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壮士出川,我穿越到了抗战第一线 > 第557章 民心所向,强推教育

温三团体军事扩编造成的影响确实不小,不光是各大势力都密切关注着这边的变化。国外列强,以及小鬼子这边,也是非常的上心。

同时在各大媒体上,也作了重点的报道,各种分析更是满天飞。

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言论,温三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他明白,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别人才会关注你。

这是他,包括整个团体,都必须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其中更是存着不少问题,都需要着重去解决,把内部矛盾解决好。外部的压力对付起来,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热论之后,热度也就慢慢的降了下来。温三着力解决了一些居心叵测的,准备在内部搞事的家伙,很快就稳定了内部的军心。

各部队之间也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作战序列的归属权限也被快速理顺了。

总的来说,营团级以上的指挥官,都是温三的核心骨干。各城市的管理层,大多数也是从根据地出去的。

当初朱明远在首府搜罗了一大批的人才,现在他们的作用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了。

温三口碑也成功建立起来,虽然仍有不少人在背后诋毁他,骂他是新型军阀的代表人物。但是这样的声音并不能得到广大老百姓的认可。

老百姓们可以没有文化,也可能没有见识。但是谁在真正干实事,谁真对老百姓好,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一点儿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看看温三统辖的区域内,他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从城市管理,到农村帮扶,以及最重要的土地改革等等行为,哪一条不是奔着咱老百姓去的?

这事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摆在明面上的。任凭这些人口吐莲花,也很难抹黑温三整个团体的功绩。

再看温三的部队,作战能就不说了。看看他们对老百姓态度,绝对不会象那些陈旧的军阀,也不象国府高高在上。

口号喊得很是响亮,真遇到问题的时候,却是不把老百姓的生命当成一回事儿。

强迫老百姓参军,抓壮丁那是常态。可人弄到部队之后,各种后勤又跟不上,好些士兵上了战场,连枪都没有摸过几次?

他们只有在对付老百姓的时候,才能‘显露’自己的能力,各种破事儿,是真没少做。

再看看温三的部队,在这方面管理相当的严格,因此被处理的士兵可不少,基本上做到了露头就打。

各方面的表现,温三的部队真的算得上是人民的子弟兵。遇到困难,基本都会上去帮一把。

这些东西虽然不会被拿到明面上来说,但是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这也就是他的地盘上,人口得到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周边的地区,都感受到了温三团体巨大的虹吸效应。从老百姓,到士兵,再到大量的有识之士,都愿意往他这边跑。

人口优势和人才优势也就快速的体现了出来。

“司令,根据下面人报告,最近我们这边的人口增长非常快速。根据地的人员已经突破四十万了。周边的土地都被开发了出来,新开了很多农田和工厂。”

“徐州地区的人口增长更是超过了六十万人,周边的几个城市,人口也在快速的增加之中。”

老万将市政方面传来的消息,直接摆到了温三的面前。

人口快速增加,意味着他们想要扩充兵员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同时也会促进经济繁荣,快速解决资源问题。

“教育的问题推进得怎么了?学校选址可以把要求降低一些嘛。我们现在有足够多的人才,但是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文化,好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起。扫盲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温三在半个月前就提出在各地开设学校的事情。这个年代,好多老百姓真的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部队里好些指挥官,都是大老粗。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

学习文化是绝对有好处的,全面推进扫盲教育,是温三的初步想法。

想要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文化知识并不现实,但是进行基础扫盲教育,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这可是一项长远的计划,可以说对整个辖区内的老百姓,都是有利的事。

在这个年代,大部分老百姓是没有读书习字的机会的。可以说,那年头的能上学的,基本都是有家底的地主乡绅。有钱人,才有那个机会送自己的子女去上学。

普通老百姓,能认几个字就不错了。好些人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

扫盲教育看起来确实有些吃力不讨好,投入也很大。并且在短时间内,根本体现不出什么作用来。

但是温三心非常清楚,这绝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

在提高辖区内老百姓文化同时,也在树立整个团体的向心力。

只是在办学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个就是学校的场所,就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

温三的想法就是一切从简,将那些收缴的大宅院拿出来,稍加改造一下,就能作为学校的用地。

下面小镇则可以更简化一些,一些小院子,甚至一些祠堂,都可以拿来使用。

温三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总结出来,然后让下面的人去实施。就算遇到一些困难,也要想办法进行克服,解决。

在他的强制推进之下,学习之风很快就吹进了各个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人去宣传,去动员。

从适龄儿童,到30岁以内青年,都可以去进行扫盲学习。

这样的事情,自然引起不小的震动,好些人都觉得温三这是小题大作,在浪费资源,浪费人力物力。

但是温三的态度很坚决,强调各个地区的市政管理人员,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着重抓好,不允许敷衍了事。

随着事件的深入,温三提出的扫盲教育还是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认可。特别是很多老百姓,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读书,哪怕多认识几个字,也是一件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