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六百零一章 兴安岭雄风(一)

红色帝国1924 第六百零一章 兴安岭雄风(一)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王以哲的请求,彭得淮最后还是答应了,毕竟也不算多为难的事。很快王以哲就接到了新的命令,将出任外蒙军区副司令,辅佐李振华,协助外蒙部队进入东北。

其他的以独46师为基础成立第16纵队,萧克担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吴克仁担任纵队副司令员。麾下下辖46、48、49三个师,不过后面两个师将在进入东北后,由大兴安岭地区的抗日联军和那近万名于学忠部拉来的东北籍士兵编成。所以此时16纵队就只有一个独46师。

除此之外,跟随46师一起前往外蒙的部队还有武庭的独一师,要进入东北,肯定不能忘了武庭。武庭是李卫国扶持的朝鲜军方代表人,在朝鲜独立同盟的影响力很大,麾下的独一师就有大量的朝鲜人。

武庭也因此放弃了第三纵队副司令员一职,担任新组建的朝鲜独立纵队司令员,朝鲜独立同盟执行委员长金斗泰担任政委。整个独立纵队士兵皆由朝鲜人以及朝鲜族人组成,军官则是混合组成,八路军派出的军官将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八路军中的朝鲜籍干部并不多,而且作战指挥的也就武庭的职位最高。中层指挥员也很稀缺,必须由**人员先去过渡,等后面朝鲜籍干部能独当一面后,才把军权移交。

当然这也有私心,无非就是让这支部队亲中,不然**这么到来扶持对方干嘛?难道像前世几个金家胖子没事老给中国添乱。

不过跟16纵队一样,即将北上的朝鲜独立纵队人数并不多,整个华北以及西北的朝鲜籍人员一共也就一万人出头。这包括了军队、以及文职人员,这次北上,可谓把**下面所有的朝鲜籍人员都给调走了。

不过好在东北地区有着数量不少的朝鲜族人,只要进入东北,朝鲜独立纵队的规模就能很快的扩大。

初秋的阳光照耀在外蒙大地上,温暖的阳光下,一望无垠的草原已经开始泛黄,虽然白天的温度仍然不低,不过赶之前不时还是有冷风刮来。

古老的桑贝子城(原乔巴山城),在这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显得很突兀,也很渺小。即便是站在桑贝子城楼上,面对这片草原,吴光浩仍然觉得自己很渺小。

外蒙本就人烟稀少,即便桑贝子是外蒙东部最大的城池,其规模也不过南边的一个较大点镇子。整个城池在八路军重新纳入治下时,也不过六千多人,其中还有一半是日本人、以及被日本人抓过来的东北人。现在整个城市的店铺,也不过两家酒楼,几个杂货铺而已。

现在八路军进驻桑贝子之后,整个城市才变得热闹起来,本来只只有几千人的桑贝子城一下涌入了两万多名八路军士兵。

外蒙的战斗不像正在进行的山东战斗一样,这里地广人稀。虽然吴光浩利用机械化部队推进速度奇快,但在几个礼拜前收回桑贝子之后,便停止了进攻。

不是吴光浩打不过日军,而是后勤的原因。

后勤是在外蒙的八路军和日军共同面临的问题,这里的战斗在日军进攻河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打到现在打了差不多半年,最开始是八路军惨败,然后进入了相持阶段,随着李振华入主外蒙,外蒙八路军的实力大增,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才把日军慢慢赶出外蒙。

现在日军在外蒙已经没有多少力量的存在,毕竟没有了较大的城市作为桥头堡,日军进攻失去了跳板。

反之,随着桑贝子等地收复,八路军有了进入东北的桥头堡,靠近东北的这几座较大的城镇自然就成了八路军的跳板。这几个礼拜的时间,八路军都在往桑贝子等地运送物资,把抓获的日伪军俘虏,以及之前在日军进入外蒙后向日军投诚的那些人也都被征集起来。

桑贝子之前本就是日军的一个重要基地,虽然日军只在这里待了半年的时间,不过却修建了不少防御工事。跟华北等地的防御工事没法比,但在外蒙,都算得上坚城。这就能看出日军的野心,想趁机把外蒙收入囊中,可惜最后还是没有得逞,白白便宜了八路军。

日军自从几个礼拜前被击败后,外蒙东部就很少见到日军大部队,只有偶尔从呼伦贝尔地区飞来的飞机来骚扰一下八路军。日军之前在桑贝子也有野战机场,虽然走的时候被日军破坏了,不过经过几个礼拜的修复,也恢复了作战能力。

所以吴光浩才敢这么大胆地在城楼上站着。吴光浩虽然不是第一批进入外蒙的人,不过也在外蒙待了一年多,现在的他皮肤也被晒得比以前更黄了。特别是冬天,外蒙风又大,而且还下着很大的雪,最大的时候那个雪都能没到膝盖。还好吴光浩体验过苏联的冬天,不然他还真不一定适应。

城外,不少八路军士兵正守着那些俘虏干活,桑贝子城太小,现在两万多名八路军士兵住下都显困难,要是等后续部队到了之后,连住都是个问题。

外蒙没有森林,除了戈壁、荒漠就是草原,建个房子这些都很困难。搭建帐篷倒是容易,不过不太安全,要是日军飞机来炸一下,立马就玩完。不过中国人可是出了名的会建东西,虽然你让这些八路军修建高楼大厦估计修不出来,但建平房,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在桑贝子城附近,八路军临时修建了几个大型砖窑,反正附近有煤炭,泥土就地取材就行。要是靠八路军自己干,或许太麻烦,而且会影响训练,不过吴光浩手上有大量的俘虏,用来干这些活正好不过。

“吴军长?吴军长?”徐海冬看吴光浩在那发呆,声音就大了不少,对方回过神来才继续说道,“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发呆?我看你怎么忧心忡忡的样子,现在我们不是把日军赶出了外蒙,应该高兴才对啊!”

