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558年的天变 > 第355章 我们会有多少工钱?

1558年的天变 第355章 我们会有多少工钱?

作者:时光的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48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1558年的天变 !

会议已经开了三个多小时,虽然基本上都是黄石一个人在那边主讲,但是在台下听讲的大部分人却有些昏头胀脑的模样,因为除了在中间说到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大伙还能提起精神外,这越往后精神就越发不济了,除了正襟危坐频频点头之外,都是两眼发直,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听明白。

其实连黄石自己也在心里嘀咕,他说的这些内容,底下人会听进去了多少。

这时外面响起了钟声,黄石一看手表,已经是中午12点了,知道这食堂已经开饭,于是便说道,“早上的会议先开到这里,下午两点钟,我们在这儿接着再谈工资等级的问题。现在我们散会。”

等黄石走了出去,这余下的众人像菜市场那般“哄”的一声,一个个伸腰展腿,打着哈欠在那边议论纷纷。

曲儿就坐在安如意的旁边,见她正在整理自己笔记本上的内容。

这种笔记本是首长专门配置的,每个有管理职务的人都是人手一本,它有两本书长,一本书宽,一寸来厚,皮质的封面,里面都是有横条的暗黄纸页,边角还有一些葡萄树的花边,看上去特别的舒服。

同时首长又给每个人配备了专门的水笔,虽然首长说了这笔记本就是拿来记事用的,可是她先开始还舍不得用。再加上她先前虽然也识的几个字,但是练笔的机会却并不多,更在换了水笔之后,那字写得像首长形容的“狗爬”一样。要不是以前开会的时候见众人都在笔记本上“刷刷刷”的记录着,她也不想让自己的笔墨沾污了这看上去就价值金贵的大本子。

好在这几个月下来,开会的次数多了,她的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狗爬”变成了“一笔一画”,虽然不是很好看,总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和安如意的一比,曲儿又有些自惭形愧,如意的字体不仅写得隽秀,就是会议笔录也都整理的条条纲纲,按首长的说法,就是可以作成会议记录的模板。

“如意,你说首长为何不发铜钱,却发这个‘人民币’?”曲儿刚才开会的时候,算是听明白了这个“钞票”为何为“钱”的道理,但是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听明白了不等同于理解或是认同,在她的心里,这些类似“宝钞”的东西,毕竟没有像铜钱拿得那样放心。

“这个呀。”安如意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她只能将她的笔记向前翻去,翻到了首长说明发行“钞票”的原因时,她看到的第一段话,首长原来是这么说的。

“虽然说现在大明朝的松沪一带有了些织锦工场,有了一丝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可是在大明朝的其他地方,还是处于封建社会最顶峰的时候,还是一个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还远没有达到商品经济为主的地步。”

虽说安如意看到首长写在黑板上的“资本主义”、“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不解其意,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名词,只能把它们给一一摘录下来,但是好在后面,首长解释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内容,她却听明白了。

原来“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很少有商品交换。生产只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而“商品经济”则是相反,它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这种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大明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在解说这两个名词的时候,首长就举了蒋家作为例子,蒋家的佃户和佣人们生产的大部分东西都只是提供蒋家消费的,而不是拿去市场上进行交易。同时佃户们向蒋家交租,或是蒋家向衙门纳粮,也都是使用粮食。

因为在这个时候,离“一条鞭法”出炉至少还有几十年。而“一条鞭法”的内容,就是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余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

因此无论蒋家也好,佃户也好,都是过着自产自销的生活,只有极少数的东西会拿去城镇的商铺中去卖。而蒋家的佣人们那更是如此,虽然蒋家也有发一些月钱,但是更多的报酬还是用其他东西来发放的,这样他们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用。

在蒋家,大丫头的月钱还没有1两银子,小丫头才几百钱不到,至于像姨太太们好象才是2两。所以像安如意和曲儿这样的丫头还没有见过几次银子,而她们积攒下来的那些铜钱,也都在蒋家被攻破时给收缴了。

“在这儿呢,都写着。”安如意慢慢地看到下面,终于看到了首长的说法,在上面首长谈了为什么不用金银为“钱”的原因,是因为金银的购买力太高。

在很早之前,黄石有向众人了解过这时的物价水平,这时候白银1两可以买大米2石,也就是现在的377。6斤,折合人民币就是1。75元/斤。白银1钱六分可以买上等的猪肉8斤,折合人民币13。2元/斤。8斤上等的羊肉则是要卖白银1钱2分,合人民币也就是9。5元/斤。

白银七分五厘,可以买牛肉五斤,合人民币是9。9元/斤。活肥鸡一只要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白布四匹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绵花一斤的价格是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只是大明朝当时的工资水平又不高,以明朝的县官为例,正七品的每月俸禄才7。5石,或者说一年的工资才45两白银。按现在的人民币换算,实际的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这样的话每年才约3万元人民币。

至于其它的收入情况,比如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的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都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这样算下来七品县官每年才50两的白银,真的是很低的,在历朝历代中,明代公务员工资收入算是极少了的。

