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558年的天变 > 第395章 要不要改名呢

1558年的天变 第395章 要不要改名呢

作者:时光的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48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1558年的天变 !

在黄石教会了玲儿如何量体之后,岛上女性的三围,还有其他几个基本的长度,比如衣长、袖长、裤长和肩宽的数据,也就在一天之后都被统计出来了,在白荧荧的几十张复印纸上,画满了表格,还填满了数字。

黄石随手翻了翻,这些明代女性的绝大部分身体数据都是很“悲惨”,一眼看过去,身高都是在1米50厘米以下,那唯数超出的几个人,黄石看了看,也就是如意、曲儿她们,不过可惜她们的身高也都没有超过1米60厘米。

在她们这些之外,红儿算是最高的了,达到了1米65厘米,长得比蒋大、蒋二老爷还高,这种身高上的优势在一定时间内保护了她的安全。而玲儿才1米55厘米左右,也就比蒋二老爷稍矮一些。

看得出来,这些都是因为从小的营养与遗传的因素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不过地域上的因素也是有存在,作为一个北方来的流民,红儿的骨架就比其她几个同年龄段的小女孩高大了许多。

根据这些数据,黄石不由的想起网络上有过的一个话题,就是古代的汉人到底有多高,有人说他们平均的身高是高于现代人,黄石对这个结论还真是不太相信,毕竟身高除了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营养水平,现代人的那些蛋白质等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可不是古代人所能比拟的。

在人的青春期,也就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正确的补充充足的营养,补充骨骼组织的营养这是最关键的,因为它影响到骨骼组织生长发育的程度。

在人体的骨骼组织里,除了钙占30%,磷占16%外,剩下的就几乎是骨胶原蛋白和水分了。所以补充钙磷和骨胶原这些“成骨元素”才能有效的促进骨骼组织的生长发育。

单纯的补钙并没有太大意义,同样还需要补磷,虽然现在社会的饮食中含磷不低,似乎不会出现磷元素缺乏的问题。但是在植物中的磷几乎都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而人体中也缺乏植酸酶来进行分解,所以人体对这些磷的吸收利用程度并不高。

这就是在现代社会,即使几乎家家户户每天都有有鱼有肉的情况下,还都要提倡要钙磷同补,更何况是在500年前的明朝,这时的人们还是以谷物食物为主的,就是大户人家,他们的家仆一年到头能有三四次吃肉的机会就很不错了。

因此当黄石刚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初见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干瘪黑瘦、皮肤暗淡,没有一丝光泽的,当然更多的还是连胸和屁股看上去都没有肉的样子,所以老黄就对那些穿越前辈在10步之内就能发现芳草的艳遇,那是万分的羡慕。

这种人口的基础和素质,自然不是黄石所想要的,于是从她们来的那一天起,他就安排了她们的营养饮食计划。就是天天熬汤喝,用黄石从现代买来的冰冻大骨头,或是从东洛岛近海捕捞上来的大鱼,去掉了鱼肉之后的鱼骨头熬出来的汤。

这两种骨头汤非常不错,按陈丽水医生所说,是可以熬出一些骨胶原蛋白的,虽然它其中的钙磷溶出并不多,但是这样做却很经济实惠,也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再加上那些剔除出来的鱼肉中富含的大量蛋白质,再用红烧或是清蒸方式来吃,真正符合了药补不如食补的基本养生原则。

也许是她们那个样子已经是谷底了,所以还没有经过一个月的食补,那些已经成年定型的人们,虽然她们在身高上已经不可能再有变化,但是身体里的肉感与皮肤上的光泽却是日益可见。并且那种朴实的气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在精气神上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那些还没有度过青春期的大小丫头们,变化自然更为惊人,她们一个个的个头都纷纷向上窜高了一大截,身体也变得珠圆玉润起来,她们好像就在一夜之间变得亭亭玉立,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

