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265章 取仕、施恩、朝局

大明嫡长子 第265章 取仕、施恩、朝局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梁储做其是当考官当得好。弘治十一年他在南京主持乡试的时候就开始向自己的好友推荐唐伯虎这个人。

唐伯虎的命运在弘治十二年被朱厚照改动了一下。

他被打得手臂骨折,虽说当年无法参加科举,但是至少没有掺和到科举舞弊的桉子中去。然而即便如此,弘治十五年壬戌选才,朝廷也没有让他考上。

主要是弘治皇帝没有让他考上。

因为这个人确属自负的狂生,放浪形骸不说,每次来考试就觉着自己一定能考取,其他人都成了陪衬似的。

另外,唐伯虎当初毕竟与建昌侯和寿宁侯的死有关系,张太后现如今提起这个姓唐的都恨得牙痒痒。

当时的弘治皇帝不想搞得后宫不靖,因而继续把他拦在进士的大门之外。

然而这次乙丑科,他又来了。

而且还摊到梁储也当了一回副考官,朱厚照在看殿试卷子的时候就有些微微的皱眉。

弘治十八年这一票的科举之士中,有三个名字让他在意。

一个就是这唐伯虎。

另外一个自然就是严嵩严阁老。

还有一位,则是与当下的朝局有些关系,此人名为谢丕。历史上,他将来的官位也不低。但此时朱厚照关注他是因为他的身份。

他是谢迁的次子。

当然未来也还有首辅出在这一科,比如顾鼎臣、翟銮,只不过以朱厚照的历史知识量,应该是不知道这两个人了。

乾清宫里,李东阳、梁储、杨廷和都在,他们都是考官,而现如今是要到了给士子们排序的时候了。

这是朱厚照登基后的第一次取仕,但这事儿他以前监国的时候就干过,所以也没什么新鲜。

“要取唐寅,你们三人都是这个意见吗?”

“启禀陛下。”李东阳回奏说:“唐寅此人确有才气,文章词句皆佳,弘治十五年唐寅落榜,就已经引起了士林议论,若是乙丑科再不取,臣恐非议更多。”

朱厚照倒不是要和唐伯虎过不去。

也许弘治十一年他刚来时还有对名人的某种特别的情感,但眼下已经没有了。在他的眼里,他是皇帝,唐寅是个举人。朝廷取不取就是看他有没有用。

或者更直白的说,大明王朝需要的是王守仁、杨廷和,哪怕是需要一个许冠这样的战将,也不会更需要一个喜欢逛妓院的文人。

“可是朕听说,他在江南一带流连欢场,朋友规劝还与朋友绝交。把他取了以后,让他去干什么呢?管理教坊司么?”

杨廷和和梁储一向是稳重的人,但听皇帝这么说也有些忍不住想笑。

李东阳也略有尴尬,“此人……弘治十五年落榜后,说是改正了不少。”

“改正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朱厚照还是不以为然,但是他似乎没揪着这个不放,“罢了。就如李阁老所说,朝廷取仕总是要公正,按照科举的路数,既然人家文章写得好,那朕也不能失了公正。排名你看着办吧。”

状元、榜眼、探花,这是皇帝钦点的,其他的一个一个皇帝也排不过来。而且文章好坏,皇帝又不懂,还不是看大臣们。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是。”

李东阳也叹气,没想到唐寅在皇帝的心中印象这么差。

但实际上,朱厚照这一套也有做给张太后看的意思。

这意思就是:唐寅要取,否则外面有人说话,但取了,皇帝不喜欢。

这样张太后心中也总算有些安慰。

“谢以中(谢丕)是谢阁老的儿子吧?虎父无犬子,他倒是会生。”

提到这个,朱厚照又开心起来。而谢迁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乙丑科他不是考官。

其实有的时候,情绪、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展现政治态度的工具。

“是谢阁老的次子,年仅二十四岁,年少有为啊。”

“我朝有父子双状元的旧例么?”

“皆为进士的倒有,但皆为状元,还未有过。”

谢迁是状元,但谢丕历史上是探花。

朱厚照不清楚这个,其实按照他的本心他反倒想点一个叫陆深的人,今年的策论题偏向经济,也就是先前所提的为何宋时国家财政收入多。

看策论的深度,陆深写得最好。可能和其家庭背景有关,因为他的父亲是个小商人。

但眼下,朝局正牵扯上浙闽总督的事。

派王鏊加王守仁去,有十个好,但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坏。

就是内阁,李东阳和谢迁的政治地位非常的尴尬。

朝廷的两样大事,一个复套、一个开海,复套是军机处专门负责,开海是浙闽总督最为关键,结果两样大事他们一个没沾上。

再加上刘健还去了山东。

你说这要命不要命?

