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51年:隐居深山建立超级家 > 第859章 灯光,能源,菌群

重生51年:隐居深山建立超级家 第859章 灯光,能源,菌群

作者:道韵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0 12:11:36 来源:泡书吧

动植物能不能生存,最基础的就那么几样,只要满足了,就基本不会出问题,空气,水,光源,温度,和有益微生物菌群。

最重要的空气解决了,水更不用说,金手指一搜索就知道哪里有水,不管是打井,还是联通其他地下水,都是可以轻松解决的。

只有光源,和温度,较为棘手。

人工灯光是一个解决方向,但是,想要模拟出太阳的全光谱,可不是现在这个时代能完成的,就算是21世纪,一套全光谱灯光也不便宜,轻则几百,重则上万。

千万不要以为随便一个电灯泡就能解决,太阳的光线包括了整个可见光谱,从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到紫色的颜色。

这些颜色组成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有颜色,此外,太阳的光线还包括了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可见的光谱,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短,红外线的波长则比可见光长,太阳光的紫外线部分有害,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引起皮肤癌等疾病。

如果灯光没有解决好,异化动植物肯定是无法正常生活的,就算勉强维持,也不可能产生有益进化,毕竟,就连紫外线都没有了,还想什么呢。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搞一个生态圈,真的很难,尤其是搞封闭隔离的情况下。

如果是在地表,一切都好解决了。

但是,也不是没有坏处,起码,这地下的优点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1,就是足够安全,地下1000米,就算翻了天也影响不到地面。

2,节省了大半的建设时间,和精力。

3,坚固,耐用,不用担心这个生态圈会因为时间的原因腐朽,损坏,只要日常维护跟得上就行了。

.........

杨军没打算搞一个纯自我运转的生态圈,自己的需求很明确,就是把这个小世界的所有物种全部弄成异化品种。

也不会让它们自相残杀,吃的喝的,大部分还是靠山谷里的人来投喂。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异化动植物相互之间产生熟悉感,生命磁场相互融合,习惯其异化血脉,然后,通过时间的流逝,自我产生进化。

这种方向是完全可行的,俗话说的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或者是,龙不与蛇居,不管形容的到不到位,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周围都是异化生物,它们就会习以为常,然后再次异化的机会,可就大了太多了。

虽然几率还是很小,可相比起外界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杨军预计,应该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就是说,投放一万个异化动植物,一年就能诞生出一个2次异化的。

而他现在所拥有的异化品种,何止三五万啊。

回归正题。

光源这个硬性条件,是必须解决的,好在之前的山谷,是有技术储备的。

要知道,当初为了建设海洋馆,灯光可是花了他好几天的时间来研究,这下正好,在这个基础上,在研究一下,做出更先进的出来。

全光谱灯源,在技术上,并不是很难,有了前世的记忆,和金手指,只要肯花时间,也就几天的事,大不了,十几天。

麻烦的是,能源怎么解决。

12.6平方公里的面积,就是2万亩,就算其中能利用的面积只有6000亩,那也是一个庞大的空间,想要用灯光铺满,有点想当然了。

倒不是不行,但能源就是个麻烦了,总不能在上面再建一个发电站吧,开玩笑了。

经过琢磨,杨军决定,就搞地热能。

地热能的来源是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内部热核反应,即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会产生热能,二是地球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热,即地球自形成以来尚未消散的热能。

地热能的分布与地球的地壳构造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地热能在板块边界、地热活跃的地区、火山地区等地方更为集中。

开采主要通过钻井和地热换热系统来进行,钻井可以将地下的热水或蒸汽抽出,通过地热换热系统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热能。

地热能的利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供暖,温室农业、温泉浴场、地热发电等,在供暖和制冷方面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

杨军打算把地热发电给做出来,主要的技术手段,就是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通过地热发电厂产生可再生的电力。

地热能具有可再生、稳定、持久的特点,不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但是,地热能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面临一些缺点,例如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开采成本较高、环境影响等。

然而,这一切缺点,对杨军来说,都不是问题。

地热资源在金手指面前,全部一目了然,开采成本也不用考虑,那里已经是地下1000米了,就算再深,难道还能再往下1000米吗,几百米就顶天了。

至于开采成本,别闹,杨家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吗?

于是,能源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计算,这个6000亩的生态圈,只需要建5个小型地热发电厂,就基本足够了,毕竟都只是灯光,又不是用来搞重工业,用不着太多的电力。

当然,杨军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建这么大,就算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想要弄好6000亩的生态园,别说500人了,就算是5000人也不是几年能搞定的。

所以,他打算先拿出300亩来,做一个试验场,优先投放几百个普通的异化物种。

有几个原因:

1,是先观察其生活状态,看看哪里还需要改进,如果有问题,可以即使纠正,船小好调头。

2,防止优秀的品种因为初期的不适应而死亡,先让垃圾去趟趟水。

3,自我调节环境微生物菌群,这个东西可是很重要的,每一个生态系统,这是基础,为什么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呢,那就是换一个地方,周围的微生物菌群就不同,那些以亿级别为基础的菌群,如果没有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平衡,放啥进去都是死,所以,需要一些动植物去产生这些。

4,方便后期的建设工程,一步一步扩大,一切都不会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