由此可见身高与生活条件确实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有足够的肉类、米饭,能让人吃饱,即使没有现代的奢侈营养品,古代人长高个子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扯到古代人比现代人更高,那就有些可笑了。

因为古代这个词,从远古记事开始,一直到1840年之前的这一段时期都可以算入到“古代”的所指范围,而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更是不考虑古代计量单位的不同,居然按照演义小说的说法,得出了汉末张飞身高1。85米,关羽身高2。10米,连寻常马匹都驼不动的结论来。

还有的人更是煞有其事的提出基因论,说是在汉族人强势的时候,大个子得到了重视,因此高个基因是优势基因,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大;而在历次异族入侵大屠杀中,身材较矮小的人被异族认为威胁性小,活下来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人为的因素导致矮个汉族人的基因反而成为优势基因。

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国古人的身高从5、6000年前开始,到1949年为止,这一段时期的他们的身高是一直处于趋低的走势。

通过对仰韶时代中晚期,那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时代,至唐朝时期,在公元618年到907年期间,中国人类骨骼样本的分析,按照用股骨测算人类身高的国际公式推测,仰韶时期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9米至1。70米,女性为1。63米,这两项数据和现代中国人的平均身高非常相近,表明了当时人们的营养状况十分良好。

这个研究还表明,在仰韶时代中晚期以后,中国男性的身高持续小幅度下降,至汉代时逐渐趋于平稳,而女性则始终持续降低,这与男性比女性摄入更多的肉类有关。即使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人,他们的身高都不及仰韶时期的平均水平。

因为在人类有史以来的数百万年间,97%的时间是以打猎采集为生,经常移居,很少耕作。基本是地上长什么就吃什么,猎到什么就吃什么。这种生活方式有助于人类最大化地利用自然环境内的资源,不会完全依赖单一的食物,从而较好地摄取营养。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5000年前的人的营养状况并不像现代人想象得那么差。

而到了仰韶时代中晚期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农业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交织作用的影响,中国人的身高开始下降。特别是在距今5000年前,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气候变冷,人们种植食物的种类减少,摄取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这就导致了中国人的身高开始下降。

此后,随着农业的发展,集中种植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古代人类食物的来源越来越狭窄,营养状况自然越来越低,身高也就随之下降,一直下降到了中国解放后的那一个时期,才开始触底反弹。

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存在,因为科学界也是普遍认为6000年前农业社会的形成与渔猎的生活方式被农耕取代,这才造成了人类平均身高的下降。

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在分析了几千具从丹麦、瑞典、挪威、英国和冰岛挖掘出来的古代人类男性的遗骨后就发现,人类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中世纪期间的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之间到达了一个自10万年前现代智人诞生以来到20世纪中期前的平均最大值,平均身高为1。73米,然后逐渐变矮变低。

到了工业革命前夕的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降低到1。67米,比9世纪到12世纪间减小了6厘米之多。一直到了20世纪中期,人类男性平均身高才重新恢复达到9世纪到12世纪的最大值。

黄石随手翻着这些记录着岛上女性各项数据的表格,一边想着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然后感慨着各种“民科”的科学精神。

过了几天之后,他的朋友曾有毅,就从他弟弟的成衣工厂里,提了几百件的衬衫制服给他,这是老黄专门下订单去定做的。

“你们公司这些女工的名字,怎么都这么怪啊。”在翻名单的时候,曾有毅就感觉很奇怪,因为除了个别名字之外,其他的名字嘛又土又渣,而那些特别的名字,又让他感觉到好象是一股“红楼梦”的味道迎面而来。

“怎么了?”黄石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一些,他之前就注意到了那些身高数据。

“你看她们,怎么都是叫什么如意、扫雪、雪雁、紫鹃、碧痕、平儿、曲儿、煮酒……”曾有毅在名单上一点,就点出了好几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来。

