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壮士出川,我穿越到了抗战第一线 > 第234章 欣欣向荣

根据地的建设绝对是个大工程,并且是分门别类,内容相当复杂的大工程。

如果温三一点经验都没有的话,就算忙到死,也是抓瞎,很多事情就算想管也管不过来。

好在温三可以抄作业,这是他作为穿越者的特权。大方向,是怎么跟当地百姓把关系搞好,怎么修正农改政策。

内部则按照之前设定好的方向,具体细化,将具体的事情,交给具体的人去做。有效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可能事事都要温三亲自来管。

基本上,温三只要把控方向。方向没有错,根据地的发展就不会出问题。

至于外部原因,那不在温三的考虑范围之内。不管是跳脚骂娘的国府,还是虎视眈眈的小鬼子,现在都影响不到这个地方。

这期间,最高指挥官确实试图与温三取得联系,想要修复这段已经破裂的关系。国府高层甚至公开申明,关于将温三所部开除**作战序列的事情,那是唐某人办下的糊涂事,与国府高层无关。

现在唐某人都已经成为了二鬼子,成了人人唾弃的汉奸!他之前那些做法,更是作不得数了。

温三对于国府这种反反复复的行为完全无感。某些高层有利的时候跑得比闻到腥味的鲨鱼还快,若是遇到什么麻烦,他们闪得也比谁得快。

换句话说,这叫道不同,不与为谋。

温三虽然没有什么太远大的志向,但是打鬼子这件事,必须是认真的,而且还要全力干好!

当第三批人进入温三根据地的时候,人员一下子就变得充足了起来。原本好些空白地带,都被填充了进去。

当地老百姓也跟他们快速融合,毕竟是一衣带水的华夏子孙。哪怕有些人因为文化原因,见识有限,认知也有限。依然不耽误他们融合到这个大家族里面来。

老百姓的想法非常的朴素,谁对咱们好,咱们就听谁的,帮助谁。

人员充足,很多架子也快速的搭建了起来。部队除了练兵之外,帮助根据地建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不管是主力部队,还是新兵都非常的积极,整个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等到川中父老把子弟兵送到温三手中的时候,部队更是快速接近了五万。这期间有不少青壮加入了这支光荣的革命队伍。包括一路跟过来的老百姓,以及当地的老百姓。

温三的根据地也一下子扩大了近三分一的地盘。以指挥部为中心区域,周边驻扎了很多老百姓。部队而是有效分布各个方向而,形成拱卫之势。收得拢,放得开!

防御机制相当的灵活!

这期间,朱明远带的那批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地的商业很快就高效的运转了起来。他们撒出去人也和根据地取得了联系,这里不再是闭关自守,很多物资都向根据地汇集拢来。

特别是日常生活用品,生活物资,粮食,药品,甚至包括一些武器装备,都送进了根据地中。

目前来看,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温三不是固步自封的人。他明白国内的基础还是太薄弱了,光靠从国内抽血是改变了不现状的。所以温三让朱明远的人去积极的接近那些列强。

这些利益至上的家伙,只要让他们看到足够好的希望,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很多技术都是可以引进的。

只不过这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地在建立起来一个月之后,终于与很多国际友人,海外华侨联系上了。

他们利用自己的渠道,将很多物资,技术,和人才都送了过来。其中还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车床,以及各种工具设备。

温三心心念念的装备生产线,终于有一些眉目了。关于武器,温三的知识储备并不多,但是他对老大哥的AK是深有印象的。

国内某爆款游戏深度解析过这支结束简单实用,稳定性强,又非常耐造枪支。温三虽然没有直接拷贝该枪的数据,但很多东西是真的知道。

他用了几天时间,将自己能回想起来的一切榨干净,说明一个大致的研发方向,最后交给那些专业的军工人才去努力了。

温三相信,有自己提供的详细资料,研发的过程不可能会走很多弯路。说不定有个一年半截的时间就能搞出来了。

再经过使用过程中快速改进,很快就能成为一款成熟的拳头产品。不但可以装备自己的部队,还能在国际上赢得好的口碑,以此换取国外的先进技术。

根据地的发展是多元化的,齐头并进并不现实。人才的偏向性也非常大,某些方面有很专业的人才,发展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前期根本没有瓶颈。

而有些方面则要从头开始摸索,这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温三主抓的还是战斗部队。

营级以上的指挥官,定时进行战略战术方面的培养。高级指挥官方面,温三这边真的太欠缺了。

温三需要的是师长,旅长一级的指挥官。现在他手上的部队这么多,连个合格的旅长都挑不出来。这对温三来说,绝对是一个痛点。

虽然他现在还能直接指挥营团一级的部队进行作战,可队伍的编制越来越大,兵也越来越多。必须要形成更大的作战编制,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下级指挥官的能力也要跟着提高才行!

温三要把自己脑子里的那些先进的作战理念都灌输给手下的指挥官。所以他开办起了一个高级指挥官的培训班,营级以上的部队主官,必须定期进行学习。

然后他们再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手下的连排长。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氛围,稳定的成长模式。

连续一段时间培训下来,老万、林良国、王志兵、丁大毛、李白沙、张云涛,张国顺,王强等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温三除了给他们讲战场态势,战术应对之外,最主要还是讲战略决策。

大兵团作战,战略部署和预判才是最重要的作战手段,也是占得先手的重要契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