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四百三十章 中条山之战

红色帝国1924 第四百三十章 中条山之战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西安城,自从零式战斗机第一次出现在西安上空的后,西安城就没有安宁过,隔一个礼拜或者十来天,就有一批日军飞机出现在西安城的上空。

这不十来架零式战斗机又来光顾了,天上的空战,仍然在继续,不过随着八路军研究出了一套还算有点作用的方法对付零式战斗机后,虽然一打一打不过,但是伤亡也不像之前那么悬殊了。

八路军的飞机一般都是在高空俯冲攻击,能打中,哪怕是飞机解体也没事。只要飞行员能保住,哪怕是几架飞机换一架,八路军也能承受得起,毕竟零式战斗机的产量并不大,硬换的话,其实是日本人吃亏。

当然很多时候,八路军会利用地面的防空火力对付日军的飞机,这毕竟要比损失一架战斗机要划算很多。

“卫国,这是刚刚传回来的消息,叶挺军长已经到了盐城,皖南事变这个事件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不过项英同志和周子昆还是没找到。”李卫国的家旁边的那栋办公楼里,聂荣真拿着一封电报对他说道。

“新四军经此磨难,也算是苦尽甘来。皖南那里日顽势力太过复杂,根本不适合新四军的发展,本来照我的意思,谭震林的那个师也撤到江北的,不过主席认为有必要在江南留着一支部队,这才没有被撤回来。”李卫国接过电报,认真地说道。

“项英那边呢?现在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该不是国民党那边给把人弄走了吧!”聂荣真担忧的说道。

“应该不会,现在国民党那边也在搜查项英他们,应该没找到。就是那边现在中统、军统的人也比较多,项英他们也不知道躲哪山里去了,皖南多山,这么快找一个人不好找,项英毕竟是老革命了,应该不会这么轻易让国民党找到。”李卫国装作如无其事的说道。

此时项英估计还躲在那个什么洞里,到底是哪,李卫国也记不住了。就是不知道项英还会不会像历史那样,被他的副官给枪杀了,要是还是那么发展的话,他也就够倒霉的了。

“也是,当年长征过后,他都能带着部队在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剿下能活下来,这几个月的时间应该问题不大。不过他回来了,中央打算怎么安排的他的职务?不会还调回新四军吧?”

聂荣真坐在李卫国办公室的椅子上,从旁边茶几上拿起一个杯子,从茶壶里到了一点茶,喝了一口便继续问道。

“皖南事变之所以发生,他项英有着很大的责任,即便能安然回来,回军队是肯定不行了。让他回新四军,难道又跟叶挺争权吗?去八路军,我可不会答应。

他这人,作风上的确不错,生活上十分简朴,是个合格的党员干部。但是作为领导,特别是军队的一把手,他不称职,性格优柔寡断,而且太守旧。

即便回来,估计也是安排在后方的根据地,去前线部队主席估计也不会答应。

对了还有一个事,你待会去传达一下吧。”李卫国虽然不喜项英,但是评价也算中肯,并没有恶意诋毁。

“什么事,你说吧!”

“就是你的老部队,第七纵队和第八纵队的事,这不为了支援新四军,把两个师给调拨给了新四军吗。现在新四军里面,他们也有了新的番号,你去跟老陈发个电报,让他自己再组建独24和独26两个师,至于师长谁担任,他自己在下面的部队选两个有能力的报上来吧。第七纵队的参谋长,让在抗大学习的邓萍去。

山东军区虽然人多,但是装备差,还得给点甜头。这可是从老陈的手下调走了差不多两个主力师,要是不给点甜头,我觉得下次见面他得跟我干架。

还有就是第十纵队,别人家纵队都是三到四个师,他才两个师,也有点不合适,把独36师的编制给他们吧。至于师长,把肖华调过去。”李卫国笑着说道。

“卫国,你这一下子就想要扩编三个师啊,不会是看到新四军有9师,你也心痒痒了吧!”聂荣真开玩笑说道。

“去,我跟新四军叫什么劲,新四军现在的根据地人口还没有你之前待过的山东军区人多,那肯定的扶持一下,不然那两支军队相差太大,也不太合适。”看着聂荣真开自己玩笑,李卫国直接白了对方一眼。

半夜,黄山别墅,正在熟睡的老蒋,被自己的警卫给叫醒了,说是有紧急军情。

听到是紧急军情,老蒋立马就起了床,不过他这也把正在熟睡的宋美龄给惊醒了。

“达令,是发生什么事了吗?”穿着睡衣的宋美龄,一副慵懒的问着正在起床的老蒋。

“刚刚警卫来报,说是有紧急军情,敬之都已经在书房候着了,我得赶忙去看看怎么回事。”老蒋轻声的说道。

跟宋美龄说完后,老蒋便直接穿着睡衣下了床,踏着拖鞋就这么来到了书房,只见何应钦穿着军装,拿着一封文件,正在那坐着。看见老蒋到来,正准备起身问好,却被老蒋给制止了。

“敬之,这大晚上的,你不睡觉,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吗?”老蒋打着呵欠,裹了裹睡衣,坐在沙发上就问道。

“委员长,刚刚得到的消息,日本人发动了中条山之战,现正从临汾以及郑州等方向,分四路进攻。此次日军出动的军队很多,共有三个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加上一部分伪军,总人数超过10万人。”何应钦一脸凝重的说道。

