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323章 谋划已成,不出意料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第323章 谋划已成,不出意料

作者:湘水无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5:18 来源:泡书吧

对于陈凡的善恶韩非不做置评。但他觉得陈凡此人足够坦率,即便是为恶,恐怕也不会加以掩饰。那人的心胸和眼界早已超越凡俗,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就像他自己还在因为韩国而殚精竭虑,而那个人的目光却早已放眼整座天下,这种眼界和心胸或许有因为立场的原因,但在本质上依旧是不同的。

或许自己身处在陈凡所在的大秦,也能拥有这份眼界和心胸。但现实就是他不是,他并非大秦之人,无法做到,让大秦吞并天下,纳天下万民为大秦之子民。甚至他隐隐有所察觉,其实在陈凡的心中,不光是大秦之外的其他国家,即便是大秦本身,他大概也是没有放在心上的,在那个人的心中,天下就是天下,同时天下也是所有人的天下,而非是大秦的天下,更不是大秦秦王的天下。

只要天下能够一统,结束这种战乱割据,相互攻伐的局面,即便不是大秦,其实他也无所谓。这在他们第一次相见时,他就有所察觉,只是那个时候的他,并不明白这种想法,也不知道这种想法的根源由何而起。或许自己的老师荀子有所了解,否则,荀子也不会如此看重陈凡。

这与他的想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自己所做的努力不过是为了保全韩国。哪怕到了现在,他已经隐隐能够理解陈凡的想法和抱负,但他自问依旧很难做到,有些东西不是你理解就能够放弃的,能够想到和能够做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陈凡送过来的这封信上,虽然没有明言,但其内涵他却是懂了。可即便懂了,也不代表他会放弃。哪怕明知是无谓的挣扎,那又怎么样呢?所谓无谓的挣扎,不正是他一直在做的吗?

冯亭对于韩非的说法不置可否,他对于陈凡了解并不太多。他所了解的东西,都来自于这些年搜集的情报,还有陈凡的所作所为所显露出来的东西,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两人之间并没有其他的接触,对于他的人品和性格更无从了解。

不过现在他倒是放心了很多,至少韩非并没有这封信而动摇自己的信念,该做的事情依旧会做,而这就够了。他早已派遣使臣前往赵国。恐怕此时赵王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心意,上党之地唾手可得,这种诱惑他相信赵国肯定无法拒绝,说不定此时赵国的兵马已经向此处开来。

大秦与赵国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到了这种时候。除非他们动摇,否则没有谁可以更改。

而一旦大秦与赵国之间的大战爆发,到了那个时候,便是惶惶大势,无法阻挡,即便是他们,也只是洪流之中的一叶扁舟,除了随波逐流,别无选择。其实在做出这个决定之时,他就明白了自己的命运。此战之后他必死无疑,要么死在这场大战之中,要么在这场大战结束之后,自尽而亡。

他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韩国,自然不会去成为赵国的臣民,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与坚持。哪怕他现在选择背叛韩王,违背韩王的诏命,那也只是为了韩国的存续。

与他抱着相同想法的,还有身旁的韩非,可以说两人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离开这里吧!我才是上党郡守!此处谋划已经妥当,也已经不再需要你了!此时韩国动荡,大厦将倾,需要一位真正有才能和魄力的人去挽救他于危亡之际!否则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皆是徒劳!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许久之后,冯亭对韩非如此说道,语气坚定而决绝,在他看来,自己一人赴死便够了,但韩非不应该死在这里,他的才能和智慧不应该就此被掩埋,而是应该回到韩国去。尽自己的努力,让韩国存在的更久一些,至少不让他们这一次的谋划落在空处。

此时上党诸多谋划,早已敲定,局势也在按照他们所预估的方向发展。其实这里已经没有更多的让他们插手的空间,韩非离开与否都不耽误计划是否进行。只留下自己在此处稳固局势,便已经足够了,没必要让两个人都陷在此处。

韩非难得没有直接拒绝,他抬头看向冯亭,却见冯亭脸上带着笑容。没有所谓的悲伤,也没有遗憾,反而带着无尽的期许。他一时间有些沉默。按照他的性格,他理应直接拒绝,选择留在此处与冯亭一同赴此。毕竟这个谋划是他亲自敲定的。最后的代价也应该由自己来支付,可冯亭,所说的东西,也不得不考虑,因为上党的谋划仅仅只是第一步,这一步成功之后,还有许多未竟之事,需要他去完成,否则这一次谋划即便成功了,对于韩国而言,恐怕也没有任何益处。

可是让他直接抛弃好友,远离此处,他也做不到。他与冯亭算是知己,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同时也各自敬佩着对方的才华,惺惺相惜。

“我……”韩非艰难开口。

冯亭却是挥了挥手,直接打断他的话:“不要做此妇人之谈,你是知道的,我的才能不如你,我留下才是最适合的选择,你还有你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冯亭当然知道韩非想要说什么,但他并没有给他机会。因为他很明白自己说出来的办法便是最好的选择。两人之中最少要有一个人存在,而韩非就是最佳选择。

冯亭命人取来美酒,而他也难得从上党郡中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与韩非对坐而饮,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就着简单的饭食痛饮一番,似是告别。

两人都不是那种喜欢沉迷于享乐之人,他们平时岁月饮酒,但却永远不会过量,克己而复礼,因为在他们心中永远有着更重要的事情,但在这一时,两人却难得的没有拘束,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酒,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两人最后一次在一起喝酒了,或许再也不会有这种机会。