当然县官和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一些。

而县官之下的其他人员那些工资收入就更低了,所以低物价加上低工资,如果发行银元或是金币之类的主币,那么黄石还得再发行一些铜币作为辅币。

“要是我们也发行铜钱,那么就会有一个后果,就是我们要取得信誉,我们的铜钱就得制作得比别人的精良,但是一旦我们向市场投放了这些质地优良的铜钱,那么这些铜钱就会被其他地方的人不断拿去使用,那我们还得源源不断地制作出新的铜钱。所以我们只能用‘人民币’的这种塑料币方式,这样,其他地方的人他们拿了它们到其他地方也没有用处,因为这种‘人民币’只能在我们的地盘上流通使用。”

黄石上面说的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市场上还有另一个规律,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中国历代都有私钱,虽然说私人所铸的钱币,它们一般的质量很差,有“沙钱”、“灰钱”等名称,通常都是贬值流通,但是却是门生财之道,一枚平钱可能就会被他们给铸成了几枚私钱。

而黄石如果要把当时的铜料制作成钱币,则要把铜料熔化、提纯,然后再进行榨压,才能成为铜钱,这些都是要有成本费用的,也许这些成本费用比那一枚铜钱本身所代表的价值更贵,也就是说,他制作的越多他就亏得越多,而好处可能就被那些私钱贩子给拿走了,他们也会变得越疯狂。

这一点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早就指出了,“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再加上这些造私钱的人,万一再将铜料掺杂一些的杂质,仿照成自己铸造的铜钱的话,毕竟这些钱币表面上的仿制并不困难,那么对他们而言,是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利润,因为他们可以用它在自己的地盘上购买各种货物,只怕一时间之间,自己的地盘上很有可能会被周边涌来的劣币所吞没,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从钱币的材质上,斩断了他们私铸的可能性。

“首长他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曲儿虽然是听安如意说了第二遍,但是还是有一些的模模糊糊。

安如意想了想,她之前虽然也有些听不明白,但是现在重温了刚才摘抄的笔记,又回想了一下首长前后说的内容,就回道,“首长的意思是说,这钱只应该在岛上使用,不给岛外的人用,否则制作再多的钱也不够用,所以首长他就拿这些‘人民币’来当钱用,这样的话,那么将来岛外的人拿了这些钱也没有用,他们就不会把这些钱带走了。”

“哦,明白了。”曲儿听安如意这么解说,她就明白了,不过她立刻又有了一个疑惑,于是就问道,“如意,那……我们会有多少工钱?”会议已经开了三个多小时,虽然基本上都是黄石一个人在那边主讲,但是在台下听讲的大部分人却有些昏头胀脑的模样,因为除了在中间说到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大伙还能提起精神外,这越往后精神就越发不济了,除了正襟危坐频频点头之外,都是两眼发直,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听明白。

其实连黄石自己也在心里嘀咕,他说的这些内容,底下人会听进去了多少。

这时外面响起了钟声,黄石一看手表,已经是中午12点了,知道这食堂已经开饭,于是便说道,“早上的会议先开到这里,下午两点钟,我们在这儿接着再谈工资等级的问题。现在我们散会。”

等黄石走了出去,这余下的众人像菜市场那般“哄”的一声,一个个伸腰展腿,打着哈欠在那边议论纷纷。

曲儿就坐在安如意的旁边,见她正在整理自己笔记本上的内容。

这种笔记本是首长专门配置的,每个有管理职务的人都是人手一本,它有两本书长,一本书宽,一寸来厚,皮质的封面,里面都是有横条的暗黄纸页,边角还有一些葡萄树的花边,看上去特别的舒服。

同时首长又给每个人配备了专门的水笔,虽然首长说了这笔记本就是拿来记事用的,可是她先开始还舍不得用。再加上她先前虽然也识的几个字,但是练笔的机会却并不多,更在换了水笔之后,那字写得像首长形容的“狗爬”一样。要不是以前开会的时候见众人都在笔记本上“刷刷刷”的记录着,她也不想让自己的笔墨沾污了这看上去就价值金贵的大本子。

好在这几个月下来,开会的次数多了,她的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狗爬”变成了“一笔一画”,虽然不是很好看,总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和安如意的一比,曲儿又有些自惭形愧,如意的字体不仅写得隽秀,就是会议笔录也都整理的条条纲纲,按首长的说法,就是可以作成会议记录的模板。

“如意,你说首长为何不发铜钱,却发这个‘人民币’?”曲儿刚才开会的时候,算是听明白了这个“钞票”为何为“钱”的道理,但是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听明白了不等同于理解或是认同,在她的心里,这些类似“宝钞”的东西,毕竟没有像铜钱拿得那样放心。

“这个呀。”安如意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她只能将她的笔记向前翻去,翻到了首长说明发行“钞票”的原因时,她看到的第一段话,首长原来是这么说的。

