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拯救诸天单身汉 > 第4400章 【全真教】

拯救诸天单身汉 第4400章 【全真教】

作者:纪墨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6:03 来源:泡书吧

而赵匡胤每灭掉一个割据政权,每开疆拓土一次,就认为是项南保佑,因此对他也是大加封赏。

项南的尊号连加了四个字,“太极玄天至尊真修万道无为大帝”,并为他广建道观加以供奉。

尊项南为至高神的全真教,逐步兴起。他们认为三清不过是以往道士的杜撰而已,不仅从未在人间显过圣,甚至连相关神迹都没有。

真正的至高神只有项南,只有他明确得道成仙,而且自秦朝就已存在。因此与其供奉那些虚无缥缈的所谓“三清”,不如供奉项南这位“货真价实”的神仙。

因此为了区分之前的太平道、天师道,这些道士又称自己为“全真教”,因为自己供奉的神仙是确定存在,真实不虚的。

全真教之后得到皇室的扶持,几位全真教的道长,都受到了皇帝的加封,甚至被下诏准许统领全国道教等。

项南对此一概不知情,他也对这些没有兴趣,仍然是自顾自在山中修道。

……

随后,赵匡胤去世,弟弟赵光义继位。传闻赵匡胤去世当晚,皇宫中传出斧凿之声,宫人远远看到烛光下,有二人搏斗的影子。

当然,项南没有亲见,他也不感兴趣。

赵光义即位之后,继续扶持太极道,并且还加封项南为“太极玄天至尊真修万道无为上灵大帝”。

之后的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等也都是崇道抑佛,扶持太极道。

尤其宋徽宗更是虔诚,每年都亲自来终南山拜谒,为此耗损了大量民脂民膏。

毕竟宋朝都城在汴梁,到长安南边的终南山,要走一千多里路,比清朝皇帝去避暑山庄还远,因此可以说是非常诚心了。

只是尽管如此,项南对他也是丝毫不感兴趣,只是在山中修道而已,一次都没有出山见他。尽管如此,宋徽宗依旧诚意不减。

……

随后靖康之耻,徽钦二帝,满城宫娥,宋朝历代珍藏,都被金人掳到北方。

只有九皇子赵构侥幸渡过长江,在杭洲建立南宋。

靖康之耻发生时,项南又将传国玉玺带走,既没有给赵构,也没有给金国皇帝金熙宗完颜亶,而是自己留下了。

因为此时,赵构只有长江以南半壁江山。而金国也只占有长江以北地区,两个皇朝都未完成统一。

而且赵构有冤杀岳飞的恶行,而完颜亶更是在不久之后,就会被海陵王完颜亮杀死,所以他们俩都没有明君之相。

这俩货,项南半拉眼都瞧不上,自然也不会给他们送传国玉玺。

这也导致赵构没有传国玉玺继位,只能自己现刻了一个玉玺登基。完颜亶攻下北宋都城,甚至都打下了终南山,也没见项南给自己送传国玉玺,同样也很郁闷。

毕竟从汉高祖刘邦起,项南都会给皇帝送玺。西汉、东汉、唐朝、宋朝……项南已经和传国玉玺、君权神授联系在一起了。

人们都认为从他手上得到传国玉玺,才算是真的天下共主,不然只不过是割据一方的政权而已。也因此赵构、完颜亶没能得到传国玉玺,都很生气。

赵构因此不再支持全真教发展,而在北方的金国,全真教的发展也受到打压。

……

转眼又过了一百五十多年,金朝、南宋相继被蒙国剿灭,忽必烈创办元朝,成为天下共主。

而南北宋国祚加在一起,的确是项南所欲言的三百一十九年,一年不多,一年不少,这更让世人为之佩服。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大江南北,版图之大,无与伦比。不过项南也未将传国玉玺给他,忽必烈倒是不以为意。

因为他信奉“马上得天下”,他的皇朝是他凭借他的兵马、弓箭打下来的,而不是靠着一个所谓“神仙”赐得,因此他并不在意。

也因此他并没有打压全真教的发展,使得一度衰微的全真教又得到中兴。

元朝灭亡南宋之后,又过了八十九年,最终亡于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朱元璋在金陵继位称皇之时,项南再次骑鹤现身皇宫,将传国玉玺交给了他。

“神州陆沉近百年,如今终于有中兴之主了。”项南看着朱元璋说道,“希望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彻底收复中原地区。”

朱元璋看着项南,也有几分不敢置信。

“您真的是神仙,从秦朝一直活到现在?”他惊讶的问道。

项南的年纪怎么看也就二十来岁,甚至都没有他的年纪大,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神仙啊。

“你不是第一个这么问我的皇帝,李世民当年也这么问过我。”项南笑道。

“李世民?!”朱元璋一阵惊讶。

唐朝距今七百多年,在他看来都算是古代了,更难想象秦朝是怎么样的。

“说起来,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项南笑了笑道,“我也是等了很多年,才终于等到一位天下雄主。”

“多谢。”朱元璋听他这么说,都觉得与有荣焉,“老神仙,不敢请问,我们朱家能坐多少年江山?”

“你也想问这个问题。”项南笑道,“李世民、赵匡胤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都告诉给他们了。但是不知道其实比知道要好。

唐中期、宋中期那几位皇帝,都以为国祚还长着呢,所以完全不关心国政,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奢靡享受,鱼肉百姓。结果才发生了安史之乱,靖康之变。”

“您说的有道理,那我就不问了。”朱元璋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

如果国祚太短的话,他知道后难免心惊胆战,害怕自己的子孙不肖。但如果国祚太长的话,他又担心自己的子孙乱来。

李隆基、赵佶当年即位时,恐怕也都以为自家的江山还长着呢,所以尽情祸祸,不干什么正事。

结果李隆基遭遇安史之乱,只能狼狈逃入天府避难。而赵佶则遭遇靖康之变,被金人掳去北疆,做了昏德公。

前车之鉴,朱元璋不想自己的子孙也重蹈覆辙,所以干脆不问了,免得自己的子孙们大意。

“其实只要你们多行善政,多施仁政,把百姓当人而不是当牲口,你们朱家的皇位就能永远做下去。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你等好自为之。”项南再次嘱咐道。

“多谢老神仙指点。”朱元璋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