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 第752章 是眼红商人百姓赚的钱财,还是想逼他们造反?

黄子澄能够把宋隐的统计表,做得有模有样,这令宋隐重点关注起他来。

不过现在,宋隐当务之急,还是要说服朱元璋和朱标,不要加税。

所以宋隐仅是瞥了黄子澄一眼后,就继续,“元朝正是想压榨百姓,这才不停地增加税收,从而导致民不聊生。”

“可是面对遍地饿殍,元朝皇室却铺张浪费,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这才逼得百姓不得不造反。”

“所以,一味地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增加税收,无疑是错误的。”

“只在笨到不可救药之人,才会想要通过增加税收来增收。”

“这种蠢货正在做着让大明亡国的蠢事。”

“前朝的经验教训,是为了警示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所以臣想问,朝廷增加税收后,百姓为了宝钞,不得不赶紧劳作起来快,还是把百姓逼得怨声载道,揭竿起义来得快?”

宋隐的话更加犀利,一下子就点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朝堂气氛仿佛都要凝固了。

宋隐的分析,同样也是事实。

朱元璋这些老人,都知道朝廷不断增锐后,百姓日子是如何的苦不堪言。

他自己也是因为朝廷不断的层层加税,这才忍无可忍揭竿起义的。

当时他可没有想过,要通过更加辛苦地劳作换取银子续命,第一念头就是造反,而不是劳作。

所以,对新城百姓增加税收的后果,不言而喻。

至少没人敢担保说,百姓的第一念头是劳作,而不是造反。

齐泰和黄子澄两人,听到宋隐的话后,也是震惊得目瞪口呆。

显然想不到,宋隐反驳力度不但大,而且还说中了问题的关键。

竟然将问题严重性上升到造反这么高的地步。

能够导致百姓造反,还不就是朝廷欺压百姓,让百姓连活路都没有了,这才不得已造反。

这也是华夏民族,更新换代了那么多王朝的原因。

现在,如果大明朝廷也增加苛捐杂税的话,毫无疑问就要做好百姓也会造反的心理准备。

宋隐说完,朱元璋久久没有开口,而是陷入沉思。

宋隐虽然没有明说,却是在暗示他们,如果不怕百姓造反,就只管增加税收好了。

朱标此时此刻也反应过来。

真要如黄子澄说的那样做,大明就危险了。

“那么你觉得应该如何做决定?”

“统计表上的数据,确实说明了新城百姓已经开始不思进取地享乐了,难道你觉得朝廷就这样放任不管吗?”

“统计表也是你搞出来的,你应该比任何人都知道这种方式调查出来的数据,是多么严谨。”

“不行就折中一下,税收不提高那么多,只增加1%,如何?”

朱元璋觉得,从统计表来看,新城百姓肯定也是有问题的,不可能不管。

面对朱元璋再次询问,宋隐摇了摇头,“皇上不用操心,臣自有办法解决。”

“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臣觉得,皇上、殿下和文武百官,有必要先知道另外一件事情。”

“火车站新城百姓得以收入更高,这是火车站提供的机会。”

“也是百姓商人应得的福利,所以朝廷完全没有理由,为此增加他们的税收。”

“而且你们不记得了吗?修建火车站和建新城,是不是商人出资,百姓出力打造出来的?”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是朝廷建的火车站和新城,事实上朝廷是不是只有管理权,朝廷并没有投钱。”

宋隐一番话说得朝臣都沉默不语。

还别说,宋隐说得并没有错。

而且朝廷真要增加税收的话,无疑有种过河拆桥的感觉。

商人百姓出钱出力建出来的火车站和新城,然后自己获利后想享受一把,结果朝廷就眼红看。

这事儿换做是任何人,心里都不会痛快。

看到刚才还直嚷嚷的朝臣都不说话了,宋隐显然并不打算就此罢手。

“大明百姓苦了那么多年,现在有机会享福,有何不可?”

“当然,百姓为了享受而不思进取,这话显得也很片面。”

“那么大伙儿想想看,大明有多少土地需要耕种,如果人人都去种地,人生还有何意义?”

“大明需要的是各行各业全面发展,所以就会催生出行行出状元的情况。”

“这些阶级分化根本不可能改变。”

“如果想通过增加税收来改变贫富不均,到时商人撤资,百姓迁移,那时未完工的工程停工,所有规划是不是就功亏一篑?”

“所以臣认为,增加税收的手段,根本行不通!”

宋隐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再明白不过。

就是明白地告诉文武百官,想要通过增加税收根本就是错误的方式。

“你说不行就不行啊!本官可就纳闷了,宋大人难不成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一旦新城所有百姓商人有样学样,都不思进取,难不成宋大人也觉得没有关系吗?”

黄子澄脱口而出,犀利地追问。

看到黄子澄咄咄逼人,宋隐神色不变,“办法其实很简单。”

“朝廷根本不需要提高税收,仍然按照朝廷现有政策收取税收。”

“不过,我们可以促进新城百姓消费,并扩大生产,提升经济,以此加速生产与消费间的循环,就不用担心百姓宝钞过多而不思进取了。”

“要知道,税务种类看起来多,无非也就那几项。”

宋隐这番话,不但彻底否定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话,也让朱元璋等人颇感好奇。

黄子澄和齐泰的分析结果是那般严重,但是宋隐却又不当一回事。

如此矛盾的两种结果,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知道如何抉择才好。

真的坐视不理,谁敢担保说日后大明不会出现骚乱?

如果增加税收进行宏观调控,又唯恐引发民怨,骚乱立时就发生。

现在,宋隐又说,还有解决办法。

当即,所有人都目光如炬地盯着宋隐。

他们都想知道,这次宋隐又能拿出什么措施来替他开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