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六十七章 南昌起义以及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色帝国1924 第六十七章 南昌起义以及工农红军第四军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江西南昌,武汉起义撤出来的周恩莱与叶剑音、叶挺、刘伯成、贺隆等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南昌起义’,这个时空,由于李卫国的影响,率先在武汉发动了起义,占领了武汉三镇,顿时海内外非常震惊。虽然最后在敌人四个军的围剿下,被迫撤出了武汉,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也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武汉起义之后,中央开始策划更多的武装起义。在江西当面,党中央本来打算依靠手中掌握的革命武装,联合以张发奎为首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实行土地革命,回复革命根据地。但是在武汉起义后,张发奎便与汪精卫联系变得密切起来,并开始在第二方面军迫害gcd人。周恩莱几人便立即上报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手中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在南昌发动起义。

中央鉴于应该发动更多的起义响应武汉起义,于是就命令领导过武汉起义的周恩莱与李立山、澎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莱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此次起义。预定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24师、第10师,第二十军全部(贺隆的部队),第四军第25师第73团、第75团以及朱得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一共2万余人(不包括蒋先云武汉起义撤出来的1万余人,此时的蒋先云的部队驻扎在湘赣交界的幕阜山与九岭山中间的修水、渣津等地修整,由于刚掏出唐生智部一个军的围捕,又距离南昌200公里远,所以就没去参加南昌起义)。并且在7月13号上述不在南昌的部队都已到达离南昌不到50公里的地方。

此时也就是7月13号,已经到达南昌的周恩莱等人正在召开会议,并组成了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此时国民政府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三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7月16日举行起义.

起义当天,7月16日2时,在周恩莱、贺隆、叶挺、朱得、刘伯成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7月17日到达南昌集中。

起义成功后,也就是7月17号这天,南昌市各界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胜利。

南昌起义后,听到这个消息的汪精卫气得快要发疯了,之前一个gcd的武汉起义就让他脸面大失,现在又爆发一个所谓的南昌起义,偏偏这两个还都在武汉政府的统治之下。当然他不知道还有一个咱们太祖的秋收等着他呢,不过到时候他应该已经不是武汉政府的主席了。气急败坏的汪精卫急零张发奎以及朱培德率部向南昌进攻。

在得知敌人准备大举进攻南昌,起义部队便依照之前制定好的撤退计划,分批撤出南昌沿着抚河南撤,争取伺机攻入广州,还是幻想攻占大城市。至此南昌起义便宣告结束,剩下也就是起义部队在那东逃西窜,直到明年由朱得和贺隆分别率领剩下的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在湘赣边界混得风生水起的毛委员、蒋先云的部队汇合,当然这是后话了。

就在南昌起义爆发的同时,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武当山下李卫国的部队正在召开一场非常大的会议。

十堰城,一场关乎整个鄂西北部队的会议正在一个比较大的院子里召开。这个会议场所所在的房子原来是一个大地主的宅子,之前因为勾结反动武装想颠覆gcd统治下的十堰市,北情报科察觉后,直接抄家了,财产没收,地主的家人都被发配去挖矿了,这所大宅子就被当做了李卫国的指挥部。反正够大,占地数十亩,大大小小的房间有上百间,于是李卫国就把前院当做了指挥部,后院则是李卫国等几个主要领导人住的地方,一家一个独门小院,住着正合适。

宅子现在的名字是:中-共陕鄂特区委员会。宅子大门有着十人手持冲锋枪的士兵执勤,大门往里走,就是一个有着半个足球场大小的院子,此时的院子则是摆着众多的桌椅。椅子上则是坐着李卫国下面团级以上的军官以及所辖各市县的党组织领导人。而主席台上则是坐着从中间往两边数,分别是李卫国、恽代英、聂荣真、徐向浅、陈更五人。而李卫国则是正在主席台上讲话。

