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两百四十八章 南京大屠杀

红色帝国1924 第两百四十八章 南京大屠杀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虽然林标不舍,但还是服从了总部的命令,因为他们去的人不少,必须得国民党那边放行,不然很麻烦。至于老蒋到底答应了**这边提出的什么条件,我们也不得而知,最起码的是,后面林标带着任何武器穿过老蒋的地盘时,没有遭遇任何刁难。

就在山西战事因为大学的原因暂时告一段落后,南方的战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此时的淞沪会战由于日军在金山卫的登陆,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淞沪会战也就宣告失败,日军趁机占领了上海。

此时的上海地区聚集了日军近三十万军队,还有大量的飞机大炮以及军舰,在占领上海后,日军就兵分三路进攻此时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

国民党也明白南京的重要性,即便守不住也要利用这个地方打一场保卫战,迟缓日军的进攻。此时的被称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的吴福线已经被日军突破,数十万中**队开始全线撤退。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此时江阴等地到处都是撤退下来的中**队,有中央军,有东北军,有川军,有粤军等诸多军队,到处都是一片混乱,这也暴露出了这场会战为什么会败。

不是中**队不会打仗,要知道在淞沪会战,有着装备精良的教导总队,有着大量的中央军,其他军队虽然武器差,但是论起战斗力,不比中央军差,甚至超过中央军。

开始的时候,中**队近七十万人,死死地挡住了日军近三十万军队的进攻,也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若不是金山卫失陷后,淞沪战场的中**队后路被抄,淞沪会战可能坚持更久。

虽然这些军队战斗力强悍,但是奈何有着一个三流的统帅,一群二流的指挥官,在战场出现不利之后,中**队由于缺乏有效的指挥开始了溃败,数十万大军毫无秩序可言。

此时的南京最外面的屏障有两个,一个是锡澄线,这是以无锡为核心的;一个就是江阴要塞,日军若想要进攻南京,必须先攻破这两道防线。由于此时防守两个地方的军队大多是新败之师,战斗严重不足,所以无锡没有坚持几天,就被日军占领。

由于锡澄线的核心无锡陷落,整个锡澄线的中**队便开始往常州以及宜兴等方向撤退,于是乎江阴的守军就成了一支孤军了,历史上比较着名的江阴保卫战也就自此打响了。

此时的江阴要塞有着中**队海陆军一共六万余人,而且还有大量的岸防炮,日军则是出动了4万多陆军以及大量的海军。由于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虽然要塞内的中**队拼死血战,可自从被日军包围之后,要塞守军坚持不到十天,就被迫突围。

虽然江阴要塞最后失陷,但却是为大军的撤退争取了不少时间,不过代价却是惨重的。此战一结束,中国的海军基本上全军覆没了,仅余一部分海军将士侥幸逃脱。

随着无锡、常州、江阴等地的相继失陷,南京东面的屏障也越来越少,南京保卫战也就打响了。

奈何唐生智不给力,本来可以撤退的军队,让他给扔在了南京城。

12月13号,南京沦陷!

“卫国,卫国!”

这天,趁着无聊,李卫国便带着一众属下来到黄河边散心,也顺便给林标以及李泽辉谈谈如何处理南洋的事务,毕竟他们都不了解。就在李卫国在正在跟林标说话时,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任毕时这个政治部主任骑着马赶来了。

“你这是怎么了?还亲自骑马跑过来,你身体不影响吧?”看着来到自己面前,下了马有点气喘吁吁地,李卫国担心的问道。

任毕时本来身体就不好,所以平时李卫国给他安排的工作也不重,一般的都是由程云这个副主任去完成的,就是怕任毕时给累垮。

“卫。。卫国,刚刚传来消息,南京失陷,日军已经全面占领了南京!”任毕时平息了一下心态,着急的说道。

“噢,我知道了!”听到南京失陷,李卫国的表情很是平淡,一点也没惊讶地意思,仿佛他早就知道南京失陷的事情。

“卫国,这个事你怎么一点也不惊讶?”任弼时非常的好奇,他就是因为觉得这件事很大,所以才这么着急的跑过来,结果好像李卫国觉得就是小事一样,这让他很是不解。

“很简单,从淞沪会战一失败,我就知道南京毕竟会陷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过唐生智还真让我有点失望,他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

李卫国此时虽然不是很惊讶,但他的表情还是有点难看,只是他不是担心南京失陷的事,而是担心南京城的事情。

“可不是,偌大的一个首都,打了这么几天就失陷了。你要说撤退也行啊,早点撤退啊,为了图一个面子,造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且撤退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混乱,甚至出现自己人杀自己人,现在都还有数万军队滞留在南京城。”

任毕时也一点不掩饰对唐生智的嘲讽,就知道为了面子害下面的士兵。

其实也真的是,历史上在南京失陷的几天前,老蒋就说过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撤出南京,保存有生力量。可是唐生智之前说过要与南京共存亡,也提前把很多轮船都给摧毁了,所以真的等撤退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船,就有几艘小火轮。

而南京城有着十来万军队以及大量的百姓,仅凭几艘小火轮能干啥,所以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唐生智这个南京卫戌司令,有着一部分责任。

“我们的人撤出来了吗?”李卫国非常冷静地问道。

“撤出来一部分,而且我们的人在南京的溃兵中,拉起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不过在突围之后,也就剩下几百人了,现在朝着新四军的辖区而去。也有一部分没有撤出来,正在南京。”

“给南京城内的人发电报,让他们即刻隐藏起来,千万不要让日本人发现!”李卫国低声的吩咐道。

任毕时也发现了李卫国的不对劲,总觉得他在担心什么,“卫国,你这是怎么了?你在担心什么?”

