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51年:隐居深山建立超级家 > 第220章 上岸前的安排

重生51年:隐居深山建立超级家 第220章 上岸前的安排

作者:道韵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1:36 来源:泡书吧

又过了两天,杨军的游艇,距离上海已经只有不到200公里,如果加速,明天上午就能到,但是,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他打算先在海上漂几天。

首先,就是驯兽,他的金雕和海东青,虽然非常牛,但是,毕竟隐居地的山谷太远,能不能准确的找到方向,还是个未知数。

在海上的时候,杨军就经常训练它们观测路线和方向,目前,已经可以试一试了。

这一天,雷恩找了一处海域,比较隐蔽,也很平静,停了下来。

杨军看着玉帝,和雪皇后,用手抚摸着它们的羽毛,两只小家伙非常的粘人,不停地用小脑袋顶着他的脖子,这是它们表达亲密的表现。

拿出一个小皮甲,用非常柔软的鹿皮薄层制作的,套在它们身上,非常合身。

这个皮甲可以装信件,或者不超过1公斤的物品,这是它们第一次远距离飞行回家,所以只带回去一封信。

又拿出一只小布兜,绑在皮甲上,里面是它们的食物,可以在飞行时,吃点东西,维持状态,可以免去捕猎的时间。

一挥手,四只海东青冲天而起,玉帝一马当先,带头飞向北方,目标,大兴安岭。

两只金雕不跟它们一路,因为速度差距太大,所以,是第二批出发的,装备什么的也是不差的,接下来,就看它们的成绩了,如果没成功,那就麻烦了,还需要再重新识别一次路线。

但是,他很有信心,海东青的属性摆在那,怎么都不会失败的,金雕的经验非常丰富,应该也没事。

这一等,就是十几个小时,到了晚上9点多,杨军才看到玉帝它们回来,看着它们身上的行囊,脸色一喜。

好好伺候了它们,鲜美的蓝鳍金枪鱼肉,被他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喂给它们,顺便,脱下了它们的皮甲和行囊,拆开一看,有一封信,和四个小布袋。

信里写满了金灵儿姐妹对他的思念和担忧,还有山谷内发生的事情,动植物的变化,工程的进度等等。

还有管家对他做的一些汇报,主要集中在山谷内的事务安排,和所缺乏的物资,不可生产的物品等等,希望他回去的时候带上。

最后,四个小布袋,就很特别了,它们是杨军离开后,山谷内出产的异种水果,产量不高,金灵儿就选了四公斤,让海东青带了过来。

有心了,他很开心,人在千里之外,却能感受到这浓浓的思念,哎,可惜,自己终究是要走后宫路线,不能一心一意的对待她们,心中有愧,只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尽力弥补。

又过了一天,两只金雕也回来了,带来了山谷的果蔬,杨军自己都不舍得吃,当然不会分享给别人,哪怕是忠心耿耿的雷恩,都不行。

这件事办完,接下来就是分头行动了。

他是这样计划的,他这一路,雷恩一个人跟随就行,剩下的17人,需要开着船,按照他给出的藏宝地点,去挖掘宝藏。

这几天,杨军把4个较大的宝藏画了出来,非常的详细,地理位置,地形图,周围的情况,如何进入,有什么危险,大概有多少价值的宝藏等等。

这些资料当然都是靠金手指来解决的。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是因为距离,和获得难度相对较低。

毕竟,他们只有17个人,装备的都是轻武器,最好还是找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挖宝藏,更安全。

就像印度神庙的那些黄金宝藏,获取难度太大了,周围全是人,怎么挖掘,只能等以后再说吧。

他经过计算,17个人,挖掘这四个不同地点的宝藏,需要最少4个月的时间,很宽裕了,正好。

......................

1953年8月12日

杨军带着雷恩,来到了上海,这座城市,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个巨无霸,就像帝都一样,对他一点都不友好,在前世,在这里打工了半年,最后发现,挣的钱,还不够吃饭,生活开支。

半年打工,打了个寂寞,现在还记得,他当时骂骂咧咧的连滚带爬的离开上海,还发誓,以后死都不来。

现在,有点打脸了。

但是,自己貌似已经死过一次了,瞬间心情好了很多。

走在1953年的上海,真的让人很惊喜,一切都那么新奇,没有后来的摩天大楼,也没有21世纪的那种拥挤和杂乱,反而充满了情调和诗情画意,当然,也缺少不了那种金玉满堂的铜臭味,毕竟,现在还没到清扫一切的时候。

再过几年,你且看看。

1953年的上海,是新Z国成立后的第四个年头。当时,上海已经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之一,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也在快速增长。

经济:上海的经济在1953年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是中国最为繁荣和富裕的城市之一。当时,上海的主要产业包括纺织、机械制造、轻工业和建筑业等。此外,上海港也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对中国的对外贸易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上海一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1953年也不例外。当时的上海有许多文化名人和活动,如钱钟书、张爱玲等着名作家,还有一些着名的电影制片厂和艺术机构,如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馆等。

建筑:1953年的上海已经开始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阶段,许多新的高层建筑和公共设施陆续建成,如外滩的新大楼、新天地购物中心、上海体育馆等。

生活:上海的居民生活水平在1953年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城市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得到了改善,城市中的公园、文化娱乐场所、商场等也越来越多。

在人口方面,在650万到800万之间,具体还不清楚,主要是这个时代还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民间的户籍制度还有疏漏,所以不是很准确,但是,这个数量,在世界范围,都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大都市了。

(下面是50年代上海的照片,在这里,我说明一下,每一章的正文,字数都在2000字以上,图片多少并不影响字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