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558年的天变 > 第291章 朝贡是个好方法

1558年的天变 第291章 朝贡是个好方法

作者:时光的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48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1558年的天变 !

“哈哈哈,虽然这些理由是有些扯,但是在解释他们的来由上,总还算是比那些说自己在山中修仙,不知人间岁月的,来得靠谱一些。”

史文博见黄石扯到了这个上面,于是就问道,“老黄,那你也准备和他们说这一套吗?”

黄石“哈哈哈”的笑起来,摇了摇头,“老史,我要搞个升级版的返乡探亲。”

“升级版的?”史文博和白小黑都有些疑惑,什么是升级版的返乡探亲。

“原来的时候,他们这些穿越主角的返乡探亲都是个体行为,我们呢不是,我准备把它搞成一个‘国家’的行为,我的想法是冒充万里之外的番邦使团,其实也不算是番邦,毕竟我们的国民都是华夏遗民,然后从千里迢迢的化外之地,不远千里给大明朝的皇帝陛下‘朝贡’,这个绝对能让当朝皇帝的好感度爆棚,你们相不相信?”

从15世纪开始,“朝贡”体系就是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是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中国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中央政权的外藩。

而明朝与其他国家的民间外贸活动是完全禁止的,这“朝贡”则成为明代唯一的海外交往途径。这种“朝贡”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官方贸易”,因为很多国家的商人需要中国的商品,民间商贸途径被彻底断绝后,他们不得不借着“朝贡”的名义来中国“做生意”。

因此黄石的地盘要想受到明朝的官方承认,并且能与明朝进行正常的贸易,那么就得按照这一套的国际惯例去行事才行。

“啊,老黄,你也要搞这‘万国来朝’一套啊!”史文博喜欢军事、武器,那么自然对历史也不会陌生,老黄说的这一套,他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因为在大明朝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开始,明成祖朱棣就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

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了现在越南南部的占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

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就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永乐皇帝的在位期间,是“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但是史文博却知道,在这些三十六国中,其实真正的文明国家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东南亚印尼、菲律宾那些小岛上的酋长或是部落首领,有特色的“朝贡”些马和文豹,有的就是直接“朝贡”些水果。

那么难道老黄也想象他们一样,冒充某个番邦小国的国主,然后通过去大明“朝贡”,来骗取明朝皇帝的回礼不成?

因为大明朝的“朝贡”祖制之一,就是确定了“厚往薄来”的原则,要讲究回礼厚重,要讲究天朝体面,所以骗取“朝贡”也成了一个产业,每年都有外国商人冒充“朝贡”的使者来到大明。

当然为了避免外国商人冒充使团,明朝也对“朝贡”的期限、船数、人数、贡品数,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如,对日本,就只允许他每十年一“贡”,每次“朝贡”的随行人员和货物不得超过三船。

而日本自公元1467年起,就陷入了长期动荡、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无法按照惯例派出统一的使团。各个藩国的各大领主们为了取得“朝贡”的机会,也往往发生火拼。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嘉靖二年即公元1523年,也就是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次年,两位日本大领主先后派人来到中国,双方均冒充日本国的通商使来到宁波市舶司,要求和明朝政府做买卖。有两批使者,其中还有中国人,先是互争真伪,接着是互相殴打,趁机焚掠。

对于这一事件,给事夏言就对嘉靖帝说:“倭患起于市舶。”认为如果没有市舶司,日本人就不会跑来闹事。嘉靖帝认为夏言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当年罢去浙江和福建的市舶司,仅剩的广东一司不久也被废止了。

可是,中日双方不但有着巨大的贸易需求,而且两国都有一批专靠海上贸易谋生的人。随着“海禁”越来越严厉,两国之间的走私活动也愈演愈烈了。

而在这个时空,虽然在公元1523年,正德皇帝并没有死,但是因为当时的历史大势并没有改变,所以在正德22年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结局自然也是一样,“海禁”、“海禁”,接着还是“海禁”,这30多年来,除了“朝贡”之外,就只有走私一条路了。

