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320章 献地于秦,暗中角力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第320章 献地于秦,暗中角力

作者:湘水无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5:18 来源:泡书吧

张平在王宫侍卫的引领下,来到韩王寝宫,此乃君王休憩之所,一般君王绝不会在此处召见臣子。但这种规矩,到底要不要遵守,也只看君王自己的想法。

至少张平就没有觉得太过奇怪,毕竟以他对韩王的了解,这位无论做出了什么事情,你都无需太过惊讶。自韩王即位以来,下过无数荒诞的政令。将整个朝堂闹得鸡犬不宁,虽然韩王算不上什么圣明贤德之君,但千万不要觉得他是蠢货,无数这般想的人,最后下场都很凄惨。

至少张平觉得这位其实本来是有可能成为一位英明神武的君王的,才能智慧虽算不上顶尖,但也并不差。但就是这样一位被他寄予厚望的人,最后却走上了一条连他都看不懂的道路。他为此时常扼腕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他张家世代侍奉韩王,身居高位,深得君王信重,韩王对他也格外多了几分耐心,哪怕他时常劝诫,有时候说的话,甚至有冒犯之嫌,但韩王却一直忍耐住了,最多摆摆脸色,显露不悦之态,但却从未惩罚过他,君不负臣,则臣必不负君。张平就是这样的人,至少在他看来,韩王待他张家是不薄的,这份君臣恩义,不容得他去背叛。

说实话,走到他这个位置,并非没有脱离韩国的机会,甚至连秦王嬴稷都曾数次派人接触过他,且许以高官厚禄,甚至封侯拜相,来拉拢他。就因为知道他的才能,毕竟明眼人都知道,韩国走到如今,并非他这个宰相之过,而他能支撑韩国平稳的走到如今,已经说明他才能过人。

其他国家那些细作使臣,同样也是如此,但都被他一一拒绝。甚至连一丝迟疑也没有,人之一生,所求不过衣食住行。如今,他衣有罗绮锦缎,食有膏粱美酒,住有亭宅楼阁,行有香车宝马,而这一切皆来自于韩王赏赐,来自于韩民供养,没有韩国又岂会有张家的今日,虽然困顿于韩国,受限于现实,很可能没法让他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但他已经很满足了,贪得无厌,乃是大忌。所以面对诸国之招揽,他向来不屑一顾,或许这便是韩王一直敬重他的原因。

进入殿内,他发现殿内的灯光有些昏暗,有许多地方的灯烛并未点亮。之前有人进来掌灯,只是点燃数盏,便被韩王驱走,是以才会有这般景象。

“见过王上!”张平行礼,虽然韩王对他十分信任,但他的礼数却从未欠缺过,哪怕韩王多次对他说,无需拘礼,他也一如既往,在他看来,这是作为臣子的本分,不能仗着君王之宠爱而得意忘形。

韩王闻声抬头看了一眼张平,然后点了点头:“起来吧,这里又没外人!寡人这一生被无数人跪拜,早就不在意这个了!”

韩王的语气之中仅有一丝洒脱和释然,这种细微的情绪变化,别人或许无法察觉,但张平却是能够清晰的感觉到,其他朝臣或许觉得韩王乖戾善变,但张平却对他非常了解,有时候甚至能够猜到他心中所想。

张平起身,然后在侍从的指引之下寻了一个座位,与韩王遥遥相对。微风浮动,烛火摇曳,本就昏暗的大殿之内,闪动着的阴影如同跳跃的恶鬼。

“王上召我何事?”张平并未废话,他知道韩王既然找自己,那就一定是有事情的,否则已经这个时辰了,也没必要让自己夜中入宫。

“韩国若亡,是寡人之过吗?”韩王突然发问,没有咄咄逼人,也没有诡诈试探,这只是一句单纯的疑问。或许他是真的想知道这个答案,若是在以往,他是绝对不会问出这个问题的。

张平陷入沉默,而后许久才摇了摇头:“非王上之过!而且,韩也未亡!王上,如今我韩国,情势虽然危急,但仍旧还是有着机会的,只需我们妥善解决上党之危,便能获得喘息之机,臣会立刻联络诸国,合纵抗秦,韩国若灭,于他国何利?”

“大秦东出之策是早已定下的,谁也拦不住,而我们只是躺在他门口的一颗绊脚石,还是那种能随意被搬走的绊脚石,当我们拦不住的时候,燕、魏、齐、楚、赵,便要着急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出手的,不可能坐视不理,否则大秦的刀锋终有一天,也会砍到他们身上!”

此系存亡之秋,韩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这种时候断然是不可迟疑的。如今来看上党之地是断然保不住的,即便他向诸国求援,最后能够达成合纵抗击,那时恐怕上党也已经丢失了,已经丢失的东西想要拿回来,难度可就大了。所以现在应该更加清醒一些,想办法拖住大秦的脚步,给他们争取足够的时间,去联络诸国。拖得太久就危险了,那个时候说不定大秦的兵锋已至城下,再想有动作也是回天乏术。

韩王点了点头:“寡人明白,这些年来,我一直视大秦为盟友,甚至不惜与诸国反目,为的便是保全自己,如今大秦背信弃义,诸国再怎么不愿意,也要出手的,只是时间早晚!”

