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327章 朝堂之上,君臣一心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第327章 朝堂之上,君臣一心

作者:湘水无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5:18 来源:泡书吧

白起与陈凡的奏书,抵达咸阳之后。秦王嬴稷,仔细思索一番,并明白了两人的呈奏。

说实话,如今的局面是秦王嬴稷所未曾料到的,他一开始的目的只是想蚕食韩国,夺取上党之地,进一步打开大秦东出的道路和门户,但眼下局势发展确实超出了预料,从秦韩之战变成了秦与赵国之间的争锋。

关于前线的奏报,也早已落在了秦王嬴稷的案几之上。赵国发兵五十万,与大秦遥遥对峙。虽然大秦方面兵卒少了十万,在他看来并不算太大的麻烦,但这场战争的规模,已经庞大到让人不得不谨慎的地步。

他不是那种瞻前顾后,裹足不前的人。哪怕到了他如今的年龄也依旧锐意进取,从未想过,当一个守成之主,他的进取之心也容不得他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去退缩,所以他知道这一场战争注定不可避免。

一旦这个时候退了,对于大秦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此时此刻,恐怕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战场之上,都想要看看秦赵之间的战争究竟谁胜谁负,如果大秦赢了,那么大秦再无对手。

不多时,国相范睢也入宫了,毕竟前线两位统帅同时请求还朝,这种大事他不可能不知道。也就是知道现在前线情况比较平稳,短时间之内决战不会爆发,否则此时朝堂之上,早已大乱。

不过即便如此,朝堂之上,最近以来也是纷纷扰扰,很多人并没有做好与赵国的战争准备,至少在心理层次上便是如此。但这并不怪他们,其实说实话,连范睢自己都没有做好这种准备,他向秦王嬴稷建言要一步步夺取韩国的土地,蚕食天下,使得秦国不断壮大,首先第一步便是夺取上党之地,然后顺势将韩国的土地吞个七七八八,但又不彻底灭亡韩国,免得引发其他几国的惶恐。

他对于天下诸国的心理都太了解了,也太了解他们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了。之前天下七国各有纷争,面对大秦,不说能赢,但至少还有一丝抗衡之力。各国之君主臣将,奋勇向前,为的便是不让大秦,独霸天下,多次合纵抗秦,给大秦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但是到了此时此刻,情况已经变得不同了,如今整个天下能与大秦争锋者,也唯有赵国而已,其他几国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这样的对手,对于大秦而言,是没有多少挑战性的,只要不将他们彻底逼上绝路,多多少少留下一丝希望,便能让他们忍着疼痛,从身上割下一块块血肉来供养大秦,又不至于让他们陷入鱼死网破的境地,他对待韩国便是这样的策略。

如果直接将韩国灭亡,不是说大秦如今没有这样的实力,以大秦如今的实力可以轻松做到,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一旦韩国灭亡,那其他几国必然会物伤其类,也会感到惶恐,在灭国威胁面前,他们必然团结一致,放下了所有仇恨,联合到一起再次抗秦,这对于大秦一统天下的道路是不利的,不是说这样一定会让大秦失败,而是会给大秦一统的道路上平添许多阻碍,损耗大秦的国力,这是不应该的。

所以他给秦王嬴稷制定的策略是将韩国抽骨吸髓,将韩国的土地瓜分殆尽,但又不彻底灭亡韩国,留下一线生机,哪怕明知道这一线生机是如此虚假,可是那群蠢货依旧会将这一线生机当做救命稻草,然后编织一场属于自己的美梦陷入其中,不愿从中醒来。

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大秦这次直接面对的对手,从韩国变成了赵国,说实话对于赵国无论是范睢他自己还是秦王嬴稷,都是十分忌惮和郑重的,这个国家与其他几国并不相同。其强大也是毋庸置疑的,秦朝之前的数次交手,虽然规模不大,却也可见一斑,之前的阏与之战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至少说明大秦在实力上并不能对赵国形成碾压,一旦大意反而可能会重蹈覆辙,这就让所有人不得不提高警惕,万分郑重。

来到大殿之上,范睢压下心绪,向秦王嬴稷行礼。哪怕如今已经身为大秦国相,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声威赫赫,但他在秦王嬴稷面前,依旧是如此卑微,没有半分倨傲之色,甚至有很多人说他是幸进之辈,都是靠去拍秦王嬴稷的马屁,才坐上如今的位置,对于这些事,他从不予以置喙,哪怕对于说这些话的人,他深以为恨,却从来不表现出来。反而一笑置之。

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残酷无情的奸诈小人,对于敌人从来是毫不留情,睚眦必报。但同时他也有他的豁达,他一直都是如此复杂的人。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为何能够得秦王看重的根本原因,因为秦王嬴稷,非常清楚,他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秦王给的,他的荣耀,他的地位,他的财富。就是依附在秦王身上才达成的,只要秦王嬴稷想要剥夺他这些东西,那么他将毫无反抗之力,如果说秦王嬴稷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他就是寄生在这棵大树枝上的藤蔓,无论他长得多么枝繁叶茂,也无法更改这个事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秦王引起真正的心腹。

