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 第478章 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第478章 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作者:天下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45 来源:泡书吧

回到两仪殿,李恪本来准备闪人,留李泰在这里的,结果常林给李恪拿来了一份厚厚的奏报,是田蒙送进来的,来自于西洲。

李恪有些意外,不过这个东西他还是需要自己看的,将李泰赶到旁边的椅子上,李恪在桌子后面坐下来,然后翻看了起来。

里面是关于西洲今年的执行计划,以及开始准备进行的计划。

最上面的是关于今年西洲的文化推进活动。

李恪看了看,李嫣在临走的时候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所以西洲基本就是按部就班执行就行。

比如说文化方面,去年一整年西洲的夜晚都开始了扫盲活动,今年的扫盲活动将会加大力度,依靠李恪的影响力,让所有为李恪干活的牧民,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扫盲,然后夜晚回家之后相互学习扫盲。

为此西洲还制定了加钱计划,学会多少个字的西洲百姓,每个月的月钱都会增加,或者只要你按照每个月定下的任务,学会识字和汉语,你未来在西洲开始征税之后可以免除两个月的税收。

按照这个计划,李恪觉得恐怕西洲这个原本落后的地方会成为大唐第一个识字最多的区域,当然,也仅仅是识字,能认识,也就是扫盲活动而已。

至于文化自然还是没有的,但是识字对于普及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西洲也同步制定了不少普及文化活动,比如说,传统的所有节日都要组织牧民举办,这里面就要依靠的是李恪的影响力了。

当然,也尊重牧民普通信仰长生天的权利,但是这种文化入侵嘛……有一说一,等下一代人长大,在李恪的影响下,他们估计信仰长生天的就不多了。

文化才是最有利的武器,李恪来到大唐之后才感触颇深。

很多人一千多年之后的日常用语,好多都是受到大唐和古文化的影响。

比如所有人最日常用的一个通俗词“买东西”,你以为这个词来自于什么地方?它就来自于大唐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啊!生活在长安城的人们几乎都是去东市和西市买日用等物品,久而久之,买东西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代名词!

越是了解,才越能有一种被文化影响的震撼。

西洲的正常政务没什么好看的,这些都是李恪制定的“一五”计划里面的,李道宗和乔师望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行。

李恪主要认真看了一下卢海发过来的,关于西洲工业区的下步计划。

虽然李恪也给他们制定了发展方向,其实主要是研发方向,但更多的计划是需要卢海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的。

当翻开今年西洲工业区的第一个计划的时候,李恪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卢海给出的第一个计划是,木质轨道计划。

看到这个,李恪有些意外,他们选择这个,李恪属实没有想到。

轨道计划,也是李恪给他们拿出的资料里面的,这个计划本身是跟矿山等有关系的,也是为了日后的铁路修建进行前置技术研究。

实际上李恪在拿出这个资料的时候,并没有考证过,但他拿出来之后,当时的几个工匠一句话就给李恪干懵逼了。

那几个工匠的原话是“原来木轨车可以做的如此精致。”

这显然说明他们之前见过,后来李恪询问才知道,原来类似于铁轨这样的轨道车,早在大秦时期老祖宗就已经玩过了,甚至还要更早,春秋战国时期也许就有。

当时李恪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很多东西老祖宗早就玩的比我们早,我们只不过是在技术上进行了优化,但原理上并没有超越太多。

而现在李恪没想到卢海提出来的是想要用木质轨道连接铁矿,煤矿,石灰石矿等几个主要矿区。用木质轨道连接之后,再使用人力轨道车,或者是马力拉动的轨道车用来运输矿石,或者是成品。

这样即便是在下雨天等恶劣天气,也并不影响运输。

李恪沉思了一下,木轨有木轨的优势,造价低,成本低,但是木轨的缺点也很明显,耐用性不高,容易损坏,如果想解决的话可以在上面包裹一层铁皮,可以减少摩擦,节省畜力,增加耐用性,但其实还是那个缺点。

与其如此,既然要建,不如直接上钢轨算了。

因为现在说起来……大唐的钢材使用反而没那么多,也就是打造兵器铠甲,但这些在长安就可以了,西洲的话……。

李恪干脆拿起笔写了起来:直接让卢海按照钢轨的标准来生产制作。李恪决定将书库里面的现代铁路的标准,铁轨的铺设等书籍给他们捎过去一份。

铁轨的标准李恪没改,窄轨和宽轨在运货等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和优劣势,所以放着现成的窄轨标准使用就行了。

随同一起送过去的还有土法煤炭干馏的初级工艺,煤炭低温干馏难度也不高,无非就是现在技术不过关,损耗比较大,低温干馏一边炼焦,一边制作煤焦油,因为枕木需要浸润煤焦油用来防腐,防虫蛀等。

相关的技术书籍李恪还没取出来,不过在信里面他进行了交代,最后又让卢海进行挑选一帮修路的工人,尤其是主要的修路工人。

他也想通了,按照目前大唐的科技进度,再有几年的话,蒸汽机就差不多可以做出来了,现在让卢海培养一批优秀的铁路建筑工人也好。

不然将来想要建铁路工人还需要重头开始培养。

长安、京兆郡下辖华阴县。

卫宅的客厅,此刻卫家家主卫亦正在接待一个中年男子。

“卫家主,不知您意下如何?能不能恢复您祖上的荣光,看你的选择了。”华阴县悦来商行掌柜胡正笑着道。

“能跟秦王殿下合作,是我的荣幸。”卫亦深吸了一口气,果断答应了下来,长安城众商路的消息传来,他就想到了去年找上门的悦来商行掌柜跟他所谈论的合作。

只是去年他没同意,虽然他也没拒绝。但是今年他知道,这是他们卫家能否崛起的机遇!虽然他卫亦的先祖已经从河东卫氏脱离了出来。

~~~~~~

pS:最近有不少大佬打赏大神,想让我加更的。作者君特意说明一下,我不是不想加更,我是真写不出来。现在番茄能看到更新日历,诸位可以翻看一下,从去年10月7日开始,我每天4更,从未断更,请假都没有一天。连阳了高烧39度我都是扛着慢慢写出来的。

曾经我确实有几章存稿,但早没了,毕竟家里有事,卡文,都要消耗一些。所以,实在是无能为力,我不是诉苦,只是说明作者君已经在尽力码字了,这里只能拜谢大家,谢谢各位读者老爷。

pS2:额,诸君别管我男女,别管我实名认证是不是女的,你们就当我男的,当我爷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