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五百九十章 津浦线风云(六)

红色帝国1924 第五百九十章 津浦线风云(六)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看报!看报!八路军进攻聊城,八路军董振堂挥军数万,要与日军第六师团一决雌雄。”

“看报!看报!八路军数十万军队进攻山东,山东收复指日可待!”

“看报!看报!一战区胡宗南总司令率军收复漯河等六座城池,河南即将收复!”

“看报!看报!新四军北上,要与国府军队争夺地盘,此乃仇者快亲者恨!”

“看报!看报!傅作义将军联合胡宗南将军正在反攻许昌!”

民国时期已经有火炉的说法,不过这时候的长江上只有三大火炉的说法,即重庆、武汉、南京。

八月的重庆天气非常的炎热,拥堵不堪的交通加上拥挤的人群,让大街上的人心里就不禁感觉烦躁。重庆的道路那叫真的差,即便是前世的21世纪也是经常堵车,更别说这个抗战的特殊时期。

重庆虽然很早就被列为对外开放口岸(注:始于中日《马关条约》),但是这里的交通发展很是缓慢。国民党政府虽然把其列为陪都,但是那都是在日军侵略的时候,交通条件根本没有精力去改善。

不过好的就是重庆的这个时候的空气很好,这都得益于国民党不重视工业的原因。此时的重庆虽然有一些工业,不过都是37年西迁的,大多以轻工业为主,当然即便有污染也没人去管这些。

就像此时的兰州,因为附近有着中国最大的钢铁厂,天空也都灰蒙蒙的,不过也不会有人去管这些。即便李卫国知道污染的后果,但这个年代,空气被污染点,总比没命强,反而那种灰蒙蒙的空气象征着工业的强盛。

重庆市区一个比较僻静的宅子里,两个年龄起码有60岁的老年人正在交谈。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重要聚会点,同时也是现任主席张澜的家。而在建筑外面,要是留意观察,就发现一些人时不时地看一眼张府,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屋里的两人,一个穿着一件薄薄的黑色长衫,年龄也较大,下巴上还有留有超过十厘米的浓密胡须,不过胡须都是白的,显然也说明这人的年龄不小。另外一个人则是要稍微年轻点,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人也有点胖胖的,但其头上已经泛白的头发也证明岁月不饶人啊。

那个留着长长胡子的就是张澜,今年的他已经71岁了。至于旁边的这位体态稍胖的则是黄炎培,年龄是要小点,不过也有65岁。

两人都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负责人,黄炎培是第一任主席,张澜是第二任也就是现任主席。

现在西南地区可谓风起云涌,虽然驼峰航线的运输量越来越大,但是对于整个西南地区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物资紧缺,让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比较混乱,加上国民党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大肆印刷货币,造成通货膨胀。这搞得整个西南地区都是天怒人怨,国民党政府更是为千夫所指。

陕西、川北等**控制的核心根据地粮食大丰收,创下抗战以来粮食最高产量。而国统区,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却因为国民党横征暴敛,百姓越来越民不聊生。其他的贵州、云南等地也不是重要粮食产地,粮食收获量也不大,至于湖南等地则是因为战祸,粮食产量也很不足,导致民间有商人已经开始从**控制的根据地进口粮食。

而在这个时候八路军开始进攻山东,则是让不少西南地区民众感到激动。不过现在国统区的舆论两极分化严重,虽然八路军取得不少成就,但是国民党仍在刻意打压八路军和新四军,并不断歌颂国府军队的丰功伟绩。

就拿还没打通的中印公路,以及收复郑州等河南失地,都被国民党的报纸大规模报道。而对于**军队,则是不断抹黑,本来新四军就是过个路,非得说成抢地盘。

国共双方的大打口水仗,也让很多中间人士感到担忧,生怕这些事造成矛盾激发,从而引发他们不想看到的内战。

书房地一张小桌上,一个青花瓷的茶壶正在冒着热气,旁边的两个茶杯子,则是倒着两杯已经散掉热气的茶。由于战乱,江南的茶叶流通的不多,不过四川、云南也产茶,家里略有资产的张澜没事还是能喝喝茶。

张澜喝了一口茶,把坐着的藤椅稍微挪动了一下,并把手中的报纸放在了旁边。上面的报纸正是新华社出版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联合对山东之日寇发起新一轮作战》。

“任之,你对现在的国内局势怎么看?”张澜把茶杯放下,淡淡地说道。

黄炎培摇了摇头,“不太好,现在国内就国共势大,我们空有影响力,没有兵权,很难与他们两党争锋。

要是致公党不分裂,或许还好点。致公党有财力,要是有他们相助,我们这些第三方人士或许就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影响国共两党的一些决策。”

黄炎培拿起报纸看了看,脸色也很凝重。现在国民党对他们防备的很严,现在国民党借着统一思想的借口,实行独裁政策。他们的数次建议实行民主,都被国民党视而不见。

他们现在明白军权的重要性,‘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他们现在才明白,不过一切都有点晚,国民党根本不给他们染指军权的机会。

“或许是致公党知道在国内没前途,所以在那个李四海的带领下,一部分成员才远赴海外。我听说现在海外致公党已经在婆罗洲扎根了,那里现在发展还不错,面对日军的进攻也抵挡住了。

说不准他们还真的能在婆罗洲成事!”张澜猜测道。

“或许吧!”