这种心腹与白起和陈凡又是不同的,陈凡和白起可以堪称大秦之柱石,他们会带领大秦走向一场接一场的胜利,会给大秦开疆拓土,会帮助秦王嬴稷一统天下,征服天下诸国。但这种看重,并非是因为信任,哪怕明知道这两人并没有任何反叛之心。也绝对不可能让秦王嬴稷对他们毫无保留的信任,君王之多疑向来就是如此不讲道理,因为他们的一切,除了由秦王嬴稷看重和提拔扶持的关系,还因为他们有杰出的才能,还因为他们在军中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威望,而这就是身为君王,所不能百分之百放心的缘由,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否则为何白起和陈凡虽然执掌军政大权,身居高位,却从来不过多参与朝堂之政事。反而在朝堂之上装聋作哑,除非秦王嬴稷找到他们的身上,否则他们都是不会多说一句话的,这是在避嫌,也是不想让秦王引起。对他们产生怀疑和猜忌。这两人是真正知进退的人,在这一点上,哪怕是范睢也找不出来什么把柄和漏洞。

“国相来了?”秦王嬴稷示意范睢起身,然后直接将白起和陈凡的奏报递给了他。

范睢告罪一声,然后看了起来,看过之后,又将军报合拢奉还给秦王嬴稷。

“国相如何看?”嬴稷看向范睢,关于范睢和陈凡白起之间的恩恩怨怨其实他是知道的。这几人都是他的臣子,他的臣子在朝堂之上,是什么样子的想法,关系如何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若是他不知道他又如何安坐着秦王之位,虽然监视臣子会让朝廷之上的所有臣子,战战兢兢,心生惶恐,但是只要做得隐秘一些,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掌握麾下臣子的情况,本就是身为一国之君王该做的事情,只是有些君王做的隐晦,有些君王做的十分露骨,甚至会引发所有人的抵制。

他在这方面做的就十分隐晦,因为他有着别人所不知道的底牌,隐藏在王宫深处的那一尊镇国神兽。正是他监察天下的手段,朝堂之上,只要是他想知道的事情便一定会知道,甚至他的臣子在私下说什么话他都可以知道。臣子发出的所有信息情报都可以使他了解这些东西的来源。千万不要觉得这样做,是秦王嬴稷小家子气。若是他不这样做,那么他便不可能坐得上这个位置,并且将整个大秦牢牢掌握在手中,在朝堂之上如臂指挥,无往而不利。

“安平君与武安君确实该回来一趟,如今朝堂之上人心惶惶,议论纷纷,许多人对大秦将要与赵国大战,没有心里准备,也只有这两位回来,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大战之前,首先要做的不是想着如何解决对手,而是要想着解决后顾之忧,只有一个足够安稳的朝堂,君臣一心,举全国之力,毫无掣肘,方能保证在前线战场之上,我军所向披靡,彻底击败对手!”范睢说得十分中肯。他虽不通兵事,但基本的道理他是懂的。

如今纷乱的朝廷对于前线战事是不利的,因为君臣思想还未统一,朝堂之上许多人的想法还未彻底转变过来,即便他们能够通过手上的权力强行弹压,等着终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真正彻底让朝堂之上所有人万众一心,毫无保留的支持这场战争。让所有人的精力关注于前线战场,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输往前线。才能让这场战争万无一失。

大秦就像一台精密的机械,每一个臣子,每一个民众,每一个官吏都是这台机械上细小的零件。看似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各居其职,各负其责,才能让这台机械毫无滞涩的运转起来,而现在面对这样一场大战,仅仅是运行起来是不够的,还需要剔除所有隐患,让这台战争机器彻底开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谁有阻碍之举,便是想对大秦不利。

在大事上,范睢从来都是不昏头的,他很清楚地知道他与大秦与秦王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大秦能赢,那么他的地位便是稳固的。他所渴求的一切,他都不需要怎么用力,便会源源不断,来到他的口袋中。

“看来国相也认为此战该打?”秦王嬴稷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只怕不了解他的人,会认为秦王嬴稷恐怕不想打这场仗,但对他有着足够了解的范睢却知道,秦王嬴稷早已下定决心打这场仗了,这种意志甚至坚决到旁人无法更改,只是此时隐而不发,还需要一个契机而已。

“自然要打,莫说如今双方早已短兵相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便是没有发展到如今局面,只要赵国还有反抗的心思和力气,这场战争就不可避免,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打的越晚越好,可是这种事情并不是由我们的心意能够决定的该出手时,就应果断出手,雷霆一击,不遗余力!”范睢点了点头,“何况我大秦有安平君和武安君在,此战必胜,臣自然是支持的!”

嬴稷笑了笑,“如此寡人便放心了!”

这场大战已成定局,无人可以更改。如今秦王嬴稷已经下定了决心,国相范睢表示了支持,而安平君成陈凡、武安君白起,更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只要这四个人态度达成了一致,朝堂之上其他人的意见便不足为道,不过态度是态度,决心是决心。想要让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一丝杂音,全心全意的支持这场战争还需要一些手段。所以陈凡和白起需要回来一趟,需要将大秦国内所有可能影响这场战争胜负的隐患抹平消弭。

“那便让他们回来吧!”

国相范睢领命而去,这场战争注定会成为大秦定鼎天下最为关键的一战。只要赵国的脊梁被打断,那么大秦前进的路上将在无阻碍。任何阻挡大秦统一的人,都将是螳臂挡车,不堪一击。想到此处,即便是范睢,也不禁心潮澎湃。作为臣子,他的位置其实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再向上也不过是封侯,身为完成想要封侯。难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见得就比武将更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还要简单一些。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拿得出足够亮眼的功绩。而他恰好又是没有办法亲自领军出征的,想要真正在大秦封侯拜相,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至少要让大秦的疆域更广大一些,奠定大秦天下霸主的绝对地位,方才有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