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华北大扫荡(十五)

红色帝国1924 第六百六十六章 华北大扫荡(十五)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兵曹乡的战斗,由于八路军一边王尔琢等人亲自上战场,极大地鼓舞了在场的所有人员。士为知己者死,虽然这句话放在八路军的队伍中不太合适,但是正因为八路军这边各级干部都很在意普通士兵的士兵的死活,才让这些士兵的认同感更强。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八路军、新四军以及红军,在打仗的时候,都是指挥官带头,并大喊‘同志们,跟我一起上!’;而国民党那边很多是喊,‘兄弟们,给我冲!’。

看着没多大区别,但其实这也是双方都是同样的士兵,为什么八路军这边战斗意志更强,而国民党那边则是要弱不少的原因。国民党那边喊着‘给我冲’,也就意味着这些指挥员没有带着部队冲,这是大部分国民党将领的通病。

为什么国民党那边在抗战的时候,往往有不少杂牌军比中央军能打仗,或者说是敢打硬仗,那都是有原因的。这都是因为国民党的将领大多腐化了,很多黄埔军校毕业将领,当初都是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报考军校,但当一进入国民党这个本就腐朽的党派里面,很多人往往坚持不住本心。

打仗都不敢亲临前线,贪生怕死,你让下面的士兵怎么看。他们心里会想,你这个当长官的都这个态度,我们为什么还去拼死拼活的,所以也就在心里就松懈了。要不是有一批真心抗战杀敌的将领,例如薛岳、卫立煌、杜聿明、张自忠等等,在那撑着,国民党的处境还会更惨。

所兵曹乡的防御阵地里,当王尔琢带着整个司令部能拿枪的人来参与抵抗时,对于那些奋战在一线的部队影响是很大的。这些士兵的思想也都很纯洁,参加八路军无非就是抗战杀敌,自己的首长都不怕死,他们害怕什么。

于是这些士兵一个个变得更加神勇,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不少士兵直接抱着手榴弹或者炸药包就往敌人堆里冲,没有丝毫的犹豫。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悍不畏死的士兵在那为身后的战友争取时间,这些还在防守的士兵才能一次又一次挡住鬼子的进攻。

“八嘎,都给我回去,拿不下八路军的阵地,你们统统死啦死啦地!”

此时的阵地外面,日军的渡边大队长正拿着指挥刀逼着刚刚从冲锋的路上退下来的部队命令道。只见刚才的这次进攻又一次失败了,参加进攻的500来人,活着下来的不到300,而且一个个脸上都充满了倦容,甚至恐惧,大多数都无精打采的。

看着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失败,渡边少佐此时也着急了,他还等着拿下眼前的八路军司令部,得到冈村司令官的嘉奖呢,没想到自己的士兵居然又被打退了。

“少佐阁下,支那人的反抗太强烈了,甚至有不少支那士兵拿着炸药包就往我们冲来,我们的士兵死伤惨重啊!”看见架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把军刀,这个中队长连忙解释道。

他的这个中队,开战前有200多人,现在都损失了将近一半,要是放在**或者外**队里面,估计已经崩溃了,不过这股日军却还在战斗。这个中队的伤亡情况,也代表了整个渡边大队的情况,都已经损失近一半的士兵,即便里面的八路军损失不比他们少,可他们的抵抗还是那么顽强,这让日军这边也有点气馁。

“八嘎,你这还是帝**人应该说的话吗?我命令你带着你的部队给我继续发起进攻,支那人已经穷途末路了,只要我们一鼓作气,就能拿下他们。”渡边严厉的说道。

“少佐。。”

“执行命令!”渡边少佐大声地吼道。

“嗨!”

轰隆轰隆

就在这边日军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剧烈的声音,地面传来阵阵抖动,随着声音越来越近,兵曹乡外面的日军也都听出了是什么声音。

骑兵!有骑兵!

而且当他们看见急速而来,举着红旗的那支骑兵,一个个日军士兵脸上都出现了慌乱。

“不好!是八路军的骑兵!快反击!”

离着骑兵最近的是一个日军炮兵小队长,看着急速奔来的八路军骑兵,两眼睁得大大的,连忙对着身边的士兵吩咐道。

可就在他刚喊完的那瞬间,一匹马快速的冲到了他的面前,他都能看见马背上那一脸仇恨的眼神。然后他就看见一柄反射着太阳光的马刀朝着他看来,在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时候,就沿着他的脖子切开了气管,鲜血如泉水般澎涌而出,洒在了一旁的九二步兵炮上面,瞬间染红了这门步兵炮以及脚下的平原。

“八嘎!”

不远处的渡边少佐和周围的日军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八路军的骑兵会出现在这,尤其是那个炮兵小队长脑袋歪斜,鲜血从脖子里喷涌而出的时候,其他日军士兵也都感觉自己的脖子有点冰冷。

“杀呀。。。。。。”

在杀掉那个日军小队长后,冲在最前面的那个骑兵营营长,脸上也出了一点喜悦,便带头继续发起冲锋,朝着剩下的日军杀去。500多匹战马,喷着弱不可见的白汽,前赴后继的朝着日军的阵地冲去。

那一柄柄森寒的马刀,不断地收割着那些没有反应过来的日军士兵头颅,很多人刚刚从进攻中退下来,还在整理枪支,枪还没举起来就被割断了脖子,鲜血不断地涌入这片不属他们的土地上。