“虽然说现在大明朝的松沪一带有了些织锦工场,有了一丝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可是在大明朝的其他地方,还是处于封建社会最顶峰的时候,还是一个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还远没有达到商品经济为主的地步。”

虽说安如意看到首长写在黑板上的“资本主义”、“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不解其意,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名词,只能把它们给一一摘录下来,但是好在后面,首长解释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内容,她却听明白了。

原来“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很少有商品交换。生产只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而“商品经济”则是相反,它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这种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大明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在解说这两个名词的时候,首长就举了蒋家作为例子,蒋家的佃户和佣人们生产的大部分东西都只是提供蒋家消费的,而不是拿去市场上进行交易。同时佃户们向蒋家交租,或是蒋家向衙门纳粮,也都是使用粮食。

因为在这个时候,离“一条鞭法”出炉至少还有几十年。而“一条鞭法”的内容,就是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余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

因此无论蒋家也好,佃户也好,都是过着自产自销的生活,只有极少数的东西会拿去城镇的商铺中去卖。而蒋家的佣人们那更是如此,虽然蒋家也有发一些月钱,但是更多的报酬还是用其他东西来发放的,这样他们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用。

在蒋家,大丫头的月钱还没有1两银子,小丫头才几百钱不到,至于像姨太太们好象才是2两。所以像安如意和曲儿这样的丫头还没有见过几次银子,而她们积攒下来的那些铜钱,也都在蒋家被攻破时给收缴了。

“在这儿呢,都写着。”安如意慢慢地看到下面,终于看到了首长的说法,在上面首长谈了为什么不用金银为“钱”的原因,是因为金银的购买力太高。

在很早之前,黄石有向众人了解过这时的物价水平,这时候白银1两可以买大米2石,也就是现在的377。6斤,折合人民币就是1。75元/斤。白银1钱六分可以买上等的猪肉8斤,折合人民币13。2元/斤。8斤上等的羊肉则是要卖白银1钱2分,合人民币也就是9。5元/斤。

白银七分五厘,可以买牛肉五斤,合人民币是9。9元/斤。活肥鸡一只要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白布四匹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绵花一斤的价格是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只是大明朝当时的工资水平又不高,以明朝的县官为例,正七品的每月俸禄才7。5石,或者说一年的工资才45两白银。按现在的人民币换算,实际的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这样的话每年才约3万元人民币。

至于其它的收入情况,比如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的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都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这样算下来七品县官每年才50两的白银,真的是很低的,在历朝历代中,明代公务员工资收入算是极少了的。

当然县官和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一些。

而县官之下的其他人员那些工资收入就更低了,所以低物价加上低工资,如果发行银元或是金币之类的主币,那么黄石还得再发行一些铜币作为辅币。

“要是我们也发行铜钱,那么就会有一个后果,就是我们要取得信誉,我们的铜钱就得制作得比别人的精良,但是一旦我们向市场投放了这些质地优良的铜钱,那么这些铜钱就会被其他地方的人不断拿去使用,那我们还得源源不断地制作出新的铜钱。所以我们只能用‘人民币’的这种塑料币方式,这样,其他地方的人他们拿了它们到其他地方也没有用处,因为这种‘人民币’只能在我们的地盘上流通使用。”

黄石上面说的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市场上还有另一个规律,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中国历代都有私钱,虽然说私人所铸的钱币,它们一般的质量很差,有“沙钱”、“灰钱”等名称,通常都是贬值流通,但是却是门生财之道,一枚平钱可能就会被他们给铸成了几枚私钱。

而黄石如果要把当时的铜料制作成钱币,则要把铜料熔化、提纯,然后再进行榨压,才能成为铜钱,这些都是要有成本费用的,也许这些成本费用比那一枚铜钱本身所代表的价值更贵,也就是说,他制作的越多他就亏得越多,而好处可能就被那些私钱贩子给拿走了,他们也会变得越疯狂。

这一点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早就指出了,“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再加上这些造私钱的人,万一再将铜料掺杂一些的杂质,仿照成自己铸造的铜钱的话,毕竟这些钱币表面上的仿制并不困难,那么对他们而言,是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利润,因为他们可以用它在自己的地盘上购买各种货物,只怕一时间之间,自己的地盘上很有可能会被周边涌来的劣币所吞没,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从钱币的材质上,斩断了他们私铸的可能性。

“首长他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曲儿虽然是听安如意说了第二遍,但是还是有一些的模模糊糊。

安如意想了想,她之前虽然也有些听不明白,但是现在重温了刚才摘抄的笔记,又回想了一下首长前后说的内容,就回道,“首长的意思是说,这钱只应该在岛上使用,不给岛外的人用,否则制作再多的钱也不够用,所以首长他就拿这些‘人民币’来当钱用,这样的话,那么将来岛外的人拿了这些钱也没有用,他们就不会把这些钱带走了。”

“哦,明白了。”曲儿听安如意这么解说,她就明白了,不过她立刻又有了一个疑惑,于是就问道,“如意,那……我们会有多少工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