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39章 进入军中,质疑四起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第39章 进入军中,质疑四起

作者:湘水无波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5:18 来源:泡书吧

这便是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从来不会说有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场面。

若真说起来,其实等到关中秋收完全结束,再行出征自然是好的,可是那个时候楚国境内秋收也会完全结束。

楚国秋收结束,百姓空闲下来,他们便能征得更多士兵,征收更多军粮,哪怕刚刚经历了一场败仗,也会立刻恢复大半元气。

而大秦想要取得先机,便只能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

“当初鄢郢之战后,不该班师,而是应该继续攻伐。”陈凡说道,“那应该是比现在更好的时机。”

“粮草有限,上次攻伐之时,我率军十五万,民夫无数,而且深入敌境,输粮难度更高,不能久持。这次只发兵五万,同样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这是目前我大秦能够承受的极限了。既不会影响国内秋收生产,又能让楚国难以恢复元气。”

陈凡了然,两次战争的战略目标其实是有差别的,上次大战的首要目标便是灭杀楚卒有生力量,破灭合纵,占领城池都只是次要目标。

而这次不一样,只能算是小规模战争,旨在搅乱楚国,减缓其国力恢复,以战略主动,来消耗对方战争潜力,杀伤反而是次要的。

众所周知,防守被动一方所需要耗费的资源是要高于进攻的。

就像此时,大秦陈兵五万于秦楚边境,那楚国想要防备大秦,需要动员的士卒将会是几倍的数量。而这还只是士卒,还有大量民夫,奴隶转运粮草。

甚至,他们这次出征不用取得太大战果,只需要让楚国动起来,都算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这便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要争一时之胜负,也要不限于一时之胜负。

等马匹休息片刻后,众人再度上马赶路。又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抵达骊山大营。

骊山大营之大,超乎陈凡的想象,不过想想也是,要能承受数十万士卒的居住生活,不仅要有充足的营地,还需要有配套的诸多设施,兵器工坊,粮草府库等等一切。

而且大营布置并不是单纯让士卒驻扎的,还有卫戍咸阳,扼守关口之用,因而营房位置,城寨分布,皆有讲究。

在大营四周,数里之内,皆有高台了望,可随时举火点燃烽烟。

而在地面,更有数量庞大的斥候四处逡巡,闲杂人等误入则驱离,强闯则以敌间之罪处死。

营中兵马,无令不动,不认将领,只认虎符。当然了,这种说法稍微有些夸张了。

毕竟很多名将都有着强大的个人魅力,比如武安君,比如穰侯魏冉,士卒自然对他们极为信服,使得他们在军中威望极高。

不过,这种威望并不意味着你能驱使他们跟着你造反,而是为王者擅自处置这种层次的将领,会对军队士气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军心涣散。

在大营门口,白起与陈凡一行人,分成两拨,白起带着寥寥五骑直入中军大帐,而陈凡则带着剩下的剩下四十骑向他所在的营寨而去。

五千人看似不多,实则已经不少了,此次发兵不过五万,他一人便领了十分之一。

五千人结一寨,设一军侯,两寨万人设一都尉,若是大军数量庞大,则五万人设一副将,十万人设一主将,全军设一上将军。

此次只有五万士卒,便只有五都尉,直接听命于上将军白起,另有两名副将辅助。

一般万人之军,其中一寨由都尉直接统属,另一寨则由军侯统领。陈凡运气很好,他所属的那名都尉,并未将都尉营帐设在他这一寨中。

当然,是不是真的只是运气好就不知道了,说不定是上面故意这般安排的,虽然这般让他在军营少了诸多掣肘,但也多了更多责任。

之所以如此划分,也是为了更高效率的作战,在冷兵器时代,五千人的数量是一个兼具灵活性与战斗力的数字。过大则臃肿,过小则发挥不出威力。

若是战场环境有需要,又随时能够合两寨为一部。

而一寨之兵,五人为一伍,十人设一什长,五十人设一屯长,百人设百夫长,五百人设五百主,千人设千夫长。

也只有如此细致的划分,填充进去更多的基层军官,方才能够让军队如臂指挥。

秦军要求屯长以上必须识字,能看懂文书军令,千夫长能粗通兵法,能够领会军侯的意图。

这就是秦军这般强大的原因,架构严密,令能通达,这是其他诸**队,所无法达到的。

若有必要,秦军之中,甚至能让将帅军令直接传达到普通士卒耳中。

陈凡来到寨前,寨前守卫立刻上前。

“来者何人?”

“奉主帅之命,前来接管军营。”陈凡按照流程将白起的手令取出,交于守卒。

那甲士再三确认过后,这才拱手一礼,“卑职见过军侯!”

“起身!开门!”

军寨大门被缓缓打开,不多时营中已经有军士注意到了寨前变化。

“此人是谁?这般年幼,竟然成了我等上官?而且好生威风,竟有如此多的亲兵,看那些亲兵气势,最低都是六品之境……妈的,莫不是王上的儿子?”有人小声与同僚说话。

陈凡没做理会,径直前往军寨中心的营帐,军中上官已至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营寨。

“莫要吓我,王上的儿子怎么会来军营?还成我等上官?而且你看那亲兵甲胄样式,好像武安君身边的!”

“我知道是谁了!武安君弟子,陈玉真!”

“你怎知道?”

“从千夫长那里听来的。军中早就传遍了,便是那些都尉都在私下谈论呢!”那人洋洋得意。

“哦,武安君的弟子啊,那岂不是很厉害?小武安君?”

“厉害个屁,听说才十三岁,这是要让我等在战场上给他把尿?”有人嗤之以鼻,他们敬重武安君,可不代表敬重陈凡,哪怕陈凡是武安君弟子也一样,他们只认几样东西——战绩!功勋!爵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