“我担心日本人可能会报复南京城的那些百姓以及残留下来的士兵,顺便吩咐军情局在南京的人员,可能的话尽量收集日军在南京的罪证,我真的担心日本人会乱来!”

李卫国此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虽然自己无法阻止惨案的发生,但想到那么多人无辜惨死的事情,他不可能无动于衷。

“卫国,你这是多虑了吧!日本人不会那么犯天下之大不韪,在南京乱来吧?”任毕时有点不相信李卫国的猜测,不止是他,旁边的几个人显然也不相信日本人会乱来。

“按我的吩咐做,马上去传达命令!”李卫国大声的说道。

“卫国,你别激动,我马上就去吩咐!”看见李卫国前后反差这么大,突然变得这么激动,任毕时也吓到了,也就不打算再争辩下去,直接上了马,挥舞着马鞭往总部跑去。

在任毕时走了之后,林标也很疑惑,便忍不住问道,“副总司令,日本人真的可能在南京制造惨案?他们就不怕传出去,引起英法美的干涉?”

“英法美要是能干涉就好了,你以为凭着日本人那点国力,那点资源,能打全面侵华战争?还不是美国佬在后面大量的贩卖资源。

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看着外表光鲜,其实内心丑恶,老蒋是就指望国联干预,可惜干预七年了,现在还不是把首都丢了!”

提起美国人,李卫国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也活该后面被日本人偷袭。李卫国还在想,要不要找机会坑坑美国人呢,不过这个计划估计有点难,得好好谋划才行。

“什么?美国人在背后支持鬼子?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就没一个好东西!”林标愤慨的说道。

“你放心,美国人这是与狼为伍。说不定哪一天,这匹狼太饿了,反咬美国人一口!”李卫国淡淡的说道。

“那样最好,也让美国佬尝尝他们种下的恶果。不过,日本人有那胆子去撩美国人的虎须吗?”林标不解的问道。

“这我哪里知道,你得去问日本人,反正我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日本鬼子不敢干的事!别说了,我们马上回去吧,南京这一陷落,事情肯定会很多!”

说着李卫国,就骑上了马,朝着总部赶去,而林标等人也赶忙上马跟上。

没多久,李卫国一行人就回来了。而看到李卫国回来后,任毕时马上迎了过来。

“卫国,你担心的事有可能真的发生了。刚刚,军情局的人员发来电报,日本军队在南京杀烧抢掠无恶不作,到处冲进百姓家里杀人,强奸妇女,简直是无恶不作。

而且日军把城里的那些军队以及百姓,大量的往江边逼,然后再用机枪扫射,江里面是一片鲜红啊!除此之外,日军还大量的抓捕百姓,不知道运往何处。”

此时的任毕时那叫一个气氛,在看到电报上的事实后,他非常的痛心疾首,那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命令军情局的人员,在保证自己生命的安全的情况下,找到那些被运走的百姓,尽量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他们在南京城所看见的一切。”李卫国冷静的吩咐道。

之前冲动之后,他也觉得有点不理智,这个时候在冲动也没用,南京隔得十万八千里,你也阻止不了日本人在南京所犯罪行,只能想办法把那些记录下来,揭露日本人的恶行,让英法美等国迫于国内民众的压力,减少对日本人的支持。

“好的,我马上去办!”

说完,任毕时就跑去发电报了。

一旁的林标得知日本人真的乱来后,也十分震惊,便说道,“副总司令,我们之前不是也抓获一些日本军队士兵以及平民吗?我们要不要给。”

说的时候,只见林标做了一个咔嚓的手势,脸上冷意十足。

“不行,那太便宜那些日本人了,而且不能让外界说我们杀俘虏以及平民。那些日本人就该去被折磨一世,才能解我心头之恨,杀了他们太便宜他们了,以后凡是有抓获的日本人,无论是军队还是平民,都不能杀,一律送去做苦力,让他们去赎罪!”

此时的李卫国就像一个魔鬼一样,听到他对日本人的处罚,旁边的人都心里不禁一颤,原来平时挺和气的副总司令,生气起来,是那么的恐怖。

李卫国的这句话,直接把那些以后被八路军以及新四军抓获的日本人判了死刑,注定那些人以后的日子会很悲催。

“是。”见李卫国这么说了,林标觉得挺有道理,不能就这么简单的杀了他们,于是就没再提杀掉手上的日本一事。

数十年后,在一代伟人李卫国逝世之后,这段历史才有人敢提及。当时有一个还活着的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当时是李总书记下面的一个小兵,当时李总书记还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在得知日本军队在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他非常的生气,当着林副主席的面,就下了把我们当时抓获的日本送去劳改的命令。

当时我们还觉得李总书记的命令太过仁慈,不过随着劳改营的日本人多了之后,他们给我们前线的抗日战争也做出了贡献。正是他们在各种矿井、被服厂等的工作,才让我们前线的士兵有着好的军装以及武器,这也给我们省了不少功夫,让我们与更多的年轻人投入抗日战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