当然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其他国家的确可能会合纵抗秦。但却并不一定会帮助韩国。因为韩国亡不亡,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今的韩国实力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太孱弱了,诸国怕是都看不上他这三瓜俩枣。

但有一点也是真的,以前韩国处在这个位置,虽然自身实力并不怎么样,但毕竟是五战之地,可以作为大秦与诸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哪怕日子艰难一些,但至少诸国之间都会有一些缓和的余地,一旦韩国灭亡,那大秦的触角便会直接伸向东方,与诸国接壤,东出之路将会彻底打开。大秦的威胁也将会直接被摆上明面,那些国家,一旦有了切肤之痛,不愁他们不会发兵,今日之韩,便是明日之自己,谁也不敢怠慢。

“那就请王上下令,不要再迟疑了。如今形势,已成定局,我等该想的是如何为韩国争取更好的条件,至少度过眼前的危机!”张平点了点头。这种时候切忌优柔寡断,该舍弃的东西就该大胆舍弃,既然上党之地注定保不住,那便果断一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寡人会派遣使臣,前往大秦。游说秦王嬴稷。寡人愿意将上党之地,献与大秦,以求给我韩国以喘息之机,至少能够拖延一些时间!上党之地虽然保不住,但是大秦想要强攻而取之,却也并非易事,我相信知道该如何选择!”韩王语气平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平日里他荒唐了一些,但对于上党之地他还是非常了解的。

此地地形复杂险峻,易守而难攻,若是大秦想要强攻,一定会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若是他愿意自己献出上党之地,让大秦兵不血刃,而将此地收入囊中,他相信大秦一定会愿意的。毕竟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大秦强攻上党不成而将兵锋,从北调向南方,直击韩国新郑,那个时候,韩国便真的亡了。

弃上党而保新郑,又能拖延时间,两国谈判总是能够争取一些缓冲的。那个时候,在及时前往其他国家,游说诸国合纵而抗秦。说不定还能有一些机会,不说能够击败大秦,但至少要阻碍其脚步,打乱其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便是韩王也看得十分清楚。

相比于上党之地,新郑这个地方。就显得太过脆弱了,一旦大秦调转兵锋,新郑是绝对守不住的。这一点他十分清楚,无论是国力还是兵力,韩国距离大秦都差的太过遥远。即便是韩国士卒奋勇作战,这种差距也弥补不了。

“善!”张平有些惊讶,但更多的还是欣慰,韩王难得如此清醒和果断。与以往截然不同,他还以为今日入宫,还需多番劝说,让韩王下定决心才行,但没想到他还没怎么发力,韩王并已经作出了决定,至于结果的好坏,谁也说不准,便是连他也说不准,但是他看到了韩王的改变。

王令发出,而后这个消息便传遍天下。韩王欲献上党之地于秦。使臣还未抵达大秦,这消息便已经传出去了。无数人为之哗然,至少很多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无数信使从韩国新郑向四处奔去,一道去往大秦,一道去往上党,还有数道分别前往赵、魏、齐、楚、燕,不过这几路都是秘密出发,未曾显露人前,因为张平不知道,一个上党之地能否填饱大秦。若是不能,他至少要联络诸国出力,让韩国有自保之力。

无数隐藏于新郑的细作,也将消息,发回自己的国家,这些细作来自诸国。

但其中唯有秦赵两国的细作,对此最是上心。

大秦细作早已接到命令,促成韩国投降,割让上党之地。因为这本就是这场战争大秦所需要达到的目的,虽然他们本身已经做好了强攻上党的准备,但若是韩国能够主动献出上党,让大秦兵不血刃拿下此地,他们自然是愿意的,上党那地方想要打下来,花费的代价可不小,不光是士卒的性命,还有需要无数的辎重粮草。这些东西即便是对于大秦,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他此时听到风声之后,立刻欣喜若狂,随后便将这个消息发回大秦。大秦那边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能从容应对,让两国之谈判更加顺利,更加快速,以免时间拖得太长,生出变故。

而赵国的细作则是有些焦急,他们这些细作,来到韩国之后,最主要的目的同样也是谋求上党之地。如同大秦一般,他们对于上党也是早就垂涎欲滴,倒也并非这上党之地有多富饶,实在是此地,对于大秦和赵国而言都太过重要了,这是一道天然的藩篱,一旦被这两国之中任何一方掌握,对于另一方威胁都是致命的。

他们在这边运作了很多年,目的便是破坏大秦与韩国的结盟,最好能让韩国将上党之地送给赵国,只有这般才能让赵国占据一些主动。但现在看来,他们怕是要失败了。如今大战才刚刚开始,韩王便屈服了,至少应该拖得更久一些。

大秦攻韩,若是目标放在上党之外的任何一地,都不至于如此急切,但这上党之地,绝对不容有失,他们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出兵前往上党,帮助韩国抵御大秦之敌,但眼前这是什么鬼?他们那边还没开始动作,韩王这边竟然已经想要投降了?

……

赵国邯郸,早在数日之前,上党太守冯亭早已秘密遣使前往此地,只是一直隐而不发,他需要等到一个消息,他这边才能开始有所动作。只有新郑那边传出消息,韩王愿意将上党之地献给大秦,他这边才能着手,将上党献给赵国,如此才能避免秦王迁怒于韩国。

毕竟他作为太守,将上党献给赵国,那是违背君令,与君王本意无关,无论有没有实际效果,但至少在法理大义上是能站得住脚的,也为韩国留下了充足的转圜余地。

但若是他这边率先发动,在新郑还未传出消息之时,便将上党之地献给赵国,那个时候韩国便真的麻烦了,大秦愤怒之下,可能真的调转兵锋,先攻新郑,将整个韩国覆灭于此,这与他的本意便违背了,他们之所以要献出上党为的是挽救韩国,而并非要背主求荣。

韩非在做出这个决定之时,便早已考虑到了方方面面。既要将赵国完全拖下水,让其与大秦争斗,又要将韩国从此事中脱离出来,不说完全脱离,但至少得占据一份理。大秦虽然强大,但也终究还是要些脸面的。哪怕这份束缚看起来如此脆弱,但有就是有,有也总比没有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