也有日军士兵想要反击的,不过大多数都没能奏效。

一个鬼子刚端起一挺九六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的后继者)准备开枪时,不过还没等他准备好时,一柄马刀从旁边突然出现,直接砍断了他的一只手,就见那挺机枪和一支冒着鲜血的手臂就掉在了地上。当他还没来得及因为断手而产生的疼痛大喊时,又有一柄马刀从的他脖子上路过,随后他的头颅就在地上看着自己的身躯以及那掉在地上的手臂。

屠杀,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屠杀!日军的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了,而且数次大战已经让他们感到疲惫,反应力也下降很多,500多名八路军骑兵速度极快,加上也覆盖了在场的所有鬼子,所以在场的鬼子在刚交手的那几分钟内都能了刀下亡魂。

即便有一些散落的日军士兵,也都被远处的骑兵拿着枪一枪给击毙了。

“八嘎,快点反击!不要乱跑,都给我集合反击!”渡边少佐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军官,所以很快就反应过来,看见周围伊维尔骑兵的突然杀出而出现四散逃窜的士兵就赶忙命令道。

‘哒哒哒’

他旁边的那挺重机枪也朝着朝他们冲来的五名八路军骑兵开火,虽然重机枪在拼命扫射着,但是八路军的骑兵速度太快,而且距离又近,再打完一板子弹后,还有八路军的骑兵冲了进来,将一名日军士兵的头颅砍掉之后才歪歪斜斜的倒在了地上。

“快反击!所有人都给我集合!”

对于拥有500多名骑兵的八路军骑兵来说,死了5个骑兵根本无法撼动八路军的优势,也无法改变日军现在的困境,整个阵地上都是八路军骑兵的呼喊声以及马蹄声。

不过这还不是让渡边少佐最担心的,虽然他的身边逐渐汇集了近百名日军士兵,但是在他们的身后也就是兵曹乡突然传来的喊杀声。随他他就看见数百名衣服不一的八路军拿着枪从这个小乡镇里冲了出来,他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绝望。

原来王尔琢等人在看见自己的这边的增援的骑兵到了,也就放弃了继续固守,而是杀了出去,先把眼前的这些鬼子给消灭掉再说。在看见援兵到了,不仅是士兵,还有那些司令部的非战斗人员,也冲了出来,那些没枪的,在外面死去的日军手里拿起一支步枪就冲了出来。

王尔琢等人的危局终于暂时缓解了!

潼关县城,此时的主席和李卫国都在67军的指挥部待着,等候着冀中王尔琢那边的消息,直到到了傍晚,他们才得到消息。

“主席、总司令,前线指挥部急电!王司令那边已经已经暂时脱离了危险,一个步兵团以及一个骑兵营已经赶到增援,剩下的援军也在靠近中。”旁边卢德铭拿着一封电报激动地来到主席等人休息的屋子,高兴地说道。

“真的?王尔琢等人情况怎么样?部队伤亡多少?”李卫国连忙站起来问道。

“主席,王司令的胳膊中了一枪,倒没什么大碍!不过这次他们的伤亡却不小,在兵曹乡那里,就有超过1129人伤亡。其中阵亡的就有750多人,大部分是司令部人员,其他人是来增援的那支县大队的。”卢德铭一边把电报递给主席,一边说道。

当听到王尔琢中了枪,主席跟李卫国也都脸上一紧,不过听到只是胳膊中了一枪,没大碍后也就放心不少。

“马上命令王尔琢他们尽快转移,日军已经得知了他们的行踪,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此时的李卫国也有点担心,直接吩咐道。

“是!”

“卫国,既然没事,你就别太过担心了!”主席看着李卫国一脸着急的样子,便微笑着劝道。

至于王尔琢那边只是暂时摆脱了危险,日军肯定不会这么轻易放过王尔琢,所以后面还是有恶战,除非彻底摆脱日军的追踪,不然危险仍解除不了。

不过好的就是有了增援的到来,王尔琢的处境也就没那么艰难了,即便遇到危险也有了还手之力。

“八嘎,这么好的机会,还有飞机协助,一个大队的帝**队居然被消灭了?”此时的石家庄第110师团的司令部,冈村宁次此时非常的生气,直接把刚刚递来的那封电报,撕了个粉碎,并把碎屑扔在了沙盘旁边的地上。

“司令官阁下,我们也没想到支那人的增援那么快,而小野大队也被支那人的小股部队所阻挡,这才造成渡边大队独木难支,并最后以身殉职!

而且我们的部队在附近也聚集了不少,只要支那司令部仍在那,我们也就还有机会!”旁边的有末精三解释道。

“哼!你说的容易,我们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我们有援军,八路军也有,在对方实力最弱的时候没有消灭对方,现在对方身边聚集了不少军队,你认为还有机会?

还有传我命令,把那个小野大队长给我撤职,一支装备精良的帝**队,居然被八路军小部队挡住了数个小时,以致错失良机!”冈村宁次生气地说道。

“嗨!”

后面的情况,也正如冈村宁次所料,虽然后面他在附近集中了超过一个混成旅团的日军加上数千伪军,但是却在几次战斗之后,失去了王尔琢司令部的踪迹。摧毁冀中八路军的指挥机关,也就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无疑让冈村宁次也有点后悔不已。

山西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以北20公里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着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说法,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后来由于防备北方的草原政权,各个朝代都有加固等,才有了雁门关的威名。现在所看见的雁门关,都是明代修建的,清朝因为本来就是草原民族,也就不需要长城,这就造成了雁门关长久失修,也就失去了其重要性。

此时雁门关由王近山下面的独66旅一部在这里驻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