对黄石来说,“朝贡”与走私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完全可以两条脚走路,但是能多一份的官方身份总归是件好事,所以就预谋着如何能利用“朝贡”和大明皇帝攀上关系。

“老黄,这个方法就是成功了,万一大明皇帝他要是像往常一样,给你一堆茶叶和瓷器做回礼怎么办?”史文博想了下接着问黄石。

“嗯。”黄石沉吟了一下,“如果是茶叶,这个对我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价值,那只能在当地转卖,但是如果给我们的是官窑瓷器的话,那么就n值钱了。”

“还有啊,我们去‘朝贡’的目的,可不只是仅仅为了这些的‘小生意’,我们要做的是‘大生意’,是地盘、人口的生意,有了大明皇帝的背书,我们做很多事情就方便多了。”

史文博用手摸了一下自己胡里拉杂的下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朝贡’这件事,就得好好的策划一下了,我想应该要象这样。”

“我们要先准备一份国书吧,再弄个啥外国文字敲个大印!还有啊,国王的书信要用番文版和译文版两种!然后怎么得也要弄一条大海船,不过千万别弄中式的!那就没有神密感了。”

“这仆役加水手军士至少要有五十人吧,还有这个贡礼要体现出我们是一个文明国家、礼仪之邦!如果象你刚才所说,只送上一对的瑞兽长颈鹿,可能会让礼部误会我们是一个野人部落!那就大大的得不偿失了。”

史文博为什么会特别指出这个来,那是因为根据《万历明会典》中记载,明朝的‘朝贡’国分成了好几种。

首先是第一级的“东南夷”,包括朝鲜、日本、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爪哇等18国。

其次是第二级的“东南夷”,包括苏禄国、满剌加、锡兰等44国。

然后还有“北狄”包括鞑靼部的8个部分,“东北夷”包括女真部的2个部分,

最后“西戎”也分成了两类,一是包括西域38国在内的58国是一类,二是包括吐蕃部14国在内的第二类。

这野人部落和文明国家的待遇自然不同,文明国家就能享受多项特殊内容的“最惠国待遇”,比如恩准朝贡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或是使馆人员可以经常性进出驻地等。而野人部落的待遇那自然就会相差悬殊。

“嗯。”黄石点了点头,感觉老史大方向上虽然是考虑错误了,但是其他细节方面的考虑还是不错的。

史文博见黄石点头赞成,大嘴一咧,笑道,“我们可以参考英吉利人马尔戈尼见大清皇帝乾隆,向他进贡两具望远镜,五杆线膛枪,一本动物彩色图鉴,高亮度煤气灯五盏,再加上玻璃试衣镜一面!八音盒子一个,自行车五辆,机械手表或小闹钟3个!最后是非金非玉的牙刷二十把!”

“哈哈哈,老黄,你说我这份礼单怎么样?”

黄石虽然有些不同意的地方,不过不想过份打击史文博的积极性,于是就说道,“很好,不过我不会考虑向他献上线膛枪的,这可是国之利器,因为这大明朝可不是大清朝,对这些军国利器的仿制还是很上心的,万一给他们中的能人提了个醒,对我们将来的事业就又多了一份的麻烦,我们还是换个其他的东西,比如针对这个嘉庆皇帝他个人喜好的方向入手。”

“唉,老黄你怕什么,你就是送给他们一百杆都没有事,以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一天能仿制出一杆就已经是顶天了,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365支的线膛枪吧,在我们的几千几万支的56半,或者你想要自己制造的火帽枪面前算球!”

“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反正还是小心些,多送上奇淫技巧的东西才是上策。这第一嘛,少了这些潜在的风险。第二嘛,也是可以让那些大明朝的士大夫们宽心,让他们以为我们就是那些非洲土鳖。”

史文博见自己的意见没有完全通过,只能嘟哝了一声,“好吧老黄,那你自己拍扳吧,我们听着就是了。”

刚才一直听着史文博说话的白小黑这时也插了一句,“黄哥,史哥,那如果大明朝他不同意我们‘朝贡’呢,怎么办?”

