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183章 风波大定,朝堂鼓噪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第183章 风波大定,朝堂鼓噪

作者:湘水无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5:18 来源:泡书吧

又是半个月过去,咸阳城的风波还波及不到这遥远的南郡与青羊山。

陈凡对于咸阳城内发生的事情,也不怎么关心,甚至连打听的意思都没有,倒是老师白起给他传了信来,详细说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果然如他所料,权力争斗远没有外界看到的那般风平浪静。

魏冉叱咤风云数十载,如何肯那般轻易面对失败,甚至想过铤而走险。

当然,如今秦王嬴稷地位稳固,也不是他能够轻易动摇的,但他完全可以举兵清君侧,诛奸佞,若是让他真的做成了,其实目的也就达到了。

可是,秦王嬴稷也不是没有准备,白起坐镇咸阳的好处便体现出来了,魏冉虽然在军中威望不低,也有一批他一手提拔派起来的追随者,但相比于如日中天的白起,终究还是差了一筹。

当然了,魏冉之所以最后选择放弃铤而走险的做法,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他未曾获得太后芈八子的支持,他虽然是国相,贵为穰侯,但若是没有太后的支持,成功的几率还是太低了,权衡利弊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交出相印,这场争斗以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落下帷幕。

魏冉离开那天,秦王赏赐车马财货无数,以示优荣,听说运送财货的车辆足有千辆。此时,魏冉已经被礼送回了陶邑。

这个结局其实并不差了,身为一代权臣,几乎只手遮天,在君王收回权柄时能够做到全身而退,已经十分难得了,很多时候,权臣落幕是需要鲜血祭奠的。

当然了,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芈八子的功劳,若非她足够果断,且在其中斡旋,穰侯魏冉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从咸阳抽身。

而且,那日赢倬所言,并未道尽全貌,因为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了,并非穰侯一人,除他之外,还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三位秦国公子。

这可谓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想而知,那段时间咸阳到底有多凶险,说是暗流汹涌,也不为过,难怪赢倬那般匆匆离开了,实在是也被吓得不轻。

一位国相去职,三位公子被驱逐,太后自囚于深宫,换做任何一人,都要害怕。

那几日,整个咸阳城中,无数一品武夫暗中潜伏,无数精兵悍卒枕戈待旦,武道大阵全天运转,堪称风声鹤唳。但有异变,这些隐藏在暗中的力量,便会倾巢而出,给出致命一击。

而且,陈凡还知道,大秦的底蕴可不止这些,还有那隐藏于大秦太庙中的国运神兽,要是局势失去了控制,超出可预期,以秦王嬴稷的性子,恐怕不会有任何顾忌。

他只是不愿杀,而不是不能杀,也不是不敢杀。

其实真要说起来,嬴稷这君王确实已经足够有情义了,能够容忍到这种地步,还很好得克制住了杀心,着实难得。

这次可以说范睢一方大获全胜,或者说是秦王嬴稷大获全胜,这位秦王手段着实了得,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心腹之患,还不用背负任何骂名,一切都被范睢这个急于在大秦扎根立足,开创局面的人给背走了。

范睢得到重用已经成了定局,不仅是他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还有他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才能,都足够了!

不过,陈凡还是不在意,此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虽然很难缠,但只要不招惹他,他也懒得理会,可真要是触犯了陈凡的底线,陈凡也不会手软。

他是有大局观,但同样也没有为了大局而牺牲自己,委屈自己的想法。

不过,陈凡也知晓,他在这里待不久了,如今咸阳风波已定,而且最近朝堂上一直有人鼓噪对赵国用兵的事。

此事的源头倒也简单,大秦过去曾攻取了赵地三城,如今,赵以公子部为质于秦,并与秦签订以焦、魏、牛狐交换三座城池的协议,但而后赵王又反悔了,得了三座城池,但不想给大秦任何城池。

相当于大秦被赵国耍了一通,这种奇耻大辱,哪个能够忍受?别说朝中武将,便是文臣同样义愤填膺。

而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范睢一系,这次鼓噪的最狠的便是他们。

其实也很好理解,范睢虽然很好解决了秦王嬴稷的心病,帮其抢回了所有属于君王的权柄,但这种功绩,君王虽然会记在心里,但终究没办法放在台面上来说,所以他现在急需一份功绩,而且功绩的份量要足够,最好是掠地占土之功,也只有帮大秦开疆拓土,才能真正让他坐稳现在的位置,甚至更进一步。

陈凡对于这种鼓噪向来是不加理会的,因为很多人只能看到眼前之利,而且多半不能成。

可是这次情况有些不一样,范睢在朝中得势,再无制衡,而且其周围同样团结了一批大秦将领,其中很多人都是他一手举荐提拔,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本来没什么可能的事情,突然便有了。

但无论是白起还是陈凡对于这次战争并不看好,因为时机不对。

这些年来,大秦虽然国力增长迅速,但赵国同样也不差,并非原地踏步,虽然不及大秦这般夸张,但同样不可小觑。

而且,这几年,赵国境内一直风调雨顺,并无大灾大难,粮秣充足。

再者,此时的赵国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彻底从之前连年征战中的疲弊中脱离出来,不仅彻底摆脱了齐国那个泥潭,而且兵马更加充足强大,士卒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十分难缠。大秦士卒并不会占据太多优势。

若是再加上赵国国内朝政平稳,赵王赵何虽然旧伤复发,但却并未病危也未死去,并没有新旧交替之事,引发动荡。

再既无天时,又无地利,再无人和的情况下,擅自开启战端,即便能胜,恐怕也是惨胜,得不偿失。

而且,这次是大秦主动攻赵,战线太长,千里奔袭,于作战十分不利,到时候反而容易陷入劣势。

他始终认为在大秦得到上党之地前,攻赵都是得不偿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