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 第1371章 朱棣:既然赏无可赏,那就封异姓王!

用完膳,所有人都神色严肃地看着朱棣。

接下来的议程,众人心里都有数。

朱棣轻咳一声,才开口,“天佑大明,宋大人寻回如此福瑞粮食。”

“皇上仁德,才能使得福瑞粮食,远渡重洋,来到大明。”

“皇上英明,天命所归!”

满朝文武,各种赞美朱棣。

可是,对于首功的宋隐,大家都直接略过。

坐在一众藩王下首的宋隐,神色不变,对于这些虚名他压根不放在心上。

朱棣等众人都称赞一会,才轻轻摆了摆手。

“玉米能引进大明,宋隐功不可没。”

文武百官一怔,很快即明白朱棣心思。

不过,宋隐立下如此大功,皇上肯定是要重赏的,而且想绕都绕不过去。

于是,有些官员,就顺着朱棣意思,连连点头。

“皇上说得极是,宋大人让商贾从海外寻回玉米,功不可没。”

“皇上英明!”

文武百官的称赞,显得很中肯。

甚至有些官员,明明嘴上是称赞宋隐,但赞着又把商贾和试验田的宋城等人都加进来,冲淡宋隐功劳。

一众藩王和勋爵们,眸中已然有了怒意。

朱棣神色不变,只是轻轻颔首,“粮食是民之根本,是国之根本,诸位或许还不知玉米对大明百姓有什么作用?又如何种植吧?”

朱棣此话一出,文武百官和一众藩王都是一怔,充满好奇。

“敢问皇上,玉米要种植,可能跟小麦,水稻一样当主食?”

“这事,宋师最清楚。”

朱棣笑着看向宋隐,“不知宋师可否为诸位普及一些玉米知识。”

“没问题!”

宋隐也不推脱,直接开讲,“玉米吃法简单,脱水皮后,可水煮直接食用,也能磨成面粉,做成玉米馍馍。”

“玉米产量比小麦高数倍,百姓更适合吃玉米。”

“玉米耐旱,只要幼苗时别让水淹了,就容易成活。”

“最大的好处就是玉米可以跟小麦轮作。”

“像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每年十到十一月种植小麦,来年六月收割小麦后,就接着种玉米。”

“十月,玉米成熟,接着就种下小麦,如此循环。”

“宋大人,真能轮作?”

此话一出,一众北方藩王哪里还忍得住,全都一脸期待地看着宋隐。

“如此大事,还是当着皇上面,岂敢胡说?”

宋隐微微一笑。

事实上,宋隐有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现今百姓日子比洪武年好得太多。

可是,百姓仍然没有白面馍馍吃。

北方百姓,给小麦脱壳却不脱皮。

那样,虽然粮食增量,可是味道自然没有玉米面做的馍馍好吃。

“皇上,这么说,北方百姓有了玉米,岂不是一年能收割两次粮食?”

户部尚书邓林海心情激动地询问。

“是的。”

朱棣点头。

顿时,大殿内一众藩王和官员,都震惊得议论纷纷。

玉米亩产达到八百多斤,加上小麦,岂不是能达到上千斤粮食?

那么,即便百姓把小麦全部交给朝廷。

玉米都足够百姓吃一年,甚至还有余粮出售。

“玉米,确实是大明祥瑞!”

“皇上,这是江山社稷首功!”

“邓卿所言极是。”

朱棣认可地点头,“仅是玉米,就足以替大明江山立下千秋伟业!”

“宋大人,此功甚大!”

“皇上所言极是。”

文武百官自然点头附和。

虽说心里极其不情愿,可以此时,也不敢得罪宋隐。

毕竟,按照之前经验,玉米由宋隐负责培育。

那么玉米种子分配,宋隐话语权极大,谁都想替自己多争取一些。

“那么,礼部你们说说,宋隐如此大功,咱应如何重赏?”

朱棣意味深长地看着礼部尚书邓林海。

此话一出,大殿内所有人都为之一愣,直觉不对劲。

虽说,礼部尚书掌管礼教,六部当中最是清贵。

可是像社稷这样功劳,况且还是恩赏当朝国公,自然得由皇上说个建议,官员们才好上奏。

可现在,什么都不说,就直接询问?

邓林海站起来,对朱棣拱手,这才循规蹈矩地开口。

“玉米对于大明贡献极大,可造福千万百姓。”

“可是宋大人已经贵为国公,要如何厚赏宋大人,需要诸位同僚仔细思量才好。”

“宋师已经是大明国公了吗?”

朱棣有些惊愕地点头。

闻言,文武百官和一众藩王,忍不住心里腹诽。

真能装!

“宋师已经是大明勋爵最高端,无法再封了啊!”

朱棣喃喃自语。

见状,宋隐忍不住盯着朱棣。

这朱老四有问题。

果然,朱棣自言自语一会后,神色一凝。

“宋师对大明的社稷之功,咱如果不赏,岂不是让宋师寒心,也寒了忠于大明忠臣的心?”

“皇上英明,就是大明的福气。”

一名御史,立马奉承。

朱棣微微一笑,“那么,封宋师为异姓王如何?”

“异姓王?”

包括宋隐在内的所有人,彻底傻眼了。

封一个刚刚晋升不足一年的国公为异姓王?

“皇上,万万不可啊!”

这下,文武百官哪里坐得住,纷纷劝阻。

“皇上,这有违礼制啊!”

“是啊皇上,宋大人确实功劳很大,但先帝早有旨意,不得封异姓王!”

“皇上,大明无国土可封啊!”

“岂会无国土?”

朱棣毫不意外会听到众臣反对,“海外那么多藩国,都可封。”

闻言,文武百官脸色才好看一些。

说白了,要不要封王,有没有于祖制不符,都是老朱家的事情。

只要不把大明国土封出去,不剥削大明百姓,跟他们关系不大。

甚至,可以借这个时机,把宋隐赶到海外就藩,对他们来说,却是大喜事。

“敢问皇上,不知宋大人这异姓王要如何封赏?”

周王朱橚起身,对朱棣拱手询问。

身为老朱家宗长,他的意思也就是一众藩王的心思。

“封郡王,封地就是宋师的宋岛,可再加一万五千食户,与皇室郡王同享待遇,赐两卫,一卫归宋师调遣,另一卫镇守宋岛。”

“并在京城建王府,另宋师祖籍所县,赐给宋师。”

朱棣朗声说着。

听完,一众藩王和文武百官,都松懈下来。

这异姓王封的,只是给个封号和两卫及一县,其中一卫还得去镇守宋岛。

这样说来,也担得起替大明找到玉米之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