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两百八十二章 晋东南之战(六)

红色帝国1924 第两百八十二章 晋东南之战(六)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八嘎!这群蠢猪,连物资都守不住!”

此时长治城外,此时的日军第30旅团和数千伪军正在进攻长治,眼前的川军虽然坚守了一天,但是在几路夹攻之下,损失较大,在这个时候居然传出辎重部队以及补充部队居然被八路军给偷袭,全军覆没,物资也被八路军抢夺走了。

那可是他的部队后面一个礼拜的物资,特别是弹药那些,都够他的部队打好几天的仗用的,现在居然说没就没了。要知道他的部队经历过之前的东阳关战斗之后,弹药就已经消耗不少了,就是因为200多名士兵力量有点薄弱,筱圆次郎才会让那个补充大队一起随行,可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筱圆次郎非常的生气,指挥部的一众人员包括王英这个伪军头目都只能听着,不敢插嘴。

“报告旅团长,刚刚传来消息!八路军占领了涉县、东阳关,我军的后路被切断了!”

就在筱圆次郎正在发火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又传来了。原来八路军的12旅的一个团,趁着涉县守军出去增援响堂铺之后,得知涉县守军鬼子不过百人,还有一两百几百伪军,就率领全团发起了对涉县的进攻。

由于八路军一个团有着几门75mm山炮,城内守军除了迫击炮根本没有其他火炮,所以八路军这个团没有费多大的劲,就攻破了这个小县城。

除此之外,八路军顺便还把东阳关给占领了。子与日军涉县出来的增援部队,在得知涉县被攻打,也不是没想过回师,但是后面八路军一个营死死地把他拖着。

你说集中火力消灭这个八路军这个营吧,短时间根本不现实,所以除了给对方造成了一些损失,最后鬼子的增援部队没能把这个营怎么样。后面得知涉县被占领,这支部队便从南面撤退了,再不走,恐怕会被包饺子。

由于涉县、东阳关是日军一条重要的通道,现在这条路被切断,就把日军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给毁了。鬼子若想增援前线部队,就必须取道安阳才能把物资运过去,补给线也被拉长了。

而且为了打通这条线路,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藤江中将,派出了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再加一个皇协军旅团近万人企图打通邯长公路。

“军长,好消息!好消息啊!”此时的长子县第四十七军指挥部,47军副军长罗泽洲拿着一封电报笑着来到李家钰身边,之前因为战斗的担忧之情也不见了。

此时不远之外的长治保卫战打的轰轰烈烈,李家钰知道自己的军队很难守住长治,所以没有让太多的军队去死守,而是派的104师下面一个旅。而长治附近的鬼子军队,并不是只在进攻长治,平顺、壶关都收到了攻击,显然日军是打算一举消灭长治附近的中**队。

而为了安全,所以李家钰的指挥部在长治西南方向的长子县,在这里指挥附近的军队对日作战。

“老罗,什么好消息把你高兴的?”看着自己的搭档大喊着过来,隔着大老远都能听见,李家钰便好奇地问道。

“刚刚传来的消息,八路军一个旅部队,在响堂铺伏击了鬼子的辎重部队和援兵,歼敌一千多人,而且还趁机收复了涉县、东阳关等地,把眼前的鬼子后路给断了。你说是不是好消息?”

罗泽洲想着长治城外的鬼子军队后路被切断,他就无比的开心,这段时间自己所在的部队可是被打得很惨,现在突然对方倒霉了,他就很舒坦。

“的确算是好消息,这样长治城外的鬼子日子就不好过了!”听到这个消息,李家钰也不禁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这八路军果然信守诺言。

“军长,你说我们要不要趁机回师长治,杀一个鬼子措手不及?现在鬼子刚好陷入了困境!”旁边的罗泽洲问道。

“没用,就算鬼子后路被切断了,但是鬼子的可不止东阳关---涉县这一条路,我们现在投入太多的部队只会让我们陷入跟鬼子血拼,我们的部队之前伤亡挺大的,还是等等机会再说吧!”

李家钰想到自己手上的可用兵力,便摇了摇头否决了对方的建议。他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若是在跟鬼子血战,那就是真的要打没了,现在只能先拖着鬼子,想法办再反攻。

川军的消息还是李卫国这边给发过去的,当得知王良以伤亡不到600的代价,消灭了2000多日伪军(包括伏击战、阻击战、夺取涉县),并收复了涉县、东阳关等地,李卫国还是有点高兴。

除此之外,王良部队还缴获了近两百车的物资(有一部分被毁了),一千多支步枪等武器,算是一个不错的伏击战了。特别是那100多车物资,都足够八路军用好一阵子了。

虽然日本人的子弹、步枪这些,八路军正规军用不怎么上,但是那些手榴弹、手雷、炸药、其他的生活物资都是可以用的。特别鬼子吃的东西可比八路军好不少,那都是猪肉、牛肉罐头。哪像八路军,即便是现在比历史上好不少,李卫国这个副总司令都不可能天天吃肉,更别说其他的普通士兵了。

也因为这次缴获,也让八路军总部领导对王良便刮目相看了。

“老李,中央发来一封电报,有一件事想咨询你的看法?”徐向浅拿着一封电报,表情怪怪的来到李卫国身边。

“什么事?你的表情怎么这么奇怪?”地图旁的李卫国看着表情奇怪的徐向浅,疑惑的问道,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你看看吧!”徐向浅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把电报递给了李卫国。

“我看看!”李卫国好奇的接过了电报,看了一会儿,表情也变得奇怪起来,并说道,“老徐,你怎么看?这个阎老西可算是你的老乡,这个忙我们帮?还是不帮?”