“呃。”黄石一时无语,心想还真是,这是个大疏忽,这些人原本都是蒋家庄里的仆妇、丫环,这取名的规则自然是根据丫头下人的取名方式来定的,这回去之后要不要让她们改名呢。在黄石教会了玲儿如何量体之后,岛上女性的三围,还有其他几个基本的长度,比如衣长、袖长、裤长和肩宽的数据,也就在一天之后都被统计出来了,在白荧荧的几十张复印纸上,画满了表格,还填满了数字。

黄石随手翻了翻,这些明代女性的绝大部分身体数据都是很“悲惨”,一眼看过去,身高都是在1米50厘米以下,那唯数超出的几个人,黄石看了看,也就是如意、曲儿她们,不过可惜她们的身高也都没有超过1米60厘米。

在她们这些之外,红儿算是最高的了,达到了1米65厘米,长得比蒋大、蒋二老爷还高,这种身高上的优势在一定时间内保护了她的安全。而玲儿才1米55厘米左右,也就比蒋二老爷稍矮一些。

看得出来,这些都是因为从小的营养与遗传的因素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不过地域上的因素也是有存在,作为一个北方来的流民,红儿的骨架就比其她几个同年龄段的小女孩高大了许多。

根据这些数据,黄石不由的想起网络上有过的一个话题,就是古代的汉人到底有多高,有人说他们平均的身高是高于现代人,黄石对这个结论还真是不太相信,毕竟身高除了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营养水平,现代人的那些蛋白质等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可不是古代人所能比拟的。

在人的青春期,也就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正确的补充充足的营养,补充骨骼组织的营养这是最关键的,因为它影响到骨骼组织生长发育的程度。

在人体的骨骼组织里,除了钙占30%,磷占16%外,剩下的就几乎是骨胶原蛋白和水分了。所以补充钙磷和骨胶原这些“成骨元素”才能有效的促进骨骼组织的生长发育。

单纯的补钙并没有太大意义,同样还需要补磷,虽然现在社会的饮食中含磷不低,似乎不会出现磷元素缺乏的问题。但是在植物中的磷几乎都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而人体中也缺乏植酸酶来进行分解,所以人体对这些磷的吸收利用程度并不高。

这就是在现代社会,即使几乎家家户户每天都有有鱼有肉的情况下,还都要提倡要钙磷同补,更何况是在500年前的明朝,这时的人们还是以谷物食物为主的,就是大户人家,他们的家仆一年到头能有三四次吃肉的机会就很不错了。

因此当黄石刚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初见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干瘪黑瘦、皮肤暗淡,没有一丝光泽的,当然更多的还是连胸和屁股看上去都没有肉的样子,所以老黄就对那些穿越前辈在10步之内就能发现芳草的艳遇,那是万分的羡慕。

这种人口的基础和素质,自然不是黄石所想要的,于是从她们来的那一天起,他就安排了她们的营养饮食计划。就是天天熬汤喝,用黄石从现代买来的冰冻大骨头,或是从东洛岛近海捕捞上来的大鱼,去掉了鱼肉之后的鱼骨头熬出来的汤。

这两种骨头汤非常不错,按陈丽水医生所说,是可以熬出一些骨胶原蛋白的,虽然它其中的钙磷溶出并不多,但是这样做却很经济实惠,也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再加上那些剔除出来的鱼肉中富含的大量蛋白质,再用红烧或是清蒸方式来吃,真正符合了药补不如食补的基本养生原则。

也许是她们那个样子已经是谷底了,所以还没有经过一个月的食补,那些已经成年定型的人们,虽然她们在身高上已经不可能再有变化,但是身体里的肉感与皮肤上的光泽却是日益可见。并且那种朴实的气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在精气神上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那些还没有度过青春期的大小丫头们,变化自然更为惊人,她们一个个的个头都纷纷向上窜高了一大截,身体也变得珠圆玉润起来,她们好像就在一夜之间变得亭亭玉立,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

由此可见身高与生活条件确实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有足够的肉类、米饭,能让人吃饱,即使没有现代的奢侈营养品,古代人长高个子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扯到古代人比现代人更高,那就有些可笑了。