“同志们好,在座的都是我党在陕鄂特区的团级及以上军官、各县市主要领导人。自七月一号,在我党中央的指挥下,我们在武汉举行了伟大的武汉起义,虽然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我们现在被迫退居在此。但诸位不要灰心,我相信在党的指挥下,我们会在这里壮大,建立一个强大的根据地,这需要我与在座的诸位共同努力。”李卫国在台上用着充满斗志的语气在那讲着,表情十分坚定,让下面的听的人都无比激动。

“接下来,由恽代英代表党中央以及陕鄂特区委员会宣布接下来的任命,大家鼓掌!”在讲话结束时,李卫国则引出了下一个人的讲话,听到李卫国的介绍,下面的掌声瞬间便响起来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恽代英从自己的座位上,慢慢的站了起来,手上拿着一封新的任命。

“同志们好,我在此代表党中央以及特区委员会在此宣布接下来的任命。

第一项任命。根据党中央指示,鉴于湖北革命形势的发展,现成立陕鄂特区委员会。其中,林育南同志出任特区委员会书记(同时也是湖北省委书记,现在汉口租界,负责武汉的党务,特区的书记只是挂职),李卫国同志出任特区委员会副书记,并代理书记处理日常事务,恽代英同志、聂荣真同志、徐向浅同志、陈更同志出任特区委员会委员。

第二项任命。鉴于现在陕鄂特区所辖部队编制混乱,现根据委员会商讨,作以下任命。首先部队番号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李卫国同志出任军长、陈更同志出任副军长、徐向浅同志出任参谋长、聂荣臻同志出任党代表(恽代英主要负责党组织以及政府工作)。第四军下辖三个师,分别为教导师,红一师,红二师,红三师,每个师下辖四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

其中教导师师长刘明,副师长李东,参谋长蔡申熙,下辖教导团、一团、二团、三团、炮兵一营;

红一师师长为李振华,副师长刘志单,参谋长卢德铭,下辖四团、五团、六团、七团、炮兵二营;

红二师师长黄公略,副师长林标,参谋长贾恩溢,下辖八团、九团、十团、十一团、炮兵三营;

红三师师长王尔琢,副师长粟玉,参谋长李泽辉,下辖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炮兵四营。

除此之外还有军部直辖的警卫旅,旅长唐亮;特别作战大队(可以理解为特种兵,人数只有不到90人),简称特种队,队长陈川(主角同乡,但不是出于黄埔军校而是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后在大学里深造过);何东(之前的辎重团团长)出任后勤部部长以及兵工厂负责人;情报局局长丁晓鹏。。。。”

随着恽代英的讲话慢慢展开,也揭开了这支部队新的一页。

此次李卫国直接把队伍改成了工农红军(提前盗用),军队旗帜也改成了镰刀加锤子,这部队的称号以及旗帜在经过党中央同意后开始在各个根据地普及,‘红军’一次也就正式出现在了民国的历史。

这次李卫国的手下的部队编制基本都打乱了。其中由于潜江一战,队伍被打掉一半的第三旅、第五旅则是直接合并成了新的第三师,但副旅长林标却被调离至第二师任副师长;之前徐向浅的27师的一部则与教导团组成了新的教导师,另外三个旅则是合成了两个师。

但无论怎么改变,李卫国对于部队的掌控力确实一直没变,整个红四军的军官都是他的老部下,营级及以上的军官90%出自黄埔军校。虽然以后肯定会有很多其他的农民武装会加入这支部队,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卫国的部队将是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两大集中地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后面即将成立的中央苏区,在那有着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莱、叶挺的老独立团、蒋先云的部队。

两个根据地的黄埔学生也有着不一样的境况,李卫国这边的则是黄埔系占着绝对优势,即便是后来李卫国用尽办法去平衡;中央苏区则不是,那里的军官来源就比较多了,黄埔学生虽然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并不占据主导,有些时候反而被打压。这也就导致了中央苏区的派系纷争要比李卫国这边更多、更激烈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