“跟他是老乡倒是没错,而且严格说起来,我还算是这位阎长官的学生,我早年在山西国民师范学校读过书。不过这人对我党的仇视可是由来已久,要不是鬼子逼的,他还不一定会跟我们合作,他这次前来避难,我觉得还是得防备,我不太放心这个人。”

说起来徐向浅和阎锡山的老家挨得挺近,但是却注定了不是一路人。若是徐向浅是在阎锡山麾下,按照阎锡山的用人原则,身为五台人、而且还与阎锡山老家挺近的徐向浅绝对是阎锡山身边的亲信。不过也正好没有跟阎锡山,才给我党送来了一个元帅。

历史上,这阎锡山就知道重要五台人,排斥他乡人,结果最后败在邻村的徐向浅手中,也算是天注定的。

“阎锡山这人在处理政务、发展经济等工作上,我党人员都得认真学习人家阎锡山是如何把山西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但在其他方面,我就看不怎么上这个阎长官了。

这人两面三刀,跟他为友,得时刻防备他在你背后捅刀子,之前冯玉祥、李宗仁可是被他坑惨了的。抗战之前,他仇视我党的力度,不比老蒋差,加上这个人消极抗日,对我党迟早是一个威胁。”

李卫国想到后面阎锡山配合老蒋掀起****,又差点投靠鬼子,李卫国早就想收拾他,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之前的东征,算是给他一个教训,就看他后面还敢不敢再跟我党为敌。

若是还是按照历史一样,掀起****,李卫国也不介意把阎锡山以及他的晋绥军送入历史长河中。在他看来不抗日的晋绥军,还不如让其消失,免得后面给我党增添一个劲敌,到处抢胜利果实。

“卫国,你的意思也不同意阎锡山到陕西避难?”徐向浅问道。

“谁说我不同意,你跟中央说,可以答应让阎锡山来陕西避难,地方就让他去宜川县的秋林镇。”

李卫国出乎意料的说道。

“卫国,你刚才不是说阎锡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吗?那你还同意把他放在我们根据地?”徐向浅疑惑的说道。

“他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没错,但你想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一举一动在你的掌控之中,是不是要比不在你掌控之中好。若是他真的作出不利于我党的行为,我不介意让他知道得罪我党的下场,让他看看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而且我们的实力也弱于国民党。所以现在我们还是得抓住抗日大旗,共同抗日,既然阎锡山都主动求上门了,我们再怎么也得给他一个面子,免得老蒋他们说我们不合作抗日。

不过你给陈更发电报,这个事让他去亲自迎接阎锡山,得做出我们对其看重的样子,顺便再让他派一个团进驻宜川县城,至于宜川县城以东的地盘可以暂时借给阎锡山使用。”

李卫国带着玩笑意思说道,但旁边的徐向浅的徐向浅还有周围的几个八路军干部,或多或少听出了李卫国的意思。他们都在为阎锡山默哀,千万别得罪我们副总司令,不然你的日子,哼哼。。。。。。,自己想去吧。

李卫国知道现在阎锡山的地盘主要在黄边边上的那些山西县城,包括他的一些工厂都在这些地方。虽然阎锡山的资产除了他在太原第一次保卫战之前搬走了一些,剩下的都被八路军、傅作义、日军三方面给瓜分了,其中八路军和日军分得最多。

不过阎锡山也不傻,知道哪些机器设备、物资搬不走,但是把现金这些东西都给拿走了,李卫国可是一直惦记着呢,管他是多少,有机会也一定要抢过来。

“好的,我这就去回复中央以及陕西军区,让他们去落实这件事!”

此时山西黄河宜川段东岸,一支有点狼狈的队伍正在慌张的赶到黄河渡口处,这里离着壶口瀑布也挺近的。此时的黄河早已经没有了厚厚的冰,壶口瀑布的巨大的流水声,即便是隔着一两公里远也能听见,可是这一行人却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个伟大的自然奇观了。

在这支队伍到了黄河边上时,上百艘大小不一的渔船在这里等候着,这一行人连忙上了船,命令立即划船,很快上百艘船都今开始朝着黄河西岸而去。

“老汉,我们暂时安全了,没有船,鬼子是追不过黄河的。”

一艘较大的渔船上,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晋绥军军装的军官望着已经驶离黄河东岸的船队,对坐在同船上的穿着厚厚军大衣的阎锡山说道,这人正是阎锡山的老乡加亲信----杨爱源。

“过了黄河就好了,次陇兄(赵戴文的字),实在不好意思,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让你跟我一起逃难,百川无能啊!”

阎锡山对着旁边一个年龄较大,头发已经全白了的老年人说道,这人正是他的军师赵戴文。

“百川你不必如此,有难大家一起渡过,你不用太过自责,只要我们保存了实力,才有助于我们把日本赶出山西。”

此时的赵戴文穿的很厚,今年他已经73岁了,这个天气也不是很好,黄河上的风也不小。而在他旁边则是他的儿子赵宗复在照顾着他,这位地下党员潜伏的够深,反正阎锡山不知道自己军师的儿子是gcd。

“次陇兄说的没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听到军师的安慰,阎锡山这才放宽心来。

“老汉,八路军在岸边等着我们呢!”就在这时,杨爱源看着黄河西岸出现的骑兵,连忙对阎锡山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