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一百七十九章 白银法案

红色帝国1924 第一百七十九章 白银法案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虽然叶挺没有救出来,不过看到老蒋厚葬了蒋先云,李卫国觉得老蒋人起码还是念一点旧,没让死去的蒋先云受到折磨,至于叶挺那边,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

在蒋先云举行葬礼的时候,兰州也在举行着一个葬礼,就是在平定青海战斗中死去的旷继勋、刘士奇、何畏三位高级将领。这三位也是李卫国手下死的军职最高的三人了,举行隆重的葬礼很有必要。

虽然花费不会太多,但是出席的人必须全,这才能显示对其的尊重,看着这三人,李卫国也是感慨万分。

历史上三人中有两人是被冤杀,一人流落民间,这一次自己好不容易让他们不再重蹈覆辙,这下可好,还是死了。不过死的还算光荣,战死沙场是军人的光荣,即便其是因为决策失误什么的,但是人都死了,李卫国也不会追究什么,死者为大。

为了埋葬在革命路上的牺牲的同志,李卫国在兰州城外30公里的一个地方,划了一大片地,作为他们的死后栖息地。为了不让这些为了革命而牺牲的人受到打扰,李卫国专门找了一些人看守打理,一般都是那些志愿的或者受伤被调到这里来的,也算发挥余热吧。

“世事无常啊,之前还在一起奋斗的人,现在却长埋他乡,也不知道我们这些人以后会是什么情况!”

看着被安葬好的三人,恽代英此时也是感慨不已,革命路程就这样,都是把命别在腰上的,运气不好就去见马克思。

“谁说不是呢,我们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革命,只有活着才有机会!”

革命革命,革的是革命者的名。有人说真正的革命者都死在了革命路上,活下来的都是假革命者,李卫国也不知道这句话是真是假,现在的他算是一个革命者吗?

就在李卫国这边为死去的人默哀时,南边的中央苏区所面临的的形势也越加恶劣,局势一步一步朝着不利的一面发展。

虽然这个事情对整个红军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还是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来了。因为历史上美国白银法案的已经颁布了,这个对李卫国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未来买武器、买机器的钱这些都可以赚回来,他们的部队也能使用上更好的武器了。

1934年6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白银法案,这个法案将授权美国政府在国内外市场大肆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涨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财政部的白银价值达到美联储黄金储备价值的三分之一。

这件事产生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控制了世界白银生产以及冶炼的三分之二,但是美国国内的白银工业在美国总工业的中所占的比值很低,这就造成很多从事很白银相关产业的资本家的不满。

由于白银集团跟民主党的关系特别好,而民主党为了扩大自身实力也想借助白银集团的帮助,所以在民主党的罗斯福上台后,白银集团便开始到处游说,出于利益的考虑,罗斯福也赞同提高白银价格,并在六月最终通过了国会,白银法案正式实施。

要知道,每盎司1.29美元的价格是什么概念,在32年白银的最低价格在每盎司25美分,即便是按一美元的价格收购,也会赚三倍的利润回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白银集团为什么会推动政府实施白银法案,里面是可以赚很多钱的,资本翻几倍都是小意思。

要知道,在九一八抢了张学良的家产之后,李卫国控制的资金规模哗哗哗地上涨。这么算一下吧,当时抢的黄金就价值2.6亿银元,还有什么边业银行的钱、日本银行的钱,加起来李卫国都不敢相信自己控制了这么多钱财。

那些黄金李卫国没有全部动,毕竟是80吨黄金,以后发行货币买东西的都得需要硬通货,黄金毕竟不会贬值的。黄金,李卫国动了一半,在白银价格最低的时候,全部换成了白银,再加上其他的价值数亿银元的,相当于李卫国手上现在的白银拿出去卖给美国能换至少三亿多美元。

看到这个数字,李卫国都吓到了,自己抢了一个张学良的家,在经过白银法案,这钱直接翻几番了呀。当然这么多钱肯定不能全部换成美元,不然美国人不会允许这么多美元外流的,为了转移美国的注意力,以及顺利把这么多美元能拿回来,李卫国也让下面负责的人用了不少方法。

首先这么多白银,李卫国肯定不会一口气出售这么多白银,这也得分批来,而且相当一部分先退换成美元,然后再换成黄金,这是一个庞大的过程,起码也得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来完成。

其次,虽然把白银出口到美国有点坑国人,要知道历史上美国白银法案实施之后,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压。虽然李卫国也有点于心不忍,但是他不这么干那些外国人以及国内的一些人都会这么干,还不如让他加入让外国人少赚点,换成美元来给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当然有了李卫国的加入,光着3亿多美元的暴利,就抢了历史上很多人的利益,什么日本人、英国的汇丰银行、甚至国民党政府都因为他少赚了不少钱。而且,李卫国的人也会参与白银走私,把白银高价卖给美国,然后再拿着美国人的钱来给国内输血,一举多得。

而且在这件事之后,国民党政府会开始实施法币,只要法币一实施,李卫国的假币中心就会疯狂地制造假币,再加上制造的美元、日元等的假币,能给我党提供不少资金,想想李卫国都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假币的事有点缺德,只要能削弱国民党以及外国人的实力,他也无所谓了,反正也没人知道这个事是他干的。