因为古代这个词,从远古记事开始,一直到1840年之前的这一段时期都可以算入到“古代”的所指范围,而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更是不考虑古代计量单位的不同,居然按照演义小说的说法,得出了汉末张飞身高1。85米,关羽身高2。10米,连寻常马匹都驼不动的结论来。

还有的人更是煞有其事的提出基因论,说是在汉族人强势的时候,大个子得到了重视,因此高个基因是优势基因,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大;而在历次异族入侵大屠杀中,身材较矮小的人被异族认为威胁性小,活下来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人为的因素导致矮个汉族人的基因反而成为优势基因。

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国古人的身高从5、6000年前开始,到1949年为止,这一段时期的他们的身高是一直处于趋低的走势。

通过对仰韶时代中晚期,那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时代,至唐朝时期,在公元618年到907年期间,中国人类骨骼样本的分析,按照用股骨测算人类身高的国际公式推测,仰韶时期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9米至1。70米,女性为1。63米,这两项数据和现代中国人的平均身高非常相近,表明了当时人们的营养状况十分良好。

这个研究还表明,在仰韶时代中晚期以后,中国男性的身高持续小幅度下降,至汉代时逐渐趋于平稳,而女性则始终持续降低,这与男性比女性摄入更多的肉类有关。即使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人,他们的身高都不及仰韶时期的平均水平。

因为在人类有史以来的数百万年间,97%的时间是以打猎采集为生,经常移居,很少耕作。基本是地上长什么就吃什么,猎到什么就吃什么。这种生活方式有助于人类最大化地利用自然环境内的资源,不会完全依赖单一的食物,从而较好地摄取营养。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5000年前的人的营养状况并不像现代人想象得那么差。

而到了仰韶时代中晚期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农业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交织作用的影响,中国人的身高开始下降。特别是在距今5000年前,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气候变冷,人们种植食物的种类减少,摄取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这就导致了中国人的身高开始下降。

此后,随着农业的发展,集中种植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古代人类食物的来源越来越狭窄,营养状况自然越来越低,身高也就随之下降,一直下降到了中国解放后的那一个时期,才开始触底反弹。

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存在,因为科学界也是普遍认为6000年前农业社会的形成与渔猎的生活方式被农耕取代,这才造成了人类平均身高的下降。

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在分析了几千具从丹麦、瑞典、挪威、英国和冰岛挖掘出来的古代人类男性的遗骨后就发现,人类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中世纪期间的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之间到达了一个自10万年前现代智人诞生以来到20世纪中期前的平均最大值,平均身高为1。73米,然后逐渐变矮变低。

到了工业革命前夕的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成年男性平均身高降低到1。67米,比9世纪到12世纪间减小了6厘米之多。一直到了20世纪中期,人类男性平均身高才重新恢复达到9世纪到12世纪的最大值。

黄石随手翻着这些记录着岛上女性各项数据的表格,一边想着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然后感慨着各种“民科”的科学精神。

过了几天之后,他的朋友曾有毅,就从他弟弟的成衣工厂里,提了几百件的衬衫制服给他,这是老黄专门下订单去定做的。

“你们公司这些女工的名字,怎么都这么怪啊。”在翻名单的时候,曾有毅就感觉很奇怪,因为除了个别名字之外,其他的名字嘛又土又渣,而那些特别的名字,又让他感觉到好象是一股“红楼梦”的味道迎面而来。

“怎么了?”黄石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一些,他之前就注意到了那些身高数据。

“你看她们,怎么都是叫什么如意、扫雪、雪雁、紫鹃、碧痕、平儿、曲儿、煮酒……”曾有毅在名单上一点,就点出了好几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来。

“呃。”黄石一时无语,心想还真是,这是个大疏忽,这些人原本都是蒋家庄里的仆妇、丫环,这取名的规则自然是根据丫头下人的取名方式来定的,这回去之后要不要让她们改名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