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五百三十六章 亲历驼峰航线(一)

红色帝国1924 第五百三十六章 亲历驼峰航线(一)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司令官阁下,不是一个师团,第14师团打算借鉴当年第5师团的攻击路线,从平型关,进入山西,然后把第41师团解围,再南下夹击包围我们的八路军。

而东边,11师团加上110师团,应该能冲破娘子关,这样他们也可以解第36师团、第4混成旅团的围。到时候我们手上就有五个半师团,加两个混成旅团,虽然35、36、41三个师团损失了不少,不过足以解太原之围,要是战术运用得当,还可以把眼前的八路军给消灭。”花谷正连忙解释道。

“真的?八路军不可能不在平型关驻兵吧?第14师团有把握在短时间解掉41师团的包围?”岩松义雄担忧的说道。

虽然当年板垣征四郎带着一个不完整的师团通过平型关横扫山西的,但是后面却被当时的八路军副总司令李卫国以及中央军的卫立煌在忻口打的大败,而平型关就是当年的一个败点。

而且岩松义雄从41师团发回来的电报得知,包围的他们的八路军起码是他们的3倍以上,不然41师团肯定能突围而出,就是因为包围的兵力太多,数次突围失败。岩松义熊虽然知道14师团的战斗力不弱的,但要是被八路军给缠住,估计两个师团都得陷在那。

他的想法是集中军队,打通正太线,先把他这里的围给解了,再考虑41师团那。他的方法比较保守,但明显冈村宁次这个方面军司令官的想法更大,要是真的成功,估计山西的八路军会遭遇惨败。

若是北线和东线都解围了,算上太原城的日军,那就是7个半师团,以及三个独立混成旅团,除去损失,也有十几万军队,其中还有三个精锐师团。那个时候的八路军肯定都很疲弱,要是他们日军还有这么强的军力,甚至可能恢复他们去年在山西的疆域。

但这一切就是14师团能一举击溃包围41师团的八路军。

“14师团是我们帝国精锐的常设师团,当初在河南一举击溃了20万中央军,相信击溃数万的八路军应该问题不大。”花谷正坚信道。

“希望如此吧,不然帝国损失会更大!”岩松义雄摇了摇头叹气道。

在他看来冈村宁次的这个计划十分冒险,成功了就是局面大好,失败了,就是损兵折将。他们增派援军,不可能瞒过八路军,八路军在山西的军队可不少,这场大战,八路军也集中了很多军队,显然也不想失败,肯定会增援。

而最危险的就是北同蒲这一路,若是大同八路军南下,可能第14师团也得被围住,到时候即便太原之围被解,他们也得面临去不去救的难题。

陕西西安,郊外的机场上,8架运一运输机正在这里集合,除了这8架飞机,还有150名穿着航空纵队飞行员军装的士兵站在这里,为首的正是刘震。

而在这的人,除了这150名飞行员,还有航空纵队的很多领导,左权、黄公略、冯达飞都在,甚至李卫国也在。

在集合完毕后,李卫国来到队伍面前,大声地说道,“同志们,你们在场的一共150名飞行员,都是航空纵队优秀的飞行员,你们中间有开战斗机的,也有开轰炸机的,还有开运输机的以及地勤人员。

这次,选拔你们出来,是要赋予你们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这关乎着我党未来的强大,以及能否早日把日寇赶出中国。我们刚刚跟美国达成了军事援助协定,除了美国人主动给的那一部分,还有我们党用仅有的黄金购买的机器设备以及请过来的技术人员,归国华侨,而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人和物都给我安全运送回来。

在这期间,你们不仅要穿越非常困难的驼峰航线,还会面临国民党政府的排挤,以及长久在外的孤独,甚至付出生命。我希望你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党还有根据地的所有军民,以及沦陷区的百姓都需要你们去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你们有信心吗?”

“有!誓死保卫祖国,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只见在刘振的带头下,整整一百人在运输机面前大声地宣誓道,那声音让周围的人都很动容。

“好,咱们党就需要这样的同志。我,李卫国在这里保证,无论你们是生还是死,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当然我也希望你们都能安然归来!”说道最后,李卫国认真地敬了一个礼。

他知道这一百人以及后面陆续派出去的人,可能会有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士兵无法平安归来。驼峰航线的艰辛,他这个熟知历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日军的拦截,一出事,基本是机毁人亡的下场,很难逃生。

在李卫国说完话后,左权来到队伍面前宣布着任命,“我代表八路军总部以及航空纵队司令部宣布,任命刘震同志为八路军航空纵队第一运输师师长兼政委,负责带领全师将士,安全把美援物资给安全运输回来。”

“是,刘震在此保证,誓死完成任务!”刘震严肃地回答道。

这是八路军临时选出来的150名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他们将飞往昆明,然后在通过驼峰航线到达印度。这8架运一运输机,已经是八路军目前最好的运输机,航程并不能直接印度,只能中转一次,而且他们第一次飞跃驼峰航线,所以不能在成都中转。

十五分钟后,随着这150人相继登上运输机,他们的一场记忆深刻的征程也就正式开始了。

看着一架架飞机运送着150名优秀的士兵飞往远处,李卫国心里也很感慨,没想到八路军的飞行员居然也要去挑战驼峰航线了。8架飞机的确不足,即便是满负荷运载,一次也只能装32吨物资,面对那么多援助,这肯定不够。