吴光浩回过头来,看见来人是徐海冬,语气也很客气,“原来是徐司令,你怎么来城楼了?”

徐海冬现在是第九纵队的司令员,论资历或许比他老点,不过他因为走的新兵种的路子,发展的比对方快。但现在两人在合作,两人自然要多交流,保证能认真执行李振华下达的命令。

徐海冬回答道,“闲来无事,来领略一下草原的风光,顺便视察一下部队,看看工程进展如何。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为何你一直皱眉?是因为要面对关东军主力吗?”

吴光浩倒是对徐海冬观察人的能力感到惊讶,平淡地说道,“要是一年前的关东军,或许我还真有没把握。现在的关东军战斗力比一年前差了很多,大量的精锐外调,虽然还有着几十万之多,不过我们又不是一次性面对这么多人。

担忧肯定是有,不过我并不是在想关东军。”

徐海冬有点疑惑,好奇地说:“那吴军长所想何事?”

吴光浩没有明说,而是看了看北边。

徐海冬恍然大悟道,“你指的苏联?”

吴光浩点了点头,“日军现在的颓势已经很明显了,华北方面被我们打的节节败退,在太平洋上好像也不好过。

不过北边的邻居真的挺担心的,或许我们不久之后会跟这位邻居兼老大哥打一仗。”

“苏联的确是一个野心极大,而且说话不算话的国家。”对于苏联,王以哲深有同感,“不过现在他们不是还跟德国人打仗吗?德国可是强国,苏联现在虽然挺过来了,不过它有余力跟我们打吗?”

吴光浩摇了摇头,“徐司令或许不知道,苏联短时间内肯定不会直接动手,不过他会扶持别人。

当初收复外蒙的时候,乔巴山等一部分原外蒙分裂分子逃到了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外蒙可是出了不少人去帮助苏联的,人数大概有一万多人。

苏联或许不会直接干涉,但是肯定会支持乔巴山回来闹事,甚至可能让苏联军队打着外蒙军队的旗号来帮忙。

现在苏联已经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压力远没有之前那么多,分出几万军队还是没问题的。我们现在正在跟日军作战,而且还即将进入东北,我担心我们进入东北后,外蒙的力量空虚,可能会让苏联人钻空子。当年北洋政府就是因为被当时沙俄钻了空子,徐树铮一死,外蒙就在那闹事。

我在苏联待过,知道苏联的底蕴,还有他们的民族性格。而且斯大林的威望极高,按照总司令的说法就是典型的斯拉夫人、大国沙文主义的代表。”

听到是这个原因,徐海冬笑了笑,没有吴光浩那么担心,这让吴光浩也有点奇怪。或许看到了对方的疑惑,徐海冬才解释道,“吴军长,你真的太过担忧了。

你或许还不知道吧,总部那边已经决定把三纵队和15纵队各一部调到外蒙来,现在已经在出发的路上了,快的话,半个月就能到我们这。

这是今天早上发来的电报,你不会没看吧?”

徐海冬这才把成立16纵队以及朝鲜独立纵队的事说了一下,这个消息也不是什么秘密,不过今天才刚刚发到他们这里。徐海冬估计是吴光浩出来时没有看今天的电报,不然不至于不知道这件事。

“真的?”吴光浩惊讶道,“我一大早就出来视察,之前下面说有电报传来,不过我看不是紧急军情,就打算回去再看。

他们要是来了,那倒是好了不少。看来总部的意思可能今年就要进入东北,不然不会这么快把这两支部队调过来。”

听到这个消息,吴光浩当即就猜测到了总部的意图。对于王以哲的事,他知道一些,本来以为对方会在华北战事结束的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调来,没想到现在就下了调令。

既然这封调令下了,又要成立两个新的纵队,这就必须提前进入东北。不然两个纵队各自只有一个师,兵力根本不多,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

“抗联的同志终于要迎来希望了!”徐海冬看着东北方向感叹道。

若是从九一八开始算,抗联及其前身,一共在东北坚持了12年,今年都是第13年了。而且东北不像关内,东北人口太少,日本人在东北的渗透在九一八之前就有几十年地时间。

所以在九一八后,别看当时抗日义勇军发展十分迅速,不过很快就被日军瓦解。仅仅抗联坚持了下来,不过现在也都被日军赶进了山里,活动范围被压制的很惨。

抗联第二、第三路军还好点,因为靠着苏联和外蒙,早期得到不少援助。不过后来跟苏联关系恶化后,第二路军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39年的抗联将士人数还有七万多人,但是现在估计不到六万,而且大兴安岭地区的第三路军占了近一半。其他两路军损失都比较大,特别是杨靖宇的第一路军,从39年的三万多人,降到了不足两万人。

抗联日子一直好过的也就第三路军,虽然之前的实力不怎么强,不过一直有援助,加上所处位置也是日军防守的薄弱地区,发展虽然不快,却很稳。

这次吴光浩等人能这么顺利赶走日本人,就是因为得到大量武器弹药援助的第三路军在日军后方大肆捣乱。

吴光浩也深有同感,“的确,他们独自在东北坚持了这么久,真心挺佩服他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