黄炎培对于海外致公党其实也五味陈杂。本来他以前更南洋华商关系不错,可李四海带领的那一部分致公党在海外把不少南洋华商收拢在一起,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利益体。

虽然每年还有大量的资金汇入国内,但是数量早不如几年前,连五分之一都没有。这当然也有日军迫害南洋华人的原因,但不论怎么说,李四海等人也有很大的原因。

“现在国民党对于非国民党力量打压很是厉害,即便是跟**现在也是势同水火。我觉得可以联合**看能不能逼老蒋废除原有宪法,颁布一部能真正促进民主的宪法,这样也就能约束老蒋的势力。”张澜建议道。

“老蒋不会同意吧。而且**那边我感觉也没有真心想跟老蒋和解,他们会真跟我们一起这么做吗?”黄炎培不确定道。

“所以我把他们双方都拉进来。**那边,我们最好是约见一下恩莱同志,先探探他们的意见。而且你看这则新闻,新四军已经北上,显然也是有意减少国民党的摩擦,把军队往北边调动。”

说着张澜把小桌上那张报纸打开,其中一个题目赫然在前,《**对两党摩擦的看法----周恩莱》。

在这封报道里,周恩莱阐述新四军会逐渐北上,把苏中、皖中等地的根据地让与国民党。此次决定,**损失了上千万人口的根据地,此举只为保证国内和平,让两党得以继续联合抗日。

怀着好奇,黄炎培也看了一下报道内容,不过看完就有点不相信,“真的?新四军要让出这么大的根据地?那不是他们之前跟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争夺中得来的吗?这就轻易放弃了!”

“我开始也不相信,不过恩莱同志都说了,说明这事是真的。这说明**也不想跟国民党闹摩擦,都在刻意避免,既然如此我们双方也就有了合作基础。”张澜解释道。

“这样的话,那倒是有可能。那我立即就去跟**那边联系,看能不能一起合作,对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黄炎培着急的说道。

要是李卫国等人听到二人的言论,估计得笑死。不过也很正常,毕竟二人不是军事家,不明白**这是以退为进,也不明白更深层谋划。

明面上新四军北上是为了避免跟国民党军队产生摩擦,实则不然。虽然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虽然富裕,不过跟整个大布局来说,放弃也是利大于弊。

接下来的时候**是打算夺取山东,继续待在苏中、皖中地区,那就不合适了。容易跟国民党产生摩擦是肯定的,还有就是浪费兵力。

山东不是那么好拿,八路军为了此战已经是精锐尽出,现在在山西的军队已经不多。虽然还有三个多纵队在山西,但要是继续从山西抽调,肯定会造成山西防守力量的削弱,万一日军来个围魏救赵,到时候**还得面临是否继续进攻山东。

所以该放弃的就得尽早放弃,失去的那些可以从其他地区找回来。

就在国统区的舆论大战不断升级的时候,驻守皖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此时则是忧心忡忡。他们倒不是担心日本人的扫荡,这个自从八路军进攻豫北后,日军就不怎么扫荡他们了,双方基本就是井水不犯河水。而除了日本人,能让他们严阵以待的就是新四军了。

皖北蒙城,国民革命军第28集团军司令部此时正在为新四军过路的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总司令,我觉得应该执行重庆的命令,不能让新四军从我们的防区过路,他敢过路,我们就进攻他们。”89军军长顾锡九不客气的说道。

“就是,顾军长说的没错,不能对新四军视而不见。”

“我也赞成顾军长的说法。”

顾锡九是顾祝同的堂弟,有着顾祝同这尊大神在,他在军队中的也比较受欢迎。他老哥就是坚定地**分子,他这个作为堂弟的自然要紧跟堂哥步伐一致,所以他一开口立即就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

“说的轻松,你们谁去打?顾军长你的89军貌似去年在新四军手上吃了大亏吧,你这还打算去试试?”作为28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唐星不悦地说道。

唐星以前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战术总教官、学生总队总队长、教导总队总队总队长。而李仙洲、顾锡九等人都是黄埔学生出来的,所以他一说在场的人都哑口无言了。

照理说唐星这么老的资历,官职不可能比一期毕业的李仙洲还低才对。不过唐星早年跟上司张发奎反过老蒋,所以一直被打压,所以才会比自己的学生职位还低。

“副总司令,你这叫灭自己志气涨他们威风。新四军老是跟我们抢地盘,我看这次他们不是想过路,说不好就是来抢地盘的,万一是假道伐虢怎么办?到时候谁能付得起这个责任?”顾锡九有着堂哥顾祝同撑腰,就不怎么尊重唐星。

众人的争论,位于上首的李仙洲没有说话,而是在那不知道想什么。现在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就把希望的目光看向了沉默的李仙洲,两边都希望他开口支持自己的观点。

“诸位,我们28集团军的一直在皖北、豫东待着的任务你们也知道。我们其实并不是要在这里久待,委员长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越过陇海线,进入山东,与于司令的部队汇合。

就在李仙洲在那认真地想着说辞时,突然被从外面建立的士兵打断了,“总司令,新四军的许司令给你送来一封信!”

“新四军有姓许的司令?”李仙洲知道新四军有什么军分区的说法,大小都给自己安个司令,所以对于他们的情况有所了解。

“总司令,是许继慎!”来人回答道。

“什么?是他?信在哪?”李仙洲惊讶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