不过暂时八路军也拿不出更多的飞机,而且也不确定这款飞机是否适应驼峰航线,要是适应后面就可以继续增加;要是不适应,只能用美国的c-46运输机。

美国人答应提供的c-46运输机一共只有96架,协议上是每个月只提供4架,但是美国也知道仅靠四架运输机,根本无法承担援助的空运,所以美国人答应96架运输机将在两个月内全部提供给**,第一个月32架,第二个月64架。除了这些飞机,八路军的飞机制造厂,也在扩大产量,以确保每个月能给第一运输师20架运一运输机。

不过即便这样,运能依然不够,到了第二年,由于战场变化原因,美国人也主动开始给**运输物资。

在飞机起飞后,看着一脸凝重的李卫国,左权不禁问道,“卫国,驼峰航线真的有那么危险吗?”

“非常的危险,我要说损失率能高达50%,你信吗?”李卫国转过头认真地说道。

“不会吧?这么大的损失率,岂不是我们的援助有一半的可能到不了?”左权惊讶道。

“其实这个损失率还有可能更大,一切都看我们的飞行员操作。驼峰航线要飞跃喜马拉雅山脉,你要是以后有空去看看这座山脉,你就知道了。这座山脉充满了强气流、低气压以及冰雹、霜冻,你虽然没开过飞机,但是也知道这对飞机来说有什么后果吧!

至于援助损失问题,倒不用担心。我们跟美国说好了,以到达西安的为准确数字,中间的损失皆由美国承担。”李卫国解释道。

“那倒好,不然我们损失就大了!”左权庆幸道,不过他看着远方的已经消失的飞机,也很惆怅。若是按照李卫国所说,也就意味着这些人中的飞行员有可能一般都回不来,长埋他乡。这些都是他航空纵队的优秀飞行员,要是损失太多,他心里也不好受。

“即便是损失再大,也总得有人去做,顺其自然吧!”李卫国看了一眼远处蔚蓝的天空,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就离开了机场停机坪。

“他娘的,日军真是大手笔,三个关东军师团南下,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此时的交城战役指挥部,彭得淮正在指挥部里不高兴地骂着。

由于战斗进行的比较顺利,此时晋中地区除了太原和晋中两城,其他的汾阳、交城、文水、祁县、太古等小县城都已经被收复,以彭得淮的个性,自然就把指挥部从吕梁搬了过来。不过此时的彭得淮心情有点烦躁,就是因为日军关东军南下的事,两个师团投入到了山西战场,剩下一个也在后面集结,显然也打算投入进来。

他不是没有预料到日军会派援军,但是没想到会从关东军直接派三个师团南下,这倒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老彭,这个事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吗?”徐向浅在一旁笑着说道。

“能不生气吗?本来我的计划是吃掉整个山西日军,但是现在这么来,我们要出重大失误,估计山西日军不仅吃不掉,还会让我们自己损失惨重。他娘的,这个岗村老鬼子怎么就突然这么大魄力呢?

这很明显是打算重复当年太原会战的情况,想把我们一口吃掉啊!”彭得淮看着地图骂骂咧咧地说道。

“冈村老鬼子有点想当然了,他的牙口可没这么好,即便是增加3个师团或者4个师团,想要吃掉我们,估计还差点事吧!”徐向浅不以为意道。

“那肯定的,不过我之前的想法可能要落空了。给李振华发电报,让他把120师和第三装甲师南调,既然第十四师团赶来,我就不介意把他一起包了。

还有让贾恩溢他们那速度快点,尽快把第四混成旅团给我解决了,让薄一玻的那个师去给我协助独6师守住娘子关一线。告诉陈伯均和薄一玻,不要怕伤亡,也别怕浪费弹药,只要给我守住娘子关,我亲自给他们请功。我倒要看看是日本人先突破娘子关,还是我们先灭了太原的日军。”彭得淮大声地吩咐道。

“是!”

“首长,总部电报!”就在彭得淮下打完命令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拿了一封电报过来。

只见这个年轻人只有20岁的样子,长得很像某位伟人,此时穿着一身八路军军装,若是把他的帽子摘下,就能发现他头发留的是个大中分。

“总部电报?我看看!”彭得淮接过电报,一边看一边说道,“援助谈妥了?这个观察团居然来了,有意思!”

“什么意思?”徐向浅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说道。

电报内容并不多,所以彭得淮很快就看完了,然后递给了徐向浅,并说道,“跟美国人和国民党的谈判谈妥了,美国人答应给我们提供数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航空纵队那边已经派人去运了。还有观察团的事,美国那边说服了老蒋,正式向我们派遣观察团,明天就到。”

徐向浅看完后,简单的说了三个字,“有意思!”

“对了,岸英,这里有个内容提到你了,问你要不要去美国留学,美国政府答应在西点给我们几个名额。你在苏联的学业不是中断了吗,趁这个机会再去深造几年如何?”彭得淮突然对面前的那个年轻人说道。

那个年轻人正是毛岸应,在苏日的中立条约签订后,就跟随在苏联留学的那些人回到了国内。在抗大初级班上了一年的课,现在在八路军前线指挥部担任一个尉官参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