而后,在第二日清晨时分,冯亭将韩非送到郡城门口,此时两人身上都带着浓郁的酒气。可两人却丝毫没有任何醉意,反而显得十分清醒。

“头一次觉得我韩国的美酒如此醉人!”冯亭笑着看向马背上的韩非。

韩非点点头,“我也没想到!这是我此生喝得最痛快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走吧,我便不继续送你了!我已经得到消息,赵国已经出兵,数十万大军由廉颇统帅,正向上党之地而来,你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冯亭脸上没有任何悲伤,也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失落。

他伸手在马背上狠狠一拍,马儿吃痛,开始奔跑起来,韩非握住缰绳,却没有勒住马匹,而是任由马匹奔跑,蓦然回首,只见冯亭独自一人站在原处,负手而立,脸上笑意盈盈,身躯莫名显得挺拔起来。

韩非狠心的扭过头,拿起马鞭,在马身上狠狠一抽,马匹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直奔出很远,他才勒住马蹄,再回头,已然看不见那道身影,经此一别,便是永诀。一种悲凉和无力感油然而生。而且他明白这种绝望感仅仅只是开始,在未来的时光中,自己可能会遇到更多,只要他一日是韩国子民,这种情况便一日不会改变。

……

虽然已经去信上党,想要劝降,但这些时日,陈凡也并非一件事也没干,他在众人并不理解的目光中,开始调集船舶,而且还担心船只数量不够,他还从咸阳调集了大批工匠,督造船筏。

大秦境内并没有专门的水军,大秦历次战争,也以陆战为主。水军这种东西在很多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但船舶这种东西并不缺乏。相比于陆路运输,船舶运输显然更具有优势,庞大的运力,能在很多时候,极大的节省资源。而且若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使用水力运输能够极大地缩短时间和成本。

正常来讲,若是采用陆路运输二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资源会有一大半浪费在路途之上。并非是遗失和损坏,而是因为民夫需要食用。那些民夫终究只是人,他们不可能不吃不喝就能完成工作,因而在运输粮草之时,其中有将近一半都进了民夫的肚子里。

这种情况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按照正常的比例,想要供应二十万大军,那么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最少也需要同等数量,事实上可能翻倍,每日的消耗将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数字。即便是以大秦的底蕴,数年的积累,想要供应这般庞大的消耗,也显得极为吃力,而且调度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因而在很多时候如果能用船舶运输,自然会选择船舶。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只能选择陆路运输,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河流湖泊,而且在关中,在大秦的疆域内,水系其实算不上太过发达。

而上党之地,地形以山地为主,遍布崇山峻岭,陆路运输的难度急剧增大。若是在此处想要保障后勤供应,难度直线上升,消耗也会随之,变得无比恐怖。陈凡自然想要规避这个问题,所以他调集了数量庞大的船舶,用于后续征战的需求,同时还担心运力不够又打造了大量船筏,这种临时船筏自然比不上那些船舶,但短时间使用却是足够了。

就在此时,王翦手持军报,匆匆而来,他对于陈凡的计划已然有了一些了解,但对于后续,依旧还处一知半解的状态。

不过此时的他,面上显露出些许焦急。看来绝对算不上什么好消息,自从大军抵达此处,便一直按兵不动,汾城近在眼前,但陈凡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哪怕在王翦看来,眼前这座城池防守并不森严,哪怕攻取有些难度,但对于陈凡而言,对于陈凡如今手中掌握的力量而言,并不算无计可施。

陈凡的态度让很多人都很疑惑。城池近在咫尺,敌方援军迟迟未至,按理说这是最好的时机。虽然韩王已经下令割让上党,但并不妨碍他们在此获取战功,同样还能给上党以巨大的压力。

不过,王翦却明白,陈凡对于眼前这些城池是真的没有太大的兴趣,所谓攻城拔寨,争夺土地,并不是陈凡的目的。他的目的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那便是赵国大军的主力。

而现在,赵军主力已经要来了,他所等待的东西已经要到了!

“安平君,紧急军情,赵国起兵五十万,以廉颇为统帅,正极速向上党之地而来,预计数日之后,便将越过釜口陉!”王翦来到陈凡身前,将军报递上。

陈凡接过军报,看了一眼,情况并未超出自己的预期,韩非终究还是没有听自己的劝告,而是选择将上党之地献给赵国。想要兵不血刃拿下上党的计划已然破灭,大秦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即将开始,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一种决战。而赵国也是大秦一统天下,所需要面对的最大阻碍。但这个阻碍,在这一战之后,也即将消失。

若是此战能够消灭赵国的主力,那大秦一统将成为定局,彼时之六国将再无反抗的余地,灭国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在这之前,上党是两国必争之地,但到了这种时候,上党本身却显得并不重要了。因为此战之胜负,关乎国运,并非一城一地所能决定。此战若是大秦能赢,即便最后得不到上党,但大势已成,也无人能够更改,若是赵国胜了,那大秦一统之路将会出现变数,说不定赵国联合诸国之力,趁着大秦失败后的虚弱给予致命一击,那未来会如何谁都不知道。

这大概就是韩非想看到的局面吧,若是大秦在此战之中败了,再重复一次阏与之败,伤筋动骨,那韩国或许真的有可能趁此机会重新崛起。虽然这种机会看起来无比渺茫,但至少有了那么一丝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