“哈哈哈,虽然这些理由是有些扯,但是在解释他们的来由上,总还算是比那些说自己在山中修仙,不知人间岁月的,来得靠谱一些。”

史文博见黄石扯到了这个上面,于是就问道,“老黄,那你也准备和他们说这一套吗?”

黄石“哈哈哈”的笑起来,摇了摇头,“老史,我要搞个升级版的返乡探亲。”

“升级版的?”史文博和白小黑都有些疑惑,什么是升级版的返乡探亲。

“原来的时候,他们这些穿越主角的返乡探亲都是个体行为,我们呢不是,我准备把它搞成一个‘国家’的行为,我的想法是冒充万里之外的番邦使团,其实也不算是番邦,毕竟我们的国民都是华夏遗民,然后从千里迢迢的化外之地,不远千里给大明朝的皇帝陛下‘朝贡’,这个绝对能让当朝皇帝的好感度爆棚,你们相不相信?”

从15世纪开始,“朝贡”体系就是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是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中国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中央政权的外藩。

而明朝与其他国家的民间外贸活动是完全禁止的,这“朝贡”则成为明代唯一的海外交往途径。这种“朝贡”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官方贸易”,因为很多国家的商人需要中国的商品,民间商贸途径被彻底断绝后,他们不得不借着“朝贡”的名义来中国“做生意”。

因此黄石的地盘要想受到明朝的官方承认,并且能与明朝进行正常的贸易,那么就得按照这一套的国际惯例去行事才行。

“啊,老黄,你也要搞这‘万国来朝’一套啊!”史文博喜欢军事、武器,那么自然对历史也不会陌生,老黄说的这一套,他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因为在大明朝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开始,明成祖朱棣就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

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了现在越南南部的占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

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就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永乐皇帝的在位期间,是“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但是史文博却知道,在这些三十六国中,其实真正的文明国家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东南亚印尼、菲律宾那些小岛上的酋长或是部落首领,有特色的“朝贡”些马和文豹,有的就是直接“朝贡”些水果。

那么难道老黄也想象他们一样,冒充某个番邦小国的国主,然后通过去大明“朝贡”,来骗取明朝皇帝的回礼不成?

因为大明朝的“朝贡”祖制之一,就是确定了“厚往薄来”的原则,要讲究回礼厚重,要讲究天朝体面,所以骗取“朝贡”也成了一个产业,每年都有外国商人冒充“朝贡”的使者来到大明。

当然为了避免外国商人冒充使团,明朝也对“朝贡”的期限、船数、人数、贡品数,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如,对日本,就只允许他每十年一“贡”,每次“朝贡”的随行人员和货物不得超过三船。

而日本自公元1467年起,就陷入了长期动荡、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无法按照惯例派出统一的使团。各个藩国的各大领主们为了取得“朝贡”的机会,也往往发生火拼。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嘉靖二年即公元1523年,也就是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次年,两位日本大领主先后派人来到中国,双方均冒充日本国的通商使来到宁波市舶司,要求和明朝政府做买卖。有两批使者,其中还有中国人,先是互争真伪,接着是互相殴打,趁机焚掠。

对于这一事件,给事夏言就对嘉靖帝说:“倭患起于市舶。”认为如果没有市舶司,日本人就不会跑来闹事。嘉靖帝认为夏言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当年罢去浙江和福建的市舶司,仅剩的广东一司不久也被废止了。

可是,中日双方不但有着巨大的贸易需求,而且两国都有一批专靠海上贸易谋生的人。随着“海禁”越来越严厉,两国之间的走私活动也愈演愈烈了。

而在这个时空,虽然在公元1523年,正德皇帝并没有死,但是因为当时的历史大势并没有改变,所以在正德22年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结局自然也是一样,“海禁”、“海禁”,接着还是“海禁”,这30多年来,除了“朝贡”之外,就只有走私一条路了。

