有主要道路都已经完成了翻修,像是东西市等重要的坊市道路也都同样如此。”田蒙开口道,“可以说,目前我们已经宣布算是竣工了。”

“哦?这么快?”李恪有些惊讶。

“是的,殿下,因为剩下的四成目前是因为这些坊市的人口还没有居住满,所以都是一片田野,根本没有必要完成修路,等这部分区域有了百姓居住之后,再进行修路也可以,除此之外长安城的所有道路,排水渠等都已经完成了维修。”

“之所以速度这么快是因为殿下您临行之前交代,凡是有做工的百姓都不要拒绝,在殿下您离开的第二月,我们在长安城同时动工的百姓就已经超过了二万人!最巅峰的时候我们甚至达到了三万三千人,如此之多的人也是我们工程进度如此之快的原因。”田蒙解释了一下。

李恪恍惚了一下,怪不得古代的很多工程感觉效率其实不慢呢,在堆积工人的情况下,虽然工具原始,但是效率,还真不能说慢。

显然人多永远是力量大的,更重要的是,李恪这种人多跟徭役的人多是不一样的,做徭役,根本没有薪水不说,而且还都是免费的,甚至有时候徭役还需要自己准备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几个人会全力的干活,但是李恪这是直接掏钱雇佣的人,所以他们的效率比徭役的效率要高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长安城的翻修工程城远比李恪想象当中的要快的多。

“花了多少钱?”李恪有些好奇。

“实际成本花费二百二十万贯。”田蒙给出了一个不高的数字,“主要是粮食,和人员月钱等方面的支出。”

“才二百二十多万贯?”李恪有些无语,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当初算上捐助的钱总计是七百三十多万贯吧?也就是说,李恪好像还倒赚四百多万贯?

烦死了,这钱怎么花不完呢?

“其实……”田蒙犹豫了一下。

“什么?”李恪有些奇怪的看着田蒙。

“其实这二百二十多万贯里面的人员月钱支出,几乎我们赚回来了九成还多,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在我们的铁匠铺购买铁器,或者在我们的布行购买相关的粗麻布,细麻布,绢帛等衣物,等后期的食盐开始加入售卖之后,这些百姓花钱的部分就更多了。”田蒙快速道。

李恪:“……”

“我们的支出主要是哪些?”李恪有些无语,手里面钱太多也不好,赶紧花出去,都扔给百姓的手里面。

“主要的支出就是蜀王庄的建设,总计花费接近三百万贯,这部分的资金也都是花费到了那些流民以及周围百姓的月钱上面。除此之外就是用来大量的购买粮食进行存储,但实际上,这些钱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会回流到我们手里面。”田蒙看李恪的眼神就像是看一个神仙。

因为现在李恪手里面的钱,真的……比国库都多!大唐国库都没李恪有钱。

李恪挠了挠头,这些钱里面肯定还没算他在西洲的盈利,但是西洲目前全靠他的粮票在内部运转,但实际上粮票也是钱,因为李恪的声场规模和物资在扩大啊!

手里面攥着如此恐怖的资金,李恪这会儿都觉得这钱不能让他老爹知道,如果让他老爹知道了,估计李世民下巴都能摔一地,要不……自己再多做几套一模一样的衣服?继续装穷?

这些钱想要花出去倒是不难,但是用来屯什么呢?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屯粮食一条路走,因为粮食在古代无论如何都是硬通货。

大唐贞观三四年连年天灾,大唐饿死许多人,但实际上大唐的总体粮食却一点都不缺,造成这种怪异的情况主要就是两种原因,一就是大唐的门阀世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而大唐初立,国库存粮却不多,无法有效的赈灾。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商业贸易萎靡有很大的关系,不仅仅世家门阀手里面有粮,因为遭灾的缘故,很多并没有遭灾地区的百姓就开始屯粮,他们手里面的粮食也不少,但是却不卖,也没有人买,这就导致国家调控失效。

因为商业萎靡,在武德年间天下收获的粮食在商人手里面的很少,就算是朝廷有心想要购买粮食赈灾都没地方买,总不能跟农户里面去一户一户的收,等收上来再运输,黄花菜都凉了。

这就是有用的粮食卖不到急需的地方,所以无法度过难关。

其实整个唐朝的中前期算整体粮食的话,真的是不缺粮,哪怕遭天灾都是如此,就是因为大唐的人口少,而大唐又是按照每户100亩分配田地,人均耕地多,算上遭灾的都足以养活天下百姓。

但是缺少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这就导致了粮食无法集中供给,然后遭灾地区惨到易子而食,未遭灾地区,百姓害怕出现灾难,囤积的粮食却很多有发霉的。

如果这笔钱用来在大唐各个道用来囤积粮食的话,那倒是一个好用处。不过李恪在沉思的是,囤积粮食,该怎么囤积,如何能做到百姓的利益最大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