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133章 变化从这里开始

大明嫡长子 第133章 变化从这里开始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几位尚书从东宫出来后心思各异、

似韩文这样有些道德水准的,对于太子今日提的要求倒有几分振奋之感,他话也不愿多说,冲着各位同僚行礼告别:“户部为天下钱粮之所在,在下这就回部里署理部务了。”

刘健也有任务,“好。等王威宁抵京,贯道你再来内阁。整军之事,我们几人怎么也要给殿下一个交代。”

“是,理当如此。”

屠滽眼珠子转转,他原先心情是很高兴、放松的。

毕竟早前在王越是否任三边总制官一事上,他就和太子靠近。后来左顺门之变里也没有他。按道理来说太子殿下也该认他为自己人了。

没想到这往后吏部的事情怕是少不了。

太子殿下两次提到京察,虽说都是‘举例子’提到的,但只有笨人才会觉得仅仅是举例子。

也不想想领导为什么举例子老是举到这事儿?肯定是这一块要被关注了。

且太子殿下的决心已经表了:只要被我关注,我就把你盯死。

万一里面闹出什么丑事,他这个吏部尚书少得了一顿骂?

最好的办法,就是叫殿下不要关注这里边儿的事。

“我也回部里了!”

屠滽行色匆匆,首先他自己要把京察那一块的事情搞清楚再说。

他之后,工部尚书曾鉴,礼部尚书傅瀚也全都迈过宫门回各自的衙门。

看的刘健和谢迁心里一阵舒坦。

“看来大家的苦日子要来了。”谢迁大嘴巴,说起来还挺欢乐。

“历朝历代最怕奸臣庸主,于乔,机遇难得,这个时候就不要说苦了。”

谢迁心想,忘了忘了,李东阳不在,他不能跟这个耿直首揆开玩笑,“刘阁老说的是,我这也就是说点趣言,作不得真。”

“你还兼着刑部的职责呢。还不赶紧回去瞧瞧刑部有什么要紧之事?”

“是了是了,我这就告辞。”

这个时候旁得不怕,最怕出什么纰漏。

人家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太子这虽不是新官,但总归是监国刚刚开始,可不要触这个霉头啊。

那可是个杀过人的主。

说起来,张鹤龄和张延龄要惨了。

……

……

三日后,

一路奔波的王越终于进京,陪同他的还有当日他推荐给太子的广宁卫指挥同知杨尚义,当然现在已经是甘肃卫的指挥同知了。

王越比之一年前要虚弱了不少,不能骑马了,只能坐马车,以往头上还有些黑发,这一年操劳过去,已然全白了。

他这边一入城,张天瑞就赶紧从书院里把胡觅和谈允贤两位大夫都给带上,另外还有太医院的太医。

这是东宫的旨意:王越入京后,先诊治,后入宫。

这是太子要展现的一种态度,为国立功的大将军就是要待遇好。

同时也是一个‘药方’,因为王越有些虚荣,他就吃这一套,有这个旨意,他心里舒坦。他舒坦了,就能多活几个月。兵部尚书就能多当几个月。

所以张天瑞害怕王越的车马直接就奔着宫门去,干脆就在半道上拦住。

他把来意一说,王越果然受用,在场还有杨尚义一众武官呢,这面子可是足了,“臣谢殿下厚恩!”

“这两位,是医学宫的大夫,胡大夫和谈大夫。还有边上,是太医院的李太医,也是殿下派来为将军诊治的。”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其他人倒没什么。

谈允贤款款行礼,叫人一看,却是个女性。

“这……”

张天瑞知道王越的意思。

谈允贤则面无表情,目视前方,什么也不说,她自己也要习惯了。

“将军稍安勿躁。等两位大夫给将军问了诊,下官就和您介绍一下书院,自弘治十一年春将军为国远征,这一年来京城可也有不少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这书院。”

书院的牌子么,白底黑字,写的是不错,但朝中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不在少数。

王越看不出有何玄妙,自然也就不知这变又是变在何处。

“那就有劳张谕德,也有劳各位大夫。”

李太医、胡觅和谈允贤微微颔首。

他们这些大夫平日里也很忙,但王越是七十多仍然上战场的人,即便他声名有些问题,但心中一份敬意也少不了的。

到了书院内堂,杨尚义扶着王越坐下,

李太医、胡觅和谈允贤分别诊断,又一起商议,王越有些咳嗽,大概是西北的风沙太大,肺不太好。

“…胡大夫,谈大夫,那咱们就这样开?”