对黄石来说,“朝贡”与走私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完全可以两条脚走路,但是能多一份的官方身份总归是件好事,所以就预谋着如何能利用“朝贡”和大明皇帝攀上关系。

“老黄,这个方法就是成功了,万一大明皇帝他要是像往常一样,给你一堆茶叶和瓷器做回礼怎么办?”史文博想了下接着问黄石。

“嗯。”黄石沉吟了一下,“如果是茶叶,这个对我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价值,那只能在当地转卖,但是如果给我们的是官窑瓷器的话,那么就n值钱了。”

“还有啊,我们去‘朝贡’的目的,可不只是仅仅为了这些的‘小生意’,我们要做的是‘大生意’,是地盘、人口的生意,有了大明皇帝的背书,我们做很多事情就方便多了。”

史文博用手摸了一下自己胡里拉杂的下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朝贡’这件事,就得好好的策划一下了,我想应该要象这样。”

“我们要先准备一份国书吧,再弄个啥外国文字敲个大印!还有啊,国王的书信要用番文版和译文版两种!然后怎么得也要弄一条大海船,不过千万别弄中式的!那就没有神密感了。”

“这仆役加水手军士至少要有五十人吧,还有这个贡礼要体现出我们是一个文明国家、礼仪之邦!如果象你刚才所说,只送上一对的瑞兽长颈鹿,可能会让礼部误会我们是一个野人部落!那就大大的得不偿失了。”

史文博为什么会特别指出这个来,那是因为根据《万历明会典》中记载,明朝的‘朝贡’国分成了好几种。

首先是第一级的“东南夷”,包括朝鲜、日本、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爪哇等18国。

其次是第二级的“东南夷”,包括苏禄国、满剌加、锡兰等44国。

然后还有“北狄”包括鞑靼部的8个部分,“东北夷”包括女真部的2个部分,

最后“西戎”也分成了两类,一是包括西域38国在内的58国是一类,二是包括吐蕃部14国在内的第二类。

这野人部落和文明国家的待遇自然不同,文明国家就能享受多项特殊内容的“最惠国待遇”,比如恩准朝贡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或是使馆人员可以经常性进出驻地等。而野人部落的待遇那自然就会相差悬殊。

“嗯。”黄石点了点头,感觉老史大方向上虽然是考虑错误了,但是其他细节方面的考虑还是不错的。

史文博见黄石点头赞成,大嘴一咧,笑道,“我们可以参考英吉利人马尔戈尼见大清皇帝乾隆,向他进贡两具望远镜,五杆线膛枪,一本动物彩色图鉴,高亮度煤气灯五盏,再加上玻璃试衣镜一面!八音盒子一个,自行车五辆,机械手表或小闹钟3个!最后是非金非玉的牙刷二十把!”

“哈哈哈,老黄,你说我这份礼单怎么样?”

黄石虽然有些不同意的地方,不过不想过份打击史文博的积极性,于是就说道,“很好,不过我不会考虑向他献上线膛枪的,这可是国之利器,因为这大明朝可不是大清朝,对这些军国利器的仿制还是很上心的,万一给他们中的能人提了个醒,对我们将来的事业就又多了一份的麻烦,我们还是换个其他的东西,比如针对这个嘉庆皇帝他个人喜好的方向入手。”

“唉,老黄你怕什么,你就是送给他们一百杆都没有事,以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一天能仿制出一杆就已经是顶天了,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365支的线膛枪吧,在我们的几千几万支的56半,或者你想要自己制造的火帽枪面前算球!”

“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反正还是小心些,多送上奇淫技巧的东西才是上策。这第一嘛,少了这些潜在的风险。第二嘛,也是可以让那些大明朝的士大夫们宽心,让他们以为我们就是那些非洲土鳖。”

史文博见自己的意见没有完全通过,只能嘟哝了一声,“好吧老黄,那你自己拍扳吧,我们听着就是了。”

刚才一直听着史文博说话的白小黑这时也插了一句,“黄哥,史哥,那如果大明朝他不同意我们‘朝贡’呢,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