不过李卫国也在想这3亿多美元如何跟运代英等人以及中央的那些人说,毕竟这钱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突然钻出这么大的一笔钱,搁谁谁也很难相信,那可是3亿多美元,就算是三亿多银元他们也没见过呀。

而且随着时间的往后,这个数字还会慢慢的上涨,这让李卫国都不知道这些钱怎么花了。

买兵工厂设备?找谁买?美国人、德国人虽然经济现在不行,但是也不会卖这种敏感的设备呀,也就只能买买民用设备了,先把基础打牢,兵工厂的事想办法找苏联人买吧。

相信当他挥洒着大把的美元去的时候,我就不信那即便在防范中国的斯大林也得松口,就算花点钱从苏联那借个路,以他的名义在美国人、德国人那边买也行,反正必须得好好用这笔钱给我党打好一个基本的工业基础。虽然苏联人特别是斯大林对中国没安好心,但是这个时候能帮我党的也就只有他了。

赶上日本不现实,但最后也不能比国民党政府差的太多吧,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工业水平很低的,钢铁产量年日本都不如,更别说其他的了。

上海,四海洋行。

“老板,大少爷那里传来消息,让我们先不急着出售白银,等白银法案实施再过一段时间,价格超过70美分之后才开始出售白银。”

一个身穿黑色褂子的中年人对着正站在窗口的四海洋行的老板李四海说道。

这个男子也很疑惑,为什么自家大少爷非得加入gcd,若是自己单独出来干一番事业,岂不比现在在西北受苦强。相信以大少爷的能力,称霸一方跟国府抗衡都是有可能的。当然作为仆人,他不会去问自家的大少爷。

“李叔,你去给我大哥回个信,就说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就绪,就等他一声令下,我们就可以立即去赚美国人的钱。”

窗边的李四海淡淡的说道。

对于他的身份,整个中国知情的人都不多,不过十指之数。他身边的也就李叔,还有那个保卫局上海分局的局长知道(因为是同乡,上海分局的这个局长也是保卫局二号人物),其他的人就知道他跟gcd有联系,算得上一个红色资本家。

西北那边知道的就多了,包括作为这个李叔口中大少爷的李卫国、红四军团的副军团长李振华、同乡的李泽辉、警卫师师长唐亮、保卫局局长丁晓鹏这五个人而已。

哪怕是恽代英这些方面的领导层,甚至周雯这个李卫国的妻子、李四海的嫂子,都不知道李卫国有一个弟弟。

至于这事,李卫国肯定不会让太多人知道,若是知道他这个党的最高领导层之一的人物,有一个资本家弟弟,即便是红色资本家,也会让人怀疑他对党是否忠诚。

两人的身份别揭穿,肯定会让李卫国的政敌当做把柄,以此来攻击他,也会给李四海造成很大的影响。

作为红色资本家,不涉及政治,李四海即使在以后丢失所有产业,但是党内也不会把他怎么样,毕竟其是有作用的,所以不公开对二人都有好处。

当然对于这个秘密,既然说了是秘密,就不会被公开,这是当时几人的承诺。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对了二少爷,最近往西北运的东西估计得缓缓了,现在南京政府加强了对长江下游的检查力度,我们这么多机器想要平安无事的运到西北,估计很难。

我的意思是,等过两个月政府的检查力度不再这么严,我们再起运。”

那个李叔,轻声的说这话,请示这件事怎么办,毕竟这些设备放着一段时间就会变旧,使用的上就差点事了。

“就按你说的办吧,安全第一。对了美国、德国那些技术人员的招聘进展如何了?”

“难度有点大,因为听说要来中国,很多人都不愿意。不过倒是有一些犹太人愿意来,不知我们是否接受他们。”

现在德国已经是希特勒当权了,从1933年,也就是去年,希特勒就开始慢慢的颁布一些对犹太人不利的法案,包括禁止犹太人经商以及从军、从政之类的,所以一些觉得德国不在适合待的犹太人就有了离开德国的想法。

当时欧洲,对于犹太人都不是很喜欢,加上英法等国不想得罪德国,也不怎么接受犹太人进他们的国家。所以很多犹太人就想着离开欧洲了,当然对于犹太人来说,最好的去处就是去美国,那里是犹太人的天堂,有着很多的犹太人名人,他们不用担心被政府打压、排斥。

而且美国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的才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这些离开德国的犹太人,并不是都去美国,也有一些人来到了中国。

当然来到中国的犹太人肯定不多,历史上33年到37年来上海的犹太人不过1000多人,所以即便是有四海洋行在这后面做推手,只会比这数字多点,但也多不了多少。

而且不会是犹太人,四海洋行就要的,李卫国对于犹太人是宁缺毋滥,包括从外国人中招纳人才也是。他要的是有技术的人来,当然那些大才是不可能来中国这个没有丝毫科学氛围的国度,李卫国也不会要求那么高。

李卫国对于犹太人等外国人,主要是招具备理工类的知识的教师或者技术人员,也不用多好,只要是能交根据地那些学生就行,先普及基本的理论知识,不能好高骛远。

以李卫国现在的能力,就算把爱因斯坦拐到根据地,有什么用呢?难道真的想以现在那点工业水平造出原子弹?想多了吧!

至于那些接受四海洋行高新聘请的技术人员或者教师,事前肯定不会知道是来根据地,按李卫国的话就是,先拐回来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