“自然是听李太医的。”

张天瑞一直保持安静,等到诊治结束后,他才开始说:“书院是殿下极力要求所建。最初是觉得百姓生了病后求治无门,因而想着将穷苦人家的孩子召集起来,教其医理,授其医术。为此,下官找来了胡大夫,后来胡大夫要收一个女徒弟,这有违礼制。我便去找了殿下。”

“殿下说,女徒弟就让女师傅教,男女分开,自然无碍。因而又找来了谈允贤谈大夫,谈大夫出身医学世家,又是书香门第,自小便跟着祖父、父亲行医,只不过是女子,身份不便,其实行医之时颇为苦恼。我们找到她的时候,说明来意,谈大夫大为欣喜,接着就来到了京师。眼下,书院已经寻了地方,要在京师开办女子医馆。往后京中各位贵人家中女卷,也可以方便许多了。”

胡觅在旁边听得瞪眼睛。

他这个倔驴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张院长,殿下的本意是要为百姓求得一条活路。”

张天瑞有些尴尬,我当然知道,这不是对着王越说得么?!

好在谈允贤是个知性贤良的女性,“大夫眼中,只有病人,不论百姓或是贵人,只要生了病,都只是病人。”

王越也是大气的性格,看他们这样拌嘴也哈哈大笑,“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殿下真乃奇人也。”

“不止如此。”张天瑞还有一个目的,“几月前,殿下在书院之中增设军学院。将军,您的《西北战事志》就是重要的教材之一啊,下官这都盼了您好久了。”

这话一出,杨尚义和身后的几位武人惊了,

“原来军学院就是这里?”

张天瑞看他们反应大概也知道了,“看来这几位就是殿下点名的青年将军了。不错,旨意已经下来了,殿下要求军学院每年分批次、有计划的对各军有潜力的青年将官进行授课,或者用殿下的词叫……进,喔对,进修!”

这又是个新东西了。

“谁任讲读官呢?”王越关心的问。

“《西北战事志》是您所着,自然是您来讲。”

王越心中得意,但是他还是谦虚的说:“古来兵法大家无数,哪里轮得到我来着书立说?”

张天瑞倒也听太子讲话为什么,“将军有所不知,前几日殿下已奉了圣旨监国,而监国之始,殿下就说了一个词,叫务实。既然如此,朝廷的边军防务也要务实。那么朝廷现在最大的边患在何处?北方!敌人为谁?鞑靼人!因而了解鞑靼人、打败鞑靼人就是当前边军将官最大的务实。这个时候《西北战事志》自然就是最为重要的了。”

王越听完点了点头,“早前就知道殿下天资过人,有太祖遗风,现在看来,太子之才智,仍在我们预料之上。有此军学院,则我大明可源源不断的培养熟悉鞑靼人的将领,甚至诞生一两名将也未可知,守成(杨尚义字),这次机会,你要好好抓住。”

“是!末将定然不负将军和殿下厚恩!”杨尚义心中已然激动了。

其实还有一节,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殿下亲自开办的这军学院,什么人才能进去进修?

进修出来的人难道不会获得重用?

这答桉和答桉背后蕴含的机会其实都不言而喻的。

大明的武官地位总是不如文官,带兵打仗那都得被文官辖制,如果不在宫里有个靠山,那官场其实远比疆场要来得危险。

这是王越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王越是进士出身,道理有他不懂的?他不知道汪直、李广这些人是名声很坏的大太监?但身为边军有什么办法呢。

张天瑞笑道:“这几位时常待在将军左右,必然是耳提面命。但朝廷还有从他出选来的将官,那些人就真的要劳烦王将军了。”

“既是殿下之命,身为臣子岂有不遵的道理?张谕德,不知一共多少人?”

“不多,精挑细选了几个月,三十人而已。”张天瑞摆了个‘三’的手势。

这人数的确不多,

大明朝那么多的卫所军官,最后竟只有这三十人。

但也正因为少,所以显得珍贵。

杨尚义紧了紧拳头,他因祖父推荐所以能到王越身边,于是有贺兰山之役的机会,用命去争,立了军功,于是能到这有些奇特的军学院,从此之后进入大明皇太子的视线,终于……不必永远窝在广宁卫那个小地方了!

这三十人每一个都是朱厚照亲自选的,前三批他都打算如此,等这些人出去有了好的前程,后面就要考了。

当然所谓的好前程,也不是出了军学院就有的,其实三十人里肯定也会有人死……

也大约是这个时候,

京城越发热闹起来,全国各地的举子陆续抵京,准备为一个月后的会试做准备。

而在山东乐山县,四十来岁的老汉黄福揣着一包硬硬的面饼打开自家新起的堂屋木门。

二月二,龙抬头,犁破润土春耕始,千家万户使耕牛。

“俺下地干活儿去了!”

===

现在不短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