但从朱厚照的角度来讲,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继续把李、谢二人给赶到什么地方去。

一、这两人已经很配合了。

二、他们都是一时能臣,朝廷需要,为什么要赶走?

三、他是新君登基,刘大夏、刘健接连出事,朝堂动荡,至少也要安稳个两年再说。

所以他要留下这两个阁老,但是局势的发展又导致他必须要派王鏊。

于是尽管他内心不想要将李、刘二人排除在朝堂之外,可做出的动作是这样,而其他人是不会管你怎么想,只会看你怎么做的。

等到浙闽总督的圣旨一出,不知多少人要上奏疏,参倒这两位阁老,因为他们接收到的讯息就是皇帝要动他们两个。

既然如此,有人让出位置,干嘛不配合?

旧人不走,新人不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所以安排了王鏊、王守仁之后,朱厚照其实是在考虑这一手,他要维持朝堂的平衡。

谢丕就是一个撬动的点。

“依你们所见,谢以中之答卷,可为状元否?”

皇帝问这个话,李、梁、杨三人都不太好回答。因为按照实际,不仅有唐伯虎、以前原历史上中的状元顾鼎臣、榜眼董玘这些才华横溢的人,而且便是严嵩、陆深、崔铣实际上也不比谢丕差到哪里去。

谢丕是优秀不错,可要说在这么多才子之中直接认定,他就是状元,除了他别人都不配,那也是很牵强的事。

可有些话……说出去,就不知道会不会得罪谢阁老了……

大概也只有李东阳敢讲,他说道:“谢丕之才不假,但微臣以为难得状元之名。并且谢丕是谢阁老的次子,名不副实,反倒更加不好。”

名不副实不好?

朱厚照嘴角弯了弯,名不副实是对谢丕不好,他以后背着靠父亲当状元的名头,但对此时的朝局却极好。

皇帝在这个时候做这样的事,摆明了就是看谢阁老的面子。

况且父子两状元这事在先前还从未有过,出来以后肯定引起广泛的讨论,朝野觉得谢阁老圣宠仍在的同时,也多少会忽略一些内阁地位尴尬的问题。

用现代的政治术语,这叫转移矛盾。

所以有什么不好的?

朱厚照提起朱笔,落笔前他问:“便是朕钦点他为状元,明日便有人在承天门静坐?”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怎么会有。李、杨、梁三人全都摇头,

梁储说的更明白,“陛下言重。那是不会的。只是……若谢丕之父不是谢阁老,钦点他为状元也未尝不可。”

那就是嘛。

朱厚照想着,谢丕原本的历史上那也是探花郎。

能考上这个名次的,谁还能说他文章做得有问题不成?

现在只是略微不能服众的问题,相比起内阁地位尴尬,这个问题简直不是问题。

于是朱厚照便不管那么许多,用朱笔直接在上面写下一甲第一的字样。

李、杨、梁三人都有些狐疑,但皇帝向来不做没有理由的事,这他们是知道的。所以既然定了,那便不要去争了。

“榜眼与探花便给顾鼎臣与严嵩吧。”

顾鼎臣文章做得好,而严阁老,他也是很期待的呢。至于陆深,只要在二甲之中,总会有他的机会的。

“是。”

了却了此事,朱厚照盘腿坐了下来,吹着微微的风,缓缓说:“朕已经下了圣旨,侍从室丰熙到福建任布政使,郭尚坤也跟着去了应天巡抚衙门。这样,侍从室就缺了人了。等到殿试的金榜颁布,李阁老你记着提醒朕,让谢丕递补进侍从室。”

李东阳心中疑惑更深,皇帝忽然这样施恩于谢家,这是什么意思?

“是,微臣明白。”

丰熙和郭尚坤走了之后,侍从室就剩下靳贵和汪献了。靳贵是原来东宫的老人,性格太安静了,所以做些文字工作倒是很好。

汪献存在感更低,但他是王鏊推荐的人。王鏊在传播‘经世致用’学说的时候,以此人学习最好。

这两人原先并不向朱厚照汇报工作,他们自己似乎也不想,不像丰熙还想着表现表现,靳、汪二人就只埋头干活,有些像是丰熙和郭尚坤的秘书。整理朝廷文书往来,记录皇帝下发的任务,并在适当时候下催办文书,最多就是如此。

可按排辈论资,排着队也该是他们了。

而谢丕进来之后其实还少一个。

朱厚照摩挲着手指,默默念想着,或许可以让严嵩过来试试……

===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