“什么?三个师团,三个旅团?这小鬼子还真会找时候,现在我们与**已经交恶,进攻我们无疑不会受到八路军的干扰。”听到日军出动这么军队,老蒋心里就很气。

之前日本人还说若是想对付**,他们愿意出动军队跟国民党军队协同对付八路军以及新四军呢,没想到对方这立马就变卦了,转而对付起他来。

“委员长,现在中条山一带的军队群龙无首,要不让卫立煌暂时回去,西安挡住日本人的进攻再说吧。”何应钦建议道。

他虽然现在暂时接管第一战区的事务,但是他身处重庆,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管,基本都是遥控第一战区。这主要是中条山那里已经很久没发生大的战斗了,鬼子之前一直忙着对付八路军,没空搭理晋西南的中央军。

“不行,卫立煌有着很明显通共嫌疑,还没调查清楚,暂时不能让他回去,那毕竟是几十万大军,不能马虎。这样吧,你明天立即飞往洛阳,亲自指挥着次战斗,第一战区的部队战斗力还是挺强的,之前还从日本人手中抢回了运城。

你去的目的就是,守住中条山一带,不能让日军威胁洛阳。”

听到何应钦建议让卫立煌回去,老蒋直接摇头道,卫立煌这事情还没查清楚,肯定不能让他回去。他不能容忍自己一个手握几十万精锐部队的手下跟**有密切的联系,别看他现在跟**暂时达成了和解,但双方的关系也降到了抗战以来的最低点。

“好的委员长,我马上就回去安排一下。”本来何应钦不想去前线指挥战斗,可见老蒋都下了命令了,他没法拒绝,只能答应。

正如何应钦所汇报的那样,此次日军的确出动了三个师团的部队进攻运城以及中条山一带的中央军。有两个师团是第一军麾下的,另外冈村宁次还把第九师团调了过来,以它作为主力,把中央军赶出山西。

照理说,日本人此时应该进攻八路军才对,八路军的威胁可比中央军威胁大多了。不过冈村宁次却不这么认为,拿下中条山在他看来很有必要,而且刚好这个时机也很好。

虽然中央军暂时没有八路军的威胁大,但是毕竟也有着十几万军队在那,还是中国政府得嫡系军队,可不能不让冈村宁次担心。八路军一下子是无法消灭的,但是国民党军队却不一样,只要集中一部分军队,就可以把对方击溃。

而且现在日军的情报部门,对中条山一带渗透的很深,也得知了那里的中央军十分松懈,战斗力远不如之前,这就坚定了冈村宁次的决心。

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拿下中条山可以威逼西安和洛阳,这两个地方是国共两党的很重要的地方,不过日军拿下中条山主要是为了对付八路军的。

自从上次侯马的临时机场被毁之后,日军每次掩护轰炸机对西安等地执行轰炸任务只能用零式战斗机,这让本就不多的零式战斗机,都只能用来给轰炸机护航,也影响了其他地方的战斗。

拿下中条山就不同,这里隔着西安、潼关很近(潼关跟中条山就隔了一条黄河),在运城修建个机场,97式战斗机就能发挥很大作用,这也减轻了零式战斗机的压力。

由于跟陕西之间有这一条黄河天险,**即便想进攻中条山也无法在日军的防守下渡过黄河,这样日军就能用很少的兵力就能守住这里。

除了这两个原因,还有着逼阎锡山接受日军的条件的原因存在,由于之前日军几次在八路军手中吃亏,阎锡山对于日本人又有点爱搭不理的。但若是日军拿下了中条山,阎锡山的晋绥军到时候就无路可走了,东面的南同蒲线被日军所掌握,西面的黄河对面又是八路军的地盘。

那个时候他跟重庆方面在陆路上也就失去了联系,又夹在八路军与日军之间,那个时候阎锡山若是不答应他们日本的条件,下场只有一个,就是被日军所消灭。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促使了冈村宁次要解决中条山的中央军,而在皖南事变期间,第51师团在日本本土编成(师团长李垠,韩国皇太子),并调拨给了华北方面军指挥,这也让冈村宁次手中又多了一个师团。

“老蒋这次估计很失望,日本人前面刚夸他,后面就开始进攻他重点防守的中条山地区。”

西安,当李卫国拿着这封电报来到主席这里的给对方看过了过后,主席笑着说道。

“可不是是吗!不过日本人这次倒是动作不小,出动了三个师团,外加三个旅团,加上伪军超过了十万人啊。现在卫立煌不在洛阳,派了一个何应钦来指挥,我感觉这次中央军要吃大亏了。”李卫国笑着说道,现在国共方面的关系跌入谷底,看见对方吃瘪,李卫国肯定高兴。

“主席、总司令,不过若真的让日军拿下中条山,对我们也不是个好事啊。中条山对面可就是西安的门户--潼关,万一日军进攻潼关怎么办?”一旁的王家祥担忧道。

“稼祥,你多虑了,日本人现在哪有那么多兵力进攻我们后方根据地,有着王以哲的67军在黄河对岸守着,日军想要过黄河,哪有那么容易的事。”主席却不认同王家祥的看法,认为其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之前的绥宁会战已经让日军得到了教训,现在若是在发动一次这样的大战,日本人也没有那么多部队可以调动。除非关东军肯大举入关,但是为了防备苏联,关东军是不可能大规模的调进关内的,要知道现在日本军方支持打苏联的呼声很高啊。

“主席说的没错,日本人之所以发动这次中条山之战,无非是把国民党中央军给赶出山西,这样有着黄河天险,我们也没法进攻他们,他们就能以很少的兵力守卫晋西南地区,这样日军就能腾出手来对付我们前线的部队。”

李卫国点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