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 > 第453章 创业外卖的初衷

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 第453章 创业外卖的初衷

作者:江门二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08:34 来源:泡书吧

“你当然要做,你不做谁做?我吗?”

杨东狠狠的瞪了眼杨南,这小子聪明的时候是真聪明,但是傻的时候也是真傻。

“嘿嘿,那就行,那就行。”杨南笑着挠了挠头,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刚才听了大哥所说有关外卖的这一切,他瞬间就想清楚这里面的商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的话,那么利润是非常丰厚的。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啊,随着人们工作的效率提高,上班早下班晚成了常态,想自己做饭就成了麻烦事。

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外卖的话,可以解决很多人的用餐问题,一顿便宜又实惠的外卖餐,就成了很多打工人的第一选择。

另外外卖又不仅只有送餐,还有送米面粮油,送水果啊,送衣服裤子鞋啊,电子产品,甚至是海鲜等等,只要你花钱,什么都可以买到。

“其实外卖的创业思想来自于宋代的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

“因为早就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外卖小哥的行业了,很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喜欢叫外卖,外卖小二就会把餐送到家里或者固定的地方。”

杨东继续开口,朝着两个人解释。

“杨东,你真是经商的天才,你的很多奇思妙想太绝了。”

“你不如弃官从商吧,以你的经商能力,肯定会成功的,没准会变成下一个马芸。”

傅小甜非常心悦诚服的开口,夸奖着杨东。

杨东的想法真的是绝啊,简直是让她瞠目结舌。

而有这样的经商能力,不去经商真的是太可惜。

“小甜,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我不适合经商。”

杨东笑了笑,摇了摇头,拒绝了傅小甜的提议。

自己不可能去经商的,他心中有太多的江山沟壑,有太多的理想与正义,也有太多的行政政见,需要他去实现。

经商不过是最优秀那批人里面被淘汰的罢了,真正没有被淘汰的那批人第一志愿永远都是体制。

“行吧,人各有志,也不能强求。”

“那你可得争取做大官,成为我和杨南的靠山喽。”

傅小甜知道杨东的意志,所以也不强求,随即笑着开口,这话既像是玩笑,又不是玩笑。

她只是用玩笑的口吻,说出她内心想说的话。

“不要想那么远,脚踏实地的做好第一步吧。”

“所谓万事开头难,能不能把外卖搞起来,你们多费心,这个东西不是只有钱就可以的。”

“如何让更多商家加盟进驻,如何招聘外卖员,制定什么样的福利待遇,包括如何铺设下行渠道,如何开发软件,如何维护经营,都是个大问题。”

杨东已经可以预料到,两个人想要创业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上辈子的某团可以成功,傅小甜和杨南没道理就会失败。

另外他见过那么多的创业大拿,那么多的成功互联网公司和模式,为什么单单选择外卖这个行业?

很简单,民以食为天,简单的一顿饭并不简单。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古人还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所以吃的要好,还要安全。

可是在上辈子的经历下,他发现国内的老百姓生病时有发生,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人,身体素质逐渐变差,食品问题更是尾大不掉,尤其是地沟油,重复使用油,劣质食材事件等等,层出不穷。

杨东才会想让弟弟和傅小甜创业外卖,把外卖牢牢抓在自己人手里,狠抓严抓食品安全问题,宁可少赚钱,也不能做丧良心的事情。

后世的外卖越来越贵,配送费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十几元,偏偏外卖员赚不到钱,店家也赚不到钱,钱都去哪了?

都说资本是无情的吸血鬼,在这件事上面体会到了。

所以杨东一定要抢了他们的机会,提前两年把外卖做出来,推行下去。

就算到了10年之后,某团开始出现,也跟他们打擂台,他也不怕了。

两年的创业优势,如果还无法把某团给打掉的话,就算他杨东重生失败。

而且不要忘了,他是官。

两年之后自己能够结识到多少体制人脉?自己都说不准。

有了这样的背景,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放心吧,杨东,我和小南一定会认真的创业。”

傅小甜郑重其事的点头,她很清楚这个外卖蕴藏的商机有多大,也知道杨东的政治抱负。

所以她心里知道该怎么做。

“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创业成功。”

杨南也朝着杨东表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外卖搞出来。

“先做个校园外卖吧,就以吉江大学为大本营,然后打出名气之后再去联络各大高校,至于外卖员可以让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加入进来,这也是惠及自己人。”

“从学校再陆续推广到全社会,也会简单一些,因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快,有了大学生的推波助澜,就会形成燎原之火。”

杨东开口,朝着傅小甜和杨南示意道。

创业起步艰难,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起步规划,如何起步很重要。

就像是田径赛跑一样,再厉害的田径运动员爆发力是一回事,可关键的还是起步蹬的这一下,没有蹬好,你很难再去调整了。

创业可不是马拉松啊,创业就是田径短跑,只有很短的时间,不可能给你很长的时间去摸索,社会早就把你淘汰了。

“可是我们怎么做吉江大学的工作啊?”

杨南现在还是天真浪漫,天马行空的创业思路和想法。

可是傅小甜明白其中的困难程度,吉江大学可是有名的985和211高校,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高校,副部级建制。

吉江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都是副部级干部。

而吉江大学各分校的书记和校长则是正厅级干部,各专业学院的院长可能是正厅级,也可能是副厅级,看具体情况。

比如中文学院的院长董春华就是副厅级干部。

这就是吉江大学的厉害之处,全校目前有六大校区,多达44个分院,一百多个本科专业,一级硕士点63个,一级博士点49个,目前全校学生各类加起来一共近六万人。

六万人的一个大学,比一些乡镇的人口都多。

所以把吉江大学作为外卖的试验田,是最好不过的